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司马昭之心

  导语: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司马昭之心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典故:司马昭之心

  【注音】sī mǎ zhāo zhī xīn

  【典故故事】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魏文帝曹丕死后,魏国的大权实际上落到司马懿手里。

  司马懿死后,大儿子司马师辅助十三岁的皇帝曹髦,权势比司马懿更大,但没多久,司马师就病死了。司马师在病重的时候,便把一切权力交给了弟弟司马昭。

  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长,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

  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几位大臣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飞蛾投火,都劝他暂时忍耐。在场的一个叫王经的对曹髦说:"当今大权落在司马昭手里,满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君王您力量软弱,莽撞行动,后果不堪设想,应该慎重考虑。"

  曹髦不接受劝告,亲自率领左右仆从、侍卫数百人去袭击司马昭。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

  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典故】高贵乡公卒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传》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释义】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人所共知的野心

  【近义词】路人皆知

  【成语例句】

   袁世凯帝制自为,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作文   素材   历史典故   900字   司马昭之心   魏国   温县   典故   司马   路人皆知   人所共知   大权   大臣   野心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