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征文高中组]鲍叔之贤(点评)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阅读了齐桓公任用管仲的故事后,我深深地折服于鲍叔的贤能。我认为新时代的贤才应该以鲍叔为榜样,做到举贤、忠谏、让贤。

  (【优】开篇简洁有力地提出本文的观点,总领全文。)

  鲍叔之贤,在于举贤。鲍叔慧眼识才,鉴别出管仲是不可多得的治世贤才。之后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一匡天下的事实也证明了鲍叔举荐管仲的正确性。正如司马迁所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都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但我认为鲍叔并非仅是知人善任的“伯乐”。众所周知,管仲原辅佐公子纠,曾是鲍叔的“敌人”,但鲍叔没有因此否认掩盖他的能力,可谓“举贤不避亲仇”。同时期的祁黄羊也是这祥一位贤才,祁黄羊先后荐举了他的杀父仇人解孤以及他的儿子祁午。因而孔子称赞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由此看来,鲍叔之贤,在于慧眼识才,不避亲仇,任人唯贤。

  (【优】本段呼应开头“举贤、忠谏、让贤”中的“举贤”,层次清晰。“分论点+分论点阐释+同类多例证明观点+总结句”,论证段结构完整、逻辑清晰。

  【劣】可加入“举贤”在当今时代的体现或应用。)


  鲍叔之贤,在于忠谏。鲍叔敢于进谏,将管仲推荐给齐桓公。这不是普通的进谏,处理不当恐怕会落得大夫关其思的下场。关其思根据当前形势判断郑武公应当伐胡,却被当作阴谋的工具而被杀戮。更何况,管仲曾险些射中公子小白。按理应果断处理“敌人”。鲍叔竟建议任用他,不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吗?鲍叔冒着犯龙鳞,触忌讳的风险,为齐桓的霸业荐举贤人,这样的忠臣谏者岂可多得?诚然,齐桓公的从谏如流、礼贤下士与管仲的治世之才都令人赞叹。但假如没有鲍叔的忠谏,齐桓公还能不计前嫌地任用管仲吗?由此看来,鲍叔之贤,在于敢于进谏,忠心耿耿。

  (【优】本段是第二个分论点,“忠谏”。与上段不同的是这段从运用了正反两例来证明观点,并且运用假设法分析论证。)

  鲍叔之贤,在于让贤。让贤,即为更贤能的人让路。鲍叔深知管仲的才能在己之上,又极力向齐桓公推荐他,在桓公重用管仲后甘居其下,给予管仲更多的机会辅佐君王,造福百姓。鲍叔的心胸是博大的,他顾全大局,将国家利益放在个人私利之上,难得可贵。“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商太宰原本对孔子的才能大加赞赏,后子圉担心孔子得到君王礼遇就提醒商太宰:“君已见孔子,亦将视子犹蚤虱也”。商太宰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便放弃了.自负的廉颇开始对相如升官表示不满:“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鲍叔不同于商太宰和廉颇,为了成就桓公的霸业甘居管仲之下,避免了内部争权。由此看来,鲍叔之贤,在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利’也”。

  (【优】本段是第三个分论点“让贤”,正反两方面论证更有说服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鲍叔是一位贤才,应当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年级:高二

  作者:小潘

  题目选自:全国一卷


立意

内容

结构

语言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全文从三个角度来论证鲍叔的才,有理有据。

文章内容充实,大量事例证明观点,分析到位。不过文章开头点明“新时代的贤才应该以鲍叔为榜样”,但是在分析的过程中却没有涉及“新时代”的内容。

采用并列式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遗憾的是分论点之间缺少过渡衔接,文章略显死板。

语言表达比较流畅,能恰当引用名言支撑自己的观点。语句相对精练用词准确。


陆玉,学而思·爱智康高中语文产品教研员,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作文   网友投稿   1500字   管仲   伯乐   孔子   贤能   黄羊   贤才   由此看来   论点   榜样   观点   点评   高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