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为宋词点亮一盏灯作文800字

  月下吟诗,淡淡月光,散入珠帘,诗墨纵横,酒香四溢,水调歌头,流唱千古。

  苏轼,一代文豪,铸就了一个不朽的神话。宋词的奔放豪迈,宋词的凄凄美美,不断发展,百代流芳,含着月色,荡漾开去。一圈,一圈,又一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举起酒杯,忘却了世俗的忧愁,忘却了功名的纠结,只是轻身对月,嘴角呢喃,一心忧肠,只待月容;一身轻松,只待月解。“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身处大宋高位,却无奈两鬓斑白,“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渴望尽自己所能为国效力,却恐官场污浊,内心烦忧。“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无奈月高心寒,放下心胸,愿做地方官为民效力。

  美哉,壮哉!苏轼的豁达,为宋词添上绝美的笔墨,无论暑去冬来,词香依旧,如灯映路,引领着宋词的繁荣和昌盛,壮大和弘扬。苏轼孤身处于官场也有其气魄和胸襟,以民之乐为乐,不为世俗困扰。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映当空,繁星万点,漫入帷帐,照看思乡思亲之人,何能入睡?“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放下心念,不可怪月,月既无情,只有寄托思念。“人有悲观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之情托于月,月影人影共徘徊,无可奈月,自古如此,只能企月而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岁岁平安,人人相思,共揽明月,虽遥隔千里却可睹月思人。只希冀兄弟二人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览中秋月。

  乐哉,奇哉!短短的宋词寄托了苏轼别样的情感,无恐明月远隔无情,只愿借月思子由,仅此而已,仅此足矣。乐观的心境让我们感叹,开阔的胸襟引发后人的联想,不可因远隔而悲观、失落,应在别离中淡然。

  悠悠岁月,重拾月下的笔香墨痕,宋词的繁荣,苏轼功不可没。他如一盏月夜下清幽的烛光,映着宋词,映看酒影月色,映着故人远亲,映着悠然的历史,一路悠悠走来,还散发着墨香,漾着轻轻扬起的马蹄,和着宋词,为我们带来遥远的思绪,淡然、宁静。

  灯光微微,烛火蒙蒙,穿越着亘古的幽情。看,苏轼轻吟着宋词,缓缓走来。他在黑夜中闪亮,把光辉照进了页页汗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作文   初中   初三   九年级   写人   1000字   宋词   月下   胸襟   官场   月色   淡然   悲观   效力   世俗   明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