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词”作文,如变性自杀

  最近,教育部发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7)》,列出了171条汉语新词语选目,其中包括了奔奔族、独二代、返券黄牛、国际高考移民、换客、交强险、梨花体、晒客、学术超男等等“新词”。此举一出,舆论大哗,痛心疾首者有之,山呼万岁者亦不在少数。

  教育部还声称,新词是语言中一定会出现的现象,任何语言都会这样,汉语自然不能例外。今后,教育部还会记录汉语语言中新的词语,预测新的语言。话虽不错,但笔者总觉得由教育部来公布新词,似乎稍嫌不妥。

  这倒不是说新词有何待商榷之处,诚如教育部所言,这是语言发展之必然。吐故纳新,革故鼎新,推陈出新,仅从这几个词语就可看出新陈代谢实属自然淘汰法则,天理使然,语言存于世,自不像“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孙大圣,所以新词语的不断涌现,并以刚性的条文条例形式加以确认,不仅无可非议,而且理所当然。

  但笔者存疑之处,乃在于“教育部”这一敏感的身份定位。既然《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7)》是由教育部所发布,那就另当别论,因为教育部是中国教育权威主管部门,它的一举一动都为整个中国教育界所瞩目。自然这些新词亦将很快纳入学校老师和学生的视野。向来奉教育部各色金科玉律为圭臬的中国教育界,自然不会也不敢忽视这171条汉语新词汇。

  那么作为模仿能力正与日俱增的学生们,难保他们不把这些诸如“奔奔族、独二代、返券黄牛、换客、梨花体、晒客”等词写进作文,搬进考场。可这些类似“天文”的词语,就连一些资深语文教师也不解其意。资深高考语文阅卷专家王光祖教授认为,应当提倡中学生使用符合语法习惯或约定俗成的规范词语。

  诚哉斯言,词语本来只是符号,词语的意义在于它指示的事物,所以,社会生活中的一般用词,都是人们出于表意的需要,在口头、书面交流中不断确认、推广,从而逐渐形成。

  一个词语,倘非专业术语,如果不为大众所知,便毫无意义。这样的东西如大量堆砌在作文中,显然不妙,咱们就从最现实的角度举例说明:若阅卷老师是位不大接触网络、对新新人类的语言不太感冒的老教授,对着一纸的“新兴词语”,只如陷身“鸟语花香”,或恍如欣赏“两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越看越远)”。那么请问,您还能对自己作文的得分抱太乐观的态度吗?在“一分定乾坤”之时,这不等于自杀吗?老师若觉得是“满纸荒唐言”,考生也就只好准备着“大把辛酸泪”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作文   课外活动   1200字   新词   汉语   教育部   教育界   黄牛   中国   词语   自然   语言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