中国家规读后感800字作文

  中国家规读后感800字作文

  习*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指示“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中央纪委监察部组织编写《中国家规》,全书收录诸多家风故事、家规名篇,彰显我泱泱华夏“家风正、家规严”的优良传统,亦提点党员干部、全国人民“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全书图文并茂,娓娓道来,吾人所思良多,受益匪浅。

  家风持正,雨润万物

  中国近代史上,被国共两党领袖同样推崇备至的人物,当属曾国藩。“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语即出曾国藩“八本”家训。此居官之本最好的注解便是习*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所说的“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 。曾文正以“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自勉且劝诫后世子孙——曾文正高居督抚大帅时,居乡之妻竟拮据到“杀一鸡之油省吃三天”;次子曾纪鸿任英法公使时,竟托左宗棠向远在新疆的刘锦棠借钱救急。

  曾文正公言:“家中要得兴旺,全靠出贤子弟,若子弟不贤不才,虽多积银积钱积谷积产积衣积书,总是枉然。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家风持正,雨润万物。曾氏家风涤荡下,两百多年来曾氏后裔卓有成就者如著名外交家曾纪泽、数学家曾纪鸿、女诗人曾广珊、化学家曾昭抡、考古学家曾昭、革命家曾宪植、画家曾厚熙等多达200余人!

  家风隳坏,污秽尽来

  因虎门硝烟而彪炳史册的林则徐劝谏后辈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家风隳坏,污秽尽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原副主席*荣落马,中纪委公开通报*荣案情时曾披露,*荣案呈现出家族式腐败,全家几乎全部卷入其中。*荣家人中总计10余人涉案,其中*荣之妻于丽芳卷入最深,*荣妻兄于平安或涉巨额索贿也遭调查并于2015年3月自杀身亡。

  习总书记以反面典型提点党员干部时刻警醒自己“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注重家风培养,防微杜渐——“不仅在前台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有的将自己从政多年积累的‘人脉’和‘面子’,用在为子女非法牟利上”。

  党员干部,仅独善其身,却无视家人权力寻租、利用影响力受贿,于万千群众视之,蛇鼠一窝而已。本就处权力高地,尚不管束家人清廉低调,家风尚难持正蔚然,又谈何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坦荡为官?锒铛入狱,自是必然。

  党员干部当如老一辈革命家,“勤俭持家、低调做人”。持正家风,应先正其身,而后定其家。如周恩来总理在家庭会议上严申“十条家规”:晚辈不能丢下工作专程去看望他;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一律到食堂买饭菜,有工作的自费,没有工作的,总理代付伙食费;看电影(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准用招待券;不准请客送礼;不准动用公家的车子;个人生活凡能自己做的事,不要别人办,生活要艰苦朴素;任何场合都不要讲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周恩来总理去世时,无子女、无财产,仅有赤诚之心、两袖清风,联合国亦降半旗向伟人致敬!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清廉修身,廉洁齐家。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让优良的家规家风,薪火相传!

  中国家规读后感800字作文二

  近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家规》一书,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全国公开发行。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风家规。“国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概念,“国”和“家”紧密相连,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大学》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齐家。”正如习*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治国从治家开始,家规家训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一个人价值观养成的“第一粒扣子”,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家风家规,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价值追求。家风体现了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精神风貌,实质上是一个家庭的内生精神动力,更是生在其中每个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而党员干部的家风家规,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民风和社风。

  踏着历史的足迹,寻找中国家规的力量源泉。相信王羲之、范仲淹、包拯、林则徐、曾国藩等历史人物的家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提及家规,不由想起历史上号称“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传诵千年的诸葛亮《诫子书》、被誉为“治家之经”的朱柏庐《治家格言》等家规名篇。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国家强。这些历史上充满温情和智慧的家风家教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底蕴与精神风貌。

  “立家之规,正须以身作范。”曾国藩是历史上为人做官的典范,拥有良好家风的集大成者。其以洞悉经世之道,铸就治家之言,形成以“尚廉、尚谦、尚劳”为核心的良好家风,已成为其子孙一生的坚守。清朝著名郑板桥曾以竹入联来教育自己的儿孙:“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树竿新生竹,直似儿孙。”我们每个人应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守榜样力量,弘扬传统美德,培育良好家风。

  “荣辱两世界,贪廉一念间。”立好家风须“廉”字当头,没有好的家规家风,难以清白做人,无法专心做事。现实中常有“一人当官全家涉腐”的现象,无论是*铁男的“老子办事,儿子收钱”,还是*荣的“家是权钱交易所”,诸类丑剧所透露出的“危险信号”必定带有家风败坏的成分。习*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就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这正是对每个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进行主动的引导与修正,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方式,严谨家风,管好家人,以良好的家风引领党风民风向善、向上。

  “你若盛开,清风徐来”。在《中国家规》中寻找精神力量,感受家规的强大魅力,感悟家风的历史底蕴。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需要当好“家庭纪委书记”,常吹“风”、常念“经”,将《中国家规》的精神刻入心中,当好社会风气的“风向标”,汇聚清正廉洁的正能量。

  中国家规读后感800字作文三

  最近阅读了由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家规》一书。全书讲述了50个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或族群的家规家风故事,起于春秋时期孔子,止于晚清梁启超,包括杨震、王羲之、范仲淹、包拯、张载、*阳明、林则徐、曾国藩等历史人物,收录了历史上号称“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传诵千年的诸葛亮《诫子书》、被誉为“治家之经”的.朱柏庐《治家格言》等家规名篇。

  诵读《颜氏家训》、《诫子书》和《治家格言》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流传千百年的家规、家训并不仅仅是一个家庭要遵守的规矩,也不是一家一人定下的规矩,而是阖全家族之力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生产生活、育人治家、做人做事中不断总结、提炼而形成的,是族人认同了的,是需要普遍遵循的规矩。家规家训诞生的过程也就是家族进行道德教育和形成共识的过程,希望通过制定家规,让家族成员明白什么是不能做的,亦或者说是希望其成为怎样的一种人。规矩在字典中是冰冷而生硬的条条框框,但一旦蕴含了对家人的谆谆教诲和人生期盼,那么它又是温暖的让人愿意维护和遵循的。古人们的家规家训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在所刻于的石碑上、镌于的牌匾楹联或传唱的诗词之中,相反它们的力量穿越了时空,发挥出了令人惊叹的力量。后辈子孙人才辈出,终不负先人期望,在流传百年的家规家训中,找到了修身立德的行为指南,在潜移默化中演绎了地域家族的兴旺发达。

  家规是一曲穿越时光的歌,而传承则是这曲歌中最美丽动听的音符。家风不正会给后辈埋下罪恶的种子,家风没有传承好,也会发生“癌变”。近年来在已经落马的老虎案中,“家族式腐败”屡屡发生,其中又以“虎妻”“虎子”在背后对贪腐的暗合、支援最为恶劣,例如: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铁男陷入“老子办事,儿子收钱”的贪腐泥潭;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荣本人忏悔,家就是权钱交易所,他本人就是权钱交易所所长,全家老小参与腐败。由此可见家风不正,容易“数典忘祖”,容易“忘记和背叛”。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风不仅关乎家庭或家族的兴衰,更关乎党风、政风、民风。正可谓:家风正,民风纯,政风清,社风好。家风传承的好,树木就会成为森铃,涵养出宜人的气候;家风传承的好,民风就会更加纯朴,汇聚出更好的风气。家风传承的好,人才会更加健康,点亮品德的明灯。在当下,党员干部学家规家训不仅是要学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孜孜教诲,更要从传统家规家训中汲取家风滋养和廉洁正能量,做培育良好家风的表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作文   字数   800字   3600字   家规   中央纪委   监察部   中国   家风   家训   读后感   民风   总书记   注重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