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宁市农村社会发展的调查报告

    走进农村,你一定会为那翻天覆地的变化惊叹不已。瞧,那鳞次栉比的房屋,宽敞笔直的马路,奔跑繁忙的公交车……这巨大的变化,在每个细节、每一个角落、每一张笑脸、每一个人的话语中都充分体现。让我做个向导,一起来看一看农村的新变化。   一、日益繁忙的交通       众所周知,原来海宁的很多行政村是没有路的,如果说有,也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一到了雨天,泥泞不堪,根本无法穿行。而现在,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了630多公里,通村公路水泥混凝土“硬化率”达到了100%,真正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尤其是望着公路那川流不息的公交车,你一定以为产生了错觉。因为人们会自然地把公交车与城市联系在一起。而海宁近两年来,一共投入3000多万元资金,购置空调车191辆,实现了村村通公交,路路有公交。   二、环境极大改善       提到农村,不少人都用“脏、乱、差”三个字来形容。是啊,在环境方面,城市与农村的反差太大了。而现在的农村,通过开展“小康示范”和“百村整治”工程,新增绿化36.3万平方米,拆除危旧房屋22.7万平方米。同时农村组建了“保洁队”,垃圾集中处理覆盖率达到了100%。现在已经有10个行政村并省政府命名为“全面小康示范村”。通过村庄的整治,农村的环境得到了有效地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提高,缩短了与城市之间的差距。   三、生活水平的提高       以前,农村的住房还基本以土房、砖房为主,至于电器嘛,如果装了广播,已经是极为高档了。而现在,一幢幢“小洋房”“小别墅”拨地而起,整齐、美观、大方。里面的设施齐全,空调、彩电、电脑,这些“奢侈品”也走入了农家。真可以说是农村、城市一个样。   四、精神生活的充实       原先的农民,似乎整天以劳作为主,而现在的由于解放了生产力,他们有了空闲时间,也很多人投入到了文化活动之中。目前全市182个行政村,村村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特别是2005年以来,以农村文化活动年为载体,筹办首届农村文化艺术节,组建业余文体队伍近600支,这一系列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精神生活,加快了城市文明向农村的延伸。   五、效益农业让农民增收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步伐加快,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展趋势逐渐显现。农业生产已从传统农业粗放经营,向特色农业、效益农业转变。花卉、苗木、水果、特色水产等绿色产业逐步成为农业主导产业,形成具有区域特色、规模竞争优势的新的农业产业体系。如今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8000元,生活水平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六、生活保障的进一步完善       海宁是全省唯一一家实行户籍制度改革的试点城市,目前已经实现了城乡一体户籍管理一体化。传统的农民不再以依靠土地为生,他们也能享受到养老金的发放。面对一些突发的疾病,他们也不必太担心,因为合作医疗保险可以为他们报销一定的金额。近年来,海宁市对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到100%。农村们真是居有所住、食有所粮、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社会的发展地迅速的,社会的变化是巨大的。如今的农村,成为了一个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新农村;公共设施齐全,拥有社会保障的新农村,田光秀美、生活和谐,使城里人向往的新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作文   初中   初二   应用文   1300字   海宁市   海宁   农村   精神生活   行政村   文化活动   新农村   调查报告   社会发展   公交车   公路   农业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