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我上青云》观后感5篇500字

  《送我上青云》是由姚晨,袁弘等明胁同出演的剧情电影,有的认为它是一部文艺片,有的认为是黑色幽默篇,故事主要讲述了生活自立进取的现代女性盛男,渴望真爱却总是孑然一身。希望以下影评对您有所帮助!

  《送我上青云》观后感一

  《送我上青云》真是本不景气的暑期档中扣牙缝挤出来排片,今晚赶着最后一两场看了。

  在主流大片、主旋律大片、类型大片、动画大片——统一甚至近乎雷同的男性视角围剿下,以生死和性爱切入当代女性生存困境,的的确确在声势浩大的国产大片时代中的全民喧嚣景观平添一份幽微的铃音,让人在轰隆作响的大片之外,静心聆听女性集体无意识的现实声音。

  从补充多元和坚持发声的角度来说,《送我上青云》是很成功的,主要还是姚晨作为主演和监制持续不懈的推动,她选择了这个试图解答自身职业困惑、女性生存困顿——戏里戏外互成镜像的复杂角色,四十岁的大花,有勇气有决心有责任感,完全不输四大。

  令人遗憾的是,影片本身却没有那么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感觉有点为了女性话语而女性话语、为了显得高深而故弄形式。首先,角色太多,尽管都是烘托盛男,试图体现盛男的多面心理,可是一个都没深刻到本质。然后,主题太杂,生死和性爱本来就很难讲清楚了,还得加上十足话语正确的女性、职业、尊严、价值、人格、金钱……表达欲太强烈反而表达不出重点。再次,剪辑太乱,好多次莫名其妙换场景,当然也有审查的原因,但总体来说剪辑太乱也是因为前面所说的角色主题的累赘。最后,形式表浅,比如山顶表白、水中浮棺、女婿跳楼……都很明显地看得出导演想用戏剧式的冲击镜头表现人物的矛盾心理,同样基于前三个理由,让本可以很震撼的戏剧式镜头变得空洞苍白。

  同样是以性爱切入说生死的《饮食男女》,用饮食文化传达家庭建构,又用性的解放表现家庭重构,叙事和镜语的戏剧张力简直有666666牛。《送我上青云》有想法有表达,其实可以做成很好看的商业片,也可以做成很有逼格的文艺片,感觉没有定位准确靶向观众,欠点火候所以有点尴尬,也许中国电影市场也需要中间取向的作品吧。

  排片真的太少了,真的很应该让更多人看看。

  还有我不是特别明白,为啥要点明宝钗咏絮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对于整部影片有啥联系特别紧密深刻的用意吗?

  《送我上青云》观后感二

  看完《送我上青云》的第一个念头是:想拉住导演,跟她敬酒,想跟她聊聊她喜欢的电影,听听她对人生的看法。(她听见了我想她开微博的声音!!!我激动哈哈哈哈)

  这样一部院线片的上映体现了华语电影的另一种可能,原来我们可以做到“很轻”。

  电影宣传团队一直将着力点放在“女性视觉”、“女性电影”及以“女性”为延展的两场床戏上,凭心而论,观影过程中“女性”因素只是这部电影的一个元素,观众由电影产生的联想并没有因此被制约。“女性”不是影响电影的主要元素,却是宣发的“重要元素”。

  20xx年初的时候,导演滕丛丛有了写这个剧本的念头。有点人生经历的文艺青年,踏入社会之后发现生活中徒劳难免,很多事不是努力就能完成。在向“成熟的成年人”成长的这段路上,滕丛丛开始写这个剧本了,一写就是三四年。

  影片的主角是位独立上进有追求、渴望真爱但人生充满意外的青年记者,一不小心(这也不是小心就能避免的事)患了卵巢癌,她质问医生的同时大概也在质问自己,怎么就把自己推到了正在生活的此时此刻。

  梁美枝19岁那年带给世界一个“只想把什么事都做对”的女孩,盛男。梁美枝回忆起年轻时的爱情故事,眼里绽放着属于年轻人的光。

  她后悔吗?因为一条牛仔裤产生的爱情。

  她幼稚吗?人到中年依然肆意潇洒凭心而活。

  她难受吗?事发很久之后才知道丈夫出轨了女儿的同班同学。

  电影中若有似无的对立都始于一场19岁的奋不顾身的爱情,身上挂着“母亲”角色牌的梁美枝意识到有什么不对劲时,也只能用“我十九岁生你,我怎么知道如何做父母,你是不是非要我说我这辈子白活了你才高兴?”这种话去让自己好过。

  无力去质疑任何人的盛男只好质疑自己,“不是你白活了,是我白活了。我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不让你们失望,我都那么努力了,最后还是要死。”美枝在问你为什么这么对我的时候,盛男也在问:你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对我?

  一个年纪轻轻选择结婚、以为自己奉献了一切,“我从生下你,就没离开过家,而你为什么不能体谅大人的辛苦?”

  一个说:“那你记得我还是小孩时候的事情吗?你能感受到我的辛苦吗?当意识到自己可能是一个麻烦时,还会敢和你说自己的事吗?”

  这样的对白一点也不“电影式”,像极了一幕幕真实生活,不自觉厌恶的同时又产生一股心疼的情绪。影片中的盛男从小被教导要“胜男”,影片外无论男女,我们没有被教过该如何做一个温柔的人、该如何投入一次次美好的恋爱、该如何保持自我的同时融入这社会、该如何面对生离和死别。两代人知道彼此之间有问题、知道问题在哪,可不知道要怎么解决,无法割裂的亲情是永恒的双向性问题,手持不同立场的人只能感知到一种痛苦。

  母女关系只是这部电影中一个点到为止的话题,没有灌输,没有不真实,没有不合理的巧合,又激起观众对人生的思考,这是她的“轻”之所在。

  生死才是从头贯彻到底的主题,片头出现的那口棺材,片尾又回到那口棺材,导演用一种超脱于现实的魔幻道具引出了刘光明的存在,也点出“爱欲是人的生死之门”。

  刘光明的形象来自作家阿乙的短篇小说《北范》,导演给他安排了一场“奇遇式”的恋爱。电影中的他仿佛是“轻”的另一种存在形制,一个用相机只拍云的体面男子,举止言谈都透露着一股“成功人士”的高级但又怀揣悲悯情怀,仿佛他是小县城上方的一片青云。

  小县城的图书馆,盛男和刘光明的对话,好像在看洪尚秀,又分明不是同一种情绪。洪尚秀的“男女尬聊”种藏着情绪的暗涌、真实的人生欲望,滕丛丛的“高知对话”则是“看透不说透”。已经陷入生活,那么除了自己主动轻盈,没有其他法子。

  刘光明像数往影史中的每一个男人的集合,但他们都不像刘光明。在这个胆小、怯懦、“渴望上青云”的体面男人,在对他有些喜欢的女性面前吐露出圆周率的那一刻,“养成系女婿”的标签被击碎了。

  美剧《疑犯追踪》里,Harold Finch讲课时提起的“圆周率蕴含了无限可能”,尽管在数学上这段话并不精准和严谨,但在电影中,刘光明最后的选择也许只是他熟记的圆周率里包含的无限可能之一。

  这部看似爱意涌动的电影,美枝盛男母女二人不间断的争执,四毛盛男因工作产生的偏执与纠葛,偶遇刘光明萌生的一阵悸动,不停抱怨亲儿子就是一傻缺的李老,坐在公园坐着看美枝跳舞,这些人都没讲出来的话,被一个头顶“信号接收器”的疯子讲出来了。

  疯子对着盛男说“我爱你”,盛男张开双臂对着天空大喊“哈 哈 哈”。

  一句“哈 哈 哈”仿佛是在回应那句“我爱你”,又仿佛,是李老在盛男体内注入的一种阅尽人生的轻盈。

  在南方小镇独有的云雾缭绕里,看了几个人,看了几个故事,导演用荒诞幽默的语气讲述了关于生死的沉重故事,看完只觉惊喜,却毫无意外,这故事早该被讲出来了。用这种方式来讲是恰到好处。

  看完之后想写些什么,不是推荐,更像是感谢。这是一部可以让人带着余味审视自己甚至是人生的电影。正如开篇提到的,《送我上青云》告诉了大众华语电影的另一种可能,也希望滕丛丛导演未来的作品充满无限可能和勇敢(但是她好像未来更想做女性爱情片,后话啦,也还是会期待)。

  人生蕴含无限可能,电影最后展示的开放式结尾没有给出一个答案。如何和生命和解、如何解决生活中的困扰,它不回答,只是提出。

  《送我上青云》观后感三

  8.16上午就来影院观看期待已久的《送我上青云》。果然没失望,作为即将初三的我只能看懂《青云》的一些皮毛 先来说说影片的主人公,盛男,她不像《都挺好》中的苏明玉,《找到你》中的李捷,她们都是以成功的职业女性出现在大众眼中,,她的性格如她的名字一样,“胜”男,她很刚,很坚强,怀抱理想,她是一个被癌症当头一棒的理想主义女青年。她很丧,她承受着压力,患癌,家庭不幸,无法得到爱……,但同时她又很燃,她心有不甘,就像影片中她说:“我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我这么努力,还是要死。”如大姚所说,盛男是一个女版“孙悟空”,被命运一次又一次打倒在地,但她不妥协,不放弃,她敢爱敢恨,疾恶如仇,在沉重的压力下她在旅程中遇到了各色的人,影片中这些人也是一阵阵好风,影响了盛男,让盛男与自己和解,把自己送上青云。还有一个点让我记忆深刻,就是盛男读人物传记的原因竟是她很恐惧,恐惧未来,恐惧死亡,她要看看以前的人的事来克服恐惧,她就像一颗柔弱的小草,在角落里生长着,汲取着周围的一点养分,忍受着社会带来的风雨,用自己的力量拼搏着。她还是一朵娇嫩的玫瑰,身上张满了刺,那只是保护自己的方式。青云中的盛男她好像很渴望出逃,那是影片中唯一一次化妆,她满含泪水的对刘光明说:“带我走吧”那一刻盛男一改飒爽,变得可怜委屈,只想逃离。盛男很怕死,她站上悬崖,已经张开双臂,但最终不敢跳,她对死是畏惧的,她不像李老,人生已经圆满,盛男才27,她正值青春,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影片中的棺材是对于盛男死亡的隐喻,一直陪伴她到影片结尾。她相信人没有灵魂,死了就是死了。 这里我忍不住想赞美姚晨,她演的真的很真实,对待每一场戏都很认真,当然在青云中的演技更是没得说,真的把盛男的独立,坚强演的生动,把她的丧燃丧燃的性格演的到位以至于我入戏太深。。 反观青云中的男性,他们一改往常国产电影的男子的帅气英勇,他们不完美,刘光明是个书生,在岳父家吃软饭,只会掉书袋,他在鞋柜上贴自己的照片,只为了在家里人换鞋的时候得到一点尊重。四毛想有钱,令人哀叹的是,四毛极力讨好李平也只是为了得到尊重。他们都渴望成功,渴望尊严。 青云中最令我难忘的画面是影片最后盛男大笑三声的场景,那时的盛男张开双臂,闭上双眼,感受自己的力量,把自己送上青云,这时她释然了,与生活和解了。其次,青云用诙谐的演技缓解了严肃的话题。让观众笑中带泪,实在是高! 片子中的每一个人都不完美。我们也作为一个个不完美的个体存在着,每个人都是孙悟空,与命运搏斗着,与自己不断和解着

  《送我上青云》观后感四

  主题与其说是现代女性的困境,不如说是身处这个社会层面中的人的困境,可笑,无奈,荒诞又有些辛酸。

  四处刚、只穿对勾鞋的女记者,其实也渴望爱情和性爱,却被卵巢癌判了死刑;满身粉红泡泡,天真甚至有些愚蠢的中年妇女背后有一个出轨十年的丈夫和一个罹患卵巢癌的女儿;同样作为记者,却爱钱、想成功的搭档丢掉了自己的奖杯;那个只拍云,“灵魂”、“时间”随口就来的倒插门女婿其实拉了警报也会立马逃跑,最想要拥有的是尊重而不是永远表演背圆周率;遁入空门的老人,七十岁时突然来了欲望,认为爱欲就是生死之门。

  天黑了,关了灯,大家都一个样,挣扎在虚无飘渺的迷雾中喘不过气,走不出来。哪有那么多人能在浓烟中看到彩虹,哪有那么多跟现实和解的故事,现实也并不准备接受你单方面的和解,看你不爽的时候才不会手下留情,该劈头盖脸砍下的斧头一定会准时落下,那时的你,只不过是改变心境,跟自己和解罢了。真正走出来或许也就是一句诗的功夫,“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身陷囹圄之时,不如抛下沉重的包袱,梦境中的你,是在高处,听到“我爱你”之后,以轻盈的姿态,大喊出一句“哈 哈 哈!”,那时的你的眼前,一定不是雾蒙蒙的一片。

  《送我上青云》观后感五

  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和一位与世界斗争的记者,总觉得他和她身上有许多共同之处,站在画面里有一种莫名的和谐。

  影片中,我最喜欢的角色就是李老。大概是从他给李平起名字开始吧:“如果有一天,他犯了罪,警察或许会抓走另外一个李平。”然后狡黠一笑,非常可爱。还对盛男说,因为你不是美女,所以没有早看到你,也有种莫名的萌点。

  除了可爱之外,李老还真实又直接。你本以为他是个仙风道骨的书法家,躲在山上辟谷,却没想到他起心动念后,毫不犹豫地下山吃肉喝酒约会。你本以为他勤勤恳恳抚养儿子长大吧,却没想到李平居然是他的一个失误,还毫不避讳地说“众所周知我儿子就是一个傻缺”。你本以为他看书写字品茶,文雅一流,却没想到他给盛男写扇面,气呼呼地说“老子能写字就不错了”。这种真实和直接,小小地冲击着你,让人会心地发笑。

  而最后,不是死亡带走了他,是他选择了死亡。打开漂流而至的棺椁,缓缓躺进去。纵使人生所剩无几,也要自己做选择,和梁美枝共度的几天是这样,死亡也是这样。他真的是一个很有魅力的老人。

  盛男(姚晨)和李老在一起的场景不算最多,但打坐、题字的时候,你会觉得他们的气场莫名相合,都是对世界真实而且有韧性的人。最后三声“哈”,更让他俩的师徒感变得明显许多。

  看到许多电影中出现癌症这一环节的时候,心里总会有些抗拒。我深知人生之苦,命运无常,癌症对人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所以不想再看电影中反复渲染他们有多苦难凄惨。而这部电影没有,很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作文   观后感   5900字   青云   圆周率   大片   生死   导演   影片   女性   人生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