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记范文五篇

  篇一:帮村民收获麻山药民情的日记

  正值麻山药的收获时节,今天会同村委会主要干部对村内缺乏劳动力的农户进行了统计登记,登记完后我们和村干部马上到地里帮助部分急需劳动力的农户进行收获。

  在麻山药地里,一边帮忙一边和老乡们一起谈谈村里的变化以及村民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边干边聊,虽然衣服脏了、鞋子脏了,但是心里特别舒服。老乡们都笑着称我们现在已经是一个合格的高庄村村民了。听到这句话感觉村民对我们是越来越认可了,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

  下午对两委干部组织对幸福院门口的街道两旁对方的废旧木材进行了集中清运,一些村民主动出来帮忙。据村民介绍这些废旧木头堆在路两旁已经好多年了,一直没能处理。这次的集中清运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以后进出方便了,心里也舒坦多了。

  篇二:帮助村民改建厕所纪实民情日记

  9月18日星期三晴

  城市人来到农村一般最不适应的是农村的厕所,我来到村里第一天去厕所的情形也是深刻难忘。那时正值寒冬,去一个村民家里的厕所,厕所内遍地污物,粪尿冻在一起,踩着砖头才能方便,真的是不堪回首。可是改厕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讲并不积极,村民们对自家的厕所已经习以为常。当生活还不富裕,生活各方面环境还很艰苦的时候,村民们很难接受自己掏钱改建厕所。为了推动农村改厕工作,我驻村工作组进行了有益尝试。

  9月17日,我们对何家营村村民龚荣家的厕所进行改建。我们驻村工作组队员在现场亲自指挥安装,尤其是组长梁岩茹她曾任市爱卫会主任,对改厕工作非常熟悉,她亲自指挥工人施工,严格要求工人按照技术要求施工。先是挖了2米多深,1米见方的两个大坑,将2个大肚小口的水泥瓮下到坑中,上面分别将2个大肚小口的水泥瓮倒扣到上面,中间接缝处用水泥密封。这是厕所的两个化粪池,前面的池子上面安放了水泥蹲坑,后面的池子是储粪池,两个池子间由过粪管连接,过粪管前低后高,斜度要求达到40 。池子上面还留有排气孔用于排除臭味。这种双翁式厕所比较适合坝上寒冷缺水地区,坑深度保证冬天不冻,前面的粪池将粪便充分液化发酵后通过过粪管流到后面的储粪池中,到了春季,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直接送到田里。

  在改厕的施工现场围了一群村民,村民们刚看到那四个水泥瓮时,纷纷询问这是什么?问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告诉他们这是修建的无害化厕所,并将原理解释给大家。村民们开始议论纷纷,有的说:“这厕所是比原来的好,俺家也想改”。有的说:“俺家闺女放假回来一直嚷嚷不想去自家的厕所呢,这样的厕所俺家也想改”。听到这里,工作组组长梁局说:“今年我们先修建几个试点看看,经过冬季看这样的厕所是否好用,大家是否可以接受。如果大家都觉得好,愿意花钱改,明年我会争取改厕项目,帮助大家实现愿望。”

  在配合农村面貌提升过程中,我们对何家营村沿街道两边三个自然村的沿街围墙进行统一标准重新垒建,拆除沿街搭建的猪圈和旱厕,修建了一个双瓮式无害化公厕并对拆除的三家村民旱厕进行了无害化改建。

  篇三:假期忙秋收民情日记

  今天是“国庆节”,起床后先给爱人打了个电话,随后准备今天的工作行程。

  上午八时许,村支书郭佃科骑着摩托车驮着我,一同去张全良自然村察看新打的一眼水井的施工进度。这是工作组一直牵挂的一件事,因为它涉及到全村几十户村民的吃水问题。该工程自9月中旬开工以来,我这是第四次来此处了。负责这项工程的陈师傅见我过来了,主动地迎了过来,“当前进度不是很理想,从30米处开始,往下全都是石头,每打一米都很困难,现在已打了80多米了,从我多年打井的经验来看,打出水的可能性还比较大,我们正在努力!”“不管多么困难,一定想办法打井成功,这是全村的期盼,不能让大家失望,拜托了!”。目睹着钻井机不停地旋转,我想,有钻井师傅的辛勤努力,一定会让这里的人们早日吃上干净放心的水!

  从张全良村返到戈家村,我们直奔正在建设中的“农家店”。该店的建设是一周前启动的,为了达到便民和服务于民的建店宗旨,工作组从选址、建设到运行各个环节都与村“两委”进行了认真研究,应该说,该项建设进展还是比顺利的,目前,货架已安装完,购进了商品后,再有两天就可以挂牌营业了,村民再也不必为购物无去处而发愁了。

  吃过中午饭后,我和村主任杜振兵等4人,来到村王广文老大爷的田间帮助其收土豆。王大爷今年79岁了,孩子不在身边,今年种了4亩多土豆,看到别人都在忙着秋收,自己正为怎么收土豆的事而犯愁呢,工作组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主动同杜主任商量,“能不能找上几个人一起帮助一下王大爷”,杜主任不但同意了而且放下自己家的活,与工作组一起帮助王大爷收土豆,大家尽心地刨着、收着,王大爷非常感动,一边刨着土豆,一边不停地道谢,一下午的劳动,虽然累了些,但帮助了他人,心里还是快乐的!

  明天,我还继续为王大爷忙秋收……

  篇四:我帮农户卖面皮联村联户民情的日记

  3月29日下午,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来到“双联”行动联系点麦积区麦积镇麦积村联系户陈双院家中“认门认人”。小院收拾得十分干净,户主陈双院在妻子的搀扶下从十多年前修建的红砖房中走了出来,很高兴地将我迎到屋中坐下。屋中陈设简单陈旧,但摆放整洁有序,进门后尤其醒目的是家中略显发黄的墙上张贴着“三好学生”“进步奖”等好几张奖状,憨厚老实的陈双院挠挠头指着奖状对我说:“这是儿子和女儿从学校给我挣回来的。”虽然有些不好意思略显羞涩,但语气中还是能感觉到这位农家汉子的几分自豪和满足。当我说明来意和自我介绍后,陈双院红着脸笑着说:“你姓陈,我也姓陈,五百年前我们还是一家子嘞。”

  通过与陈双院和他的妻子高兰兰的进一步交谈,我了解到他与妻子前几年一直在外打工挣钱养家,但去年因身体不适回家养病,经医院检查是心脏主动脉梗塞伴发高血压,需长期服药静养,不能进行体力劳动。妻子高兰兰只能回家后在亲戚的帮助下自己制作面皮并拿到景区零售,以此照顾生病的丈夫和上中学的两个孩子。但仅仅靠卖面皮的收入要撑起这个家,显然是微不足道的。全家人经常因丈夫的医药费和孩子的学费发愁。最近陈双院的病情有些不稳定,平时还能帮高兰兰洗碗、擦桌子、招呼客人的丈夫,现在只能在家卧床吃药养病。高兰兰早出早归,既要顾家照顾丈夫和孩子们的起居,还要照顾生意,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高兰兰一边和我交谈,一边往面盆里添水开始揉面,看着她忙碌的身影和瘦弱的身体,我想了想提出帮她揉面做面皮,第二天帮她到景区卖面皮的请求,帮她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听到后非常高兴,但却委婉的拒绝了我,说:“你是从省上下来帮扶我们的干部,能和我们在一起聊聊天,听你讲讲国家对我们农民的新政策,我们已经就很高兴了,干我们这些农活很辛苦很累,你不会干也不能让你干啊。”我说:“你的丈夫有重病,这两天又比较严重,不能帮你挣钱了,这次‘双联’活动单位让我们互相联系,就是来给你们帮忙的,不仅仅是给你们宣传政策反映民意,和你们一同商量发展思路,还要帮助解决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你们就是我在天水的亲戚,亲戚有病了,哪有不帮忙的道理。再说,我们五百年前还是一家子嘛,现在更是一家子了,你不让我去就见外了,就让我明天帮你一起卖面皮吧。”高兰兰笑着说:“好吧,那我们就一起去吧。”说着又手把手开始教我揉面,给我讲解做面皮的方法,将面粉用凉水和成硬团,然后在清水中揉搓,这样可以使面粉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分离。淀粉沉淀后,倒去清水,加放食碱,调成面浆,舀入平底盘上笼蒸熟,凉冷后切成筷子粗细的长条即可。面粉中的蛋白质则另外蒸熟,切成薄片就成了面筋,随碗搭配吃。“一碗黄亮透明的面皮,加上油泼辣椒、盐、酱油、蒜泥、芥末、香醋、芝麻酱等调料,再加一小撮豆芽、胡萝卜丝、黄瓜丝,特别好吃哩。”高兰兰边指导我洗面边给我说。虽然陈双院夫妇都是文盲不识字,但他们制作面皮的手艺很精湛,介绍很详细,让我对这位一个人撑着一大家,在山区生活抚养孩子成长上学、照顾重病丈夫的农村妇女又多了一份敬重。一直忙到晚上九点多,我们才把揉洗好的面放在厨房,高兰兰说明天早上一蒸就可以拿到景区去卖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都来不及多呼吸几口山区清晨清新的空气,就赶到厨房做准备,发现里面热气腾腾蒸气四溢,高兰兰已经把昨晚洗好的面放在蒸笼里蒸了。我一边帮她把油盐、醋、辣椒、芝麻酱等这些调料品装上三轮车,一边问她几点开始做的。她说每天都是五点起床,先把火生着水烧开,把面皮蒸上,然后开始给陈双院做早点和午饭,为了不让丈夫饿着,她还得早点卖完下山给丈夫做晚饭。说着,高兰兰把刚做好的葱花饼端到丈夫床前,嘱咐他准时按点吃药。不到八点,面皮出锅后我们就出发了。三月份的山区天气还很冷,她在前面扶着车,我在后面推着。她问我冷不冷,穿得够不够,别冻着。一路上高兰兰给我又讲起她和丈夫这几年打零工挣钱的初衷是为了供孩子上学,想让他们将来有出息。而现在她不仅仅希望孩子上学有出息,还希望能挣钱给丈夫治病,听得出,她是个贤惠能干的妻子,慈祥和蔼的母亲。步行四十多分钟后我们到了景区卖小食品的固定摊位,高兰兰开始忙着切面皮,我拿着抹布擦桌凳,帮她洗黄瓜、胡萝卜、豆芽菜,她切成丝调制佐料。这个季节还属于麦积山景区的旅游淡季,天气冷,游客很少。早上10点从山上下来了一批游客,旁边摊位的经营户开始吆喝了起来。我也硬着头皮跑到游客当中“拉客”:“尝尝我们家的面皮吧,还热着呢,可好吃了……”有两位游客在我的游说”下,来到我们的摊位品尝美味的面皮,我学着电视里“店小二”的摸样,一边擦擦桌子擦擦凳子,一边招呼他们请坐。高兰兰麻利的拌好面皮,我赶紧端到顾客面前请他们品尝。看着这两位游客吃着有我一份辛劳的面皮,谈论着麦积山美丽的风景,我也觉得此时的麦积山更加美丽。结账付钱后,送走了这两位游客。陆陆续续的上山游客开始多了起来,吃面皮的也越来越多,下午两点多的时候,我们的面皮已经全部卖完了。看着高兰兰数着卖面皮挣来的辛苦钱,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我身体的疲惫顿时烟消云散了。收拾完东西,我们推着车子下了山。

  做了一次“生意人”,做了一些自己以前没有做过的事,这也是我“双联”行动的第一份“作业”。在这次“双联”行动中,我不仅锻炼了自己,更主要的是拉近了我与群众的距离,让我真正成为群众的“城里”亲戚。

  篇五:小小藤编,致富之路民情日记

  11月4日,星期五,阴。今天我们工作队一行来到赤水镇西洋村涂瑞平家走访慰问。

  涂瑞平夫妇在赤水街开理发店营生,客人少时夫妇俩在家编织藤椅。说到藤椅涂瑞平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他说:“赤水藤椅纯手工制品,经久耐用,健康通气,是环保舒适、不失品位的日常家居用品。过去家中有一块雅致藤椅,就像拥有现在的高档沙发。”同时,涂瑞平也向我们道出他的无奈:“如今,藤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越来越少,编织藤椅的传统手艺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上个世纪80年代,一张藤椅卖5至7元,如今可卖100多元,但是要计算利润和工钱,还是相当的不合算,编织一把藤椅一个人最少要两天两夜,卖100多元,扣去成本,一把藤椅只赚三四十元,无法维持生计,很多会编织藤椅的人外出打工了,在赤水西洋村坚持编织藤椅的只有三四户了。

  通过与涂瑞平交谈后,工作队现场向他建议:一要加强绿色宣传,拓宽销售渠道;二要鼓励青年人学习编织藤椅,传统手艺应传承下去;三是农村信用联社对从事编织的农户和专业村,制定了免息信贷扶持政策,鼓励扶持广大农户参与生产、加工、营销,创立藤椅厂,促进藤椅向规模化发展,你们可以到镇里多了解政策,寻求资金等多方帮助。听了我们的建议,涂瑞平笑呵呵地说:“你们真好!来陪我聊天还给我出好主意,以后要经常来啊!”同时他表示,“有了政府的宣传和政策帮助,我会义无反顾地将藤椅技术传承下去。我坚信,好的产品肯定有好的卖价,虽然现在市场价格不是很高,但总有一天会成为我们村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门好手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作文   日记   4900字   民情   赤水   藤椅   面皮   景区   农户   工作组   村民   厕所   丈夫   范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