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小学生语文学力评价初探

  2005-5-21 字数:3000收藏此页到都市网摘  一、什么是小学生语文课程学力评价小学生语文课程学力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语文课程学力的标准,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课程的改善为目的,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课程学力评价应对小学生的知识、理解、技能、思维能力、学习习惯、自信心、学习方法、学习动机、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二、城镇小学生语文课程评价现状与成因笔者最近以某县城关镇四所小学的40名教师和四、五、六年级110名小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发现城关镇小学生语文课程学力评价存在以下问题:1、评价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主要表现在:教师总是习惯的将学生分成优、良、中、差几个等级,就某个学生进行评价时,总是说他哪个方面的知识掌握了,哪个方面的技能训练不熟等等;95%以上小学生的心目中语文学习方面的好学生是考试成绩好的学生或是前几名的学生,他们对自己进行评价,也都是以某次测试打了多少分为依据。长期以来,传统的评价制度对学校的评价是出了多少优秀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所教学科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的评价是打了多少分,在班上占多少名。虽然近几年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教师的教育观念有所改变,但由于受到社会、教育主管部门等方面的影响,仍或多或少地存在看重学生分数、只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学习目标达到何种程度的倾向,与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2、评价注重知识能力,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结果,忽视过程与方法。主要表现:教师方面评价时主要测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理解能力,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投入的情感、表现的学习习惯却不予关注;看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对学生学习中付出的努力、表现的学习品质、运用的学习方法不予关注。虽然教师思想上有全面考察学生的主观愿望,但由于陈旧的只重产出的教育管理思想、落后的教师评价体系使教师大多不愿付出努力,对评价的改革是观望和等待:等待上级的要求,等待别人取得成果和经验,然后再改革。学生对自我评价也是以是否掌握了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是否强为标准,自己是否爱学语文、是否从中得到乐趣、陶冶了情操往往被忽视。这也是小学生往往不喜欢学语文、厌恶习作的一个重要原因。3、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家长需要的是成绩优秀的孩子,教师偏爱的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至于学生在某一学科是否有特长,似乎从未考虑。常听老师说:这个孩子非常聪明,就是心思没用到正道上来。老师所说的“歪道”往往是打球、走棋、搞小制作等。老师很少考虑: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是否有兴趣、是否有优势、能否让他们在优势领域得到更大发展,而不是压制他们的兴趣、爱好。4、重视考试,忽视平时观察、成长记录。经过多年的素质教育理论学习,现在评价教师只看学生成绩的地方似乎很少了。但我们看到现在怎么评价教师呢?一般按德、能、勤、绩几个方面,现实中只要按部就班不违反纪律,德、能、勤几个方面似乎没有什么差距,甚至没有差距,主要就看成绩了,而主要方面就是所教学科的考试及格率、高分率、平均分等,这样教师的差距就显示出来了,你的学生考的差,那么晋级、评先你都得吃亏。就这样,教师往往不愿反思教学行为,而是采用急功近利的方法,擂学生的分数,至于平时观察、成长记录似乎是虚的,离教师还很远,因为学校、教师最需要的毕竟是高分,至于用什么方法得到高分那暂且可以不论。三、小学生语文学力评价的对策选择1、构建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语文课程学力的评价应包括各方面素质的评价,他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因此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应整合各方面素质的要求,近年来前进路小学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宗旨、以探索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为突破口、进行了系列有益的尝试:开放评价内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测试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获得进步与发展;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完成测评,在兴趣盎然的主动参与过程中积累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强化单位知识过关,对于基础知识以单项过关的形式贯彻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中,使学生目标明确,在轻松的过关竞赛活动中大胆质疑,勇于思考,使语文学习走出狭小教室的圈子,迈向广阔的生活天地,从而使发展人的目标得以落实。2、提供展示个性的评价空间。多元智能理论对语文学习评价仍有重要指导意义,虽然语文学科是以发展运用语言智能为主,但同样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优势领域,有的擅长演说,有的擅长朗读,有的擅长记忆,有的擅长书写,同样是作文有的擅长写记实文,有的擅长写想象文,同样是识字,有的长于边读边记、有的长于边写边记。因此在语文学力评价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空间:在评价某一方面的内容时,允许学生选择具有自己个性的形式、方法,比如评价写字,大部分同学选择硬笔书写,有的同学更愿意用毛笔书写,那么我们应该满足学生的愿望;当学生对某一方面内容的评价结果不满意,可以选择相关的有自己个性的内容,我校四年级有一位同学平时说话有轻微的口吃,在口语交际的测评中也表现出不足之处,可是这位同学却十分爱好相声,而且说得十分流畅,当他希望以相声表演代替口语交际时,老师同意了,结果他表现非常出色,之后他更自信了,半年后,他竟然不再口吃。无疑地通过让学生自由地展示个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营造多元主体的评价氛围。“实施评价,应注意老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实践证明:学校、社会、家庭都是影响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整合各个方面的教育优势,就必须使家长、学生也成为评价主体,让家长、学生也成为评价的主持者。比如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时,在注重家长、老师评价的同时,尤其重视同小组同学的互评,因为小组同学天天在一起学习,他们往往比教师甚至家长更了解同伴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4、探索方法多样的评价形式。“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语文课程学力评价不能一味追求量化和客观化,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探索方法多样的评价形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学习资料学习成果的分析、对学生的建议,都是值得提倡的,学生自己对学习过程结果的反思和小组内互相间的评价都能够促进学生的反思和发展。针对不同的评价内容、教师可以书面测试或口头测试,而不仅仅是一张试卷。在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上,可以实行星级评价:根据学生表现,集体评判给予不同数目的星;可以实行争章评定:达到某一学习目标就授予一章。只有采取多样的活泼的形式,将过去一张试卷所进行的模糊评价加以分解,才能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在哪个方面不足,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发展。小学生语文课程的学力评价是新一轮课改的重要内容,我校结合学科特点做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学力评价的改革之路还很长,需要我们一如既往的改革、探索。                                          作者邮编:443200  联系电话:1361727544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作文   教学   3000字   学力   小学生   语文   评价   新课程   语文课程   过程   教师   方法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