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命题作文写作点拨

  对于半命题作文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将题目中所缺的部分补齐,使半命题作文“变”成自己所熟悉的命题作文。那么如何补全、补好半命题作文题目呢?以下是品学网小编给大家提供的半命题作文写作点拨,仅供参考!

  半命题作文写作点拨一、研究已给的题目部分

  由于半命题作文所提供的作文题目不完整,这样,我们在审题时,要先审明已提供的题目部分所包含的意思,以及各种限制条件,为下一步补全题目、立意、选材等做好准备。

  有的题目。指明了立意的方向:如“启示了我”(20xx年山东青岛市中考作文题)。这其中的“启示”就提示我们在写作时,重点应把握住给了“我”什么启示、怎样启示了“我”。

  有的题目,规定了选材的范围:如“在迎接的日子里”(20xx年云南昆明市中考作文题),这其中就规定了取材的时间范围是在迎接某某的日子里,而不是其他时间。

  半命题作文写作点拨二、补全题目常用方法

  1 、避生就熟

  同样的半命题作文。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越是熟悉的角度、内容,我们写作时的把握也就越大。补全题目,首先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

  如“坦然看”(20xx年黑龙江省中考作文题)。命题者在题目后提供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成功”、“挫折”、“生活”……但不是我们每个人对这几个方面都熟悉,写起来都能写好。我们还可以另外选择,比如离别、荣誉、失败、获奖等。把写作内容转移到自己熟悉的方面。

  2、化大为小

  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人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

  比如“告别”(20xx年江苏常州市中考作文题)。实际上。“告别”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如果我们不从一个具体的角度来切入。这篇文章写起来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泛泛而谈。但是,如果以“告别自卑”、“告别初三”等这样具体的角度来切入,那么就容易把文章的内容写得充实、具体。

  3、运用修辞手法

  如“是”(20xx年湖北荆州市中考作文题),有考生拟题为“心愿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就采用了,明喻的手法。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

  4、运用组合

  如“沐浴在”这个作文题。有考生就将英语单词组合于题目中成“沐浴在English中”。新颖别致。再如,“的背后”(20xx年湖北仙桃市中考作文题)。有考生运用组合的方法。以“2>5的背后”为题,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令人拍案叫绝。

  半命题作文写作点拨三、例题点拨

  1、“ 的滋味”

  以“ 的滋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补全题目;②自定立意;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文题中的“滋味”本义是“味道”,喻义是“某种感受”。为此,本文的写作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缘事生感。必须叙写一个中心事件,或围绕一个中心叙写一组事件,在此基础上生发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且,只有事件叙写得“厚实”,生发的感受才会“真切”。那种通篇无事、跟着感觉走的文章只会给人以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感。

  二是多法生感。对于“感受”的生发,既可先“事”后“感”,卒章生发,升华情感;也可将“感受”融化在“事件”的叙写过程之中,“生发”于无痕。

  三是用足描写。中学生的生活一般都是风平浪静的,很难“惊世骇俗”,很难给人以“超级震撼”。

  那么,要想在“平凡的世界”里生发出让人怦然心动的感受,就必须用敏锐的触觉去捕捉,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生活中那些让人的心灵为之一颤的场景、画面、镜头,让读者的心弦在你柔柔地拨弄下产生出共鸣,这样才能收到“平凡的人给我以最多感动”的构思之效。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喧闹、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给人们带来了满足,也带来了烦恼。心灵时常被搓揉得疲惫不堪。那么,我们该到哪里去寻找心灵的憩息地呢?

  请以“让心灵在 中憩息”为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字数不少于800,不得抄袭和套作。

  【写作点拨】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文题“让心灵在 中憩息”包含着一定的哲理意义。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明确设定“心灵”与“憩息”的含义,并准确把握“憩息”的条件。可以选择宽容、爱等。

  3、请以“听听那 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写作点拨】

  这个命题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写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也可以写家庭中、社会上的各种声音,还可以写心灵的声音等等等等。而我们要选择的,是最最触动我们心灵的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作文   初中   中考   半命题作文   2500字   命题   组合   立意   为题   题目   角度   声音   心灵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