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十三棵泡桐有感3篇

  观十三棵泡桐有感1

  近观看了一部反映校园生活题材的电影——《十三棵泡桐》。故事讲述的是小镇女孩何凤与几个男孩子之间难以言述的情感,和发生在她18岁夏天的一段青春故事。何凤是中学里一个遭人白眼的“问题学生”:她留着“板寸”头,穿着皮衣和陆战靴,吉祥物是两把冷冰冰的刀子。她所在的高二一班表面的平静,随着转学学生包京生和金贵的到来而被破坏。

  故事的背后折射出来的是孩子们“大人的世界”。故事里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不怎么健全的家庭,母亲这一角色是全体缺席的,而父亲的角色则五花八门:他们是离异的可怜的父亲,身后总跟着四个保镖的大款父亲,受贿而被公安逮捕的父亲,远在西藏鞭长莫及的父亲,还有那个为女儿筹学费去厂里偷电缆的父亲……这简直就是一个母爱缺失,而父权面目全非的世界,但对这些涉世未深、叛逆、躁动、随时可能陷入迷惘的孩子来说,情窦初开的17岁却完全不是什么“阳光灿烂的日子”。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良好的家庭环境,乃是孩子成长的沃土。不同的家庭造就了不用性格的孩子,不同性格的学生演绎了不同的故事。因为得不到家庭的温暖,主人公何风,一个长得颇像李宇春的假小子,有着敏感、义气,敢想敢做、敢爱敢恨的叛逆性格。她还是一个孩子,她只不过想要像她这般年龄的女孩的正常生活,好好读书,能有父母疼爱。但环境,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家庭环境,让这个小小的愿望一次次破灭。每每遭遇因生活不如意的父亲的痛殴,每每遭遇老师的羞辱,放学后她掏出一把总是放在书包的刀子,敲打又敲打,以此排解内心的苦闷,抑制痛苦的情绪不让它爆发。一天放学后,父亲心情出奇的好,送给她一份礼物,是一条裙子。穿在身上,却让人哭笑不得,这是一条只有结婚时才会穿的裙子。一个粗心的父亲!一个从不耐心倾听女儿倾诉的父亲,一个只知道歇斯底里暴打女儿的父亲!显然,他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他不知道女儿每天在想什么,生活在同一屋檐,却形同陌路。

  整部电影情节是那么冰冷,却很好地反映了现实。在学校这样的孩子还很多,这样的事例并不新鲜,可有几个老师真正关注过这些孩子呢?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因为母爱的缺失,他们无奈地成了问题儿童,成了学校、老师的眼中钉。以致这些孩子们的青春只可能是残酷的。

  观十三棵泡桐有感2

  这是一部复杂的电影,这是一个残忍的故事,用泡桐树包裹的残酷青春是一把锋利的刀子。这把刀子无情的刻划出许多残酷模式化的情节,包括学生早恋、同性恋、禁果、师生恋、暴力、金钱、还有探讨青春残酷的社会暗语,家庭暴力、家庭破碎、家庭遗弃、贪污腐败、甚至还有那禁锢青春的体制牢笼—学校。 当青春逝去了原本的绚烂,留下的只能是无情的幻灭。这里我只选择这部影片的主人公风子作为此次论文讨论的服务对象。

  如果把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当成是泡一杯咖啡的过程,那么电影中风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杯忘记加糖的苦咖啡。风子喜欢刀子,穿着紧身皮衣和陆战靴,将自己武装成将军的女儿——这是何大草的风子,她喜欢的男孩也像刀子,陶陶和包京生都曾经是她的刀子。陶陶是城市里精致的德国猎刀,包京生是从西藏来的比陶陶更魁梧的弯刀,带着茶油酥的味道。但是再锋利的刀子遇到了风子都不再锋芒毕露了,陶陶敌不过包京生的拳头,于是藏起了明刀,换成了暗器。在那一场粪池大战中,父亲的贪污被抓和学校的江山易主,所有的打击在一瞬间让她低头了,伊娃的救护更成了一个耻辱,亦如粪池的洗礼。现实的刀子刺败了陶陶,风子和另一把锋头正茂的刀子包京生在一起了。包京生成功得运用她的藏刀骗到了语文老师的钱,也同时成为了一把比陶陶更凶狠的刀子。风子虽然最后拆穿了骗局,但是也很自然得被藏刀的邪气和野性吸引了。这就是风子,喜欢刀子,吸引着刀子一样的男生。在包京生的眼里,风子是疯子,她锋芒毕露,但是不知道阴暗的真相,她也不想知道真相,只是简单得迷恋着刀子。她们之间的禁果是空空如也,风子喜欢刀子一样的男生或许只是在追逐着自己像刀子一样的生活。像刀子一样刺穿体制,刺穿虚伪,刺穿丑陋的生活,淋漓尽致的刀子也是真实不垢的刀子。所以,风子最后说不管你相信与否,她依然还是那个女孩,依然是那个追逐着刀子,却被刀子伤得遍体鳞伤的女孩。这其中的滋味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她才能深刻体会,在青春向成人过渡的时候,刀子都曾深深得刺伤了她,带着伤痛得领悟走上了成人的世界,而这个世界依然遍地暗刀,比明刀更可怕。青春与现实的两败俱伤,刀子与刀子的自相残杀。

  今天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只能对风子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但是作为一名专业社工,在深深的同情之余我更多的是一种对社会制度和社会问题的审视,并发自内心产生一种想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予她必要的帮助的念想。

  悲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原因,宏观角度上讲,用失范理论来解释就是是社会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了社会规范的失调,进而导致社会问题的产生。风子的悲剧向我们控诉着社会制度存在的缺陷。微观上讲,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首先从风子的自我意识方面来分析,风子就是一把刀子,外表坚强却内心脆弱,个性冲动却很直爽,脾气尖刻却不失温柔,眼神中透漏着尖锐的失落却在不停寻找着希望。所以我眼中看到和内心感受到的风子就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结合体。外表坚强的像一把刀子,看不惯学校中的恃强凌弱,欺负弱小的现象,尤其是当自己的朋友遇到危险的时候更是义无反顾的挺身而出,颇有一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侠气。然而殊不知这正是她内心渴望感的一种表现,作为一个经受母亲抛弃,父亲家暴的柔弱女生不得不靠着把自己打扮成男孩子的样子,表现出男孩子的行为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不受外面人的伤害。然而让自己显得强大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力量的,因此它向往刀子的锋利,同时也喜欢上小时候看的一本童话书里的阿拉伯人,骑着骆驼,神秘的在.片中出现过3,4次。那个场景虽然是刀子的幻想,却是她的勇气的来源.。每次看到那个场景,听到那古典而又奇怪的音乐时,风子冰冷死寂的内心似乎又重新找回了生的希望和勇气。.其次从风子的社会化程度来分析,她的学业成绩很差,自然在学校不能达到老师的关注和支持,同时在家里也会因此遭受排挤和斥责,得不到家人的鼓励与关心。在学校虽然没有拉帮结派却也经常挑起事端,除了比较了解她的人喜欢跟她做朋友之外,她的交际圈是相当窄的。在那个冰冷的家里缺少的更是一种家人之间的关爱和沟通。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风子的社会网络很狭窄,人际关系很欠缺,加上她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冲动、倔强而又直爽的性格,她的问题接踵而至是在所难免的。如果她能换一种方式和陶陶沟通,就不会出现她们俩为一件小事产生很深的误会,以致最后还大打出手,导致这段恋情只能半途而废。如果她能够和她的爸爸心平气和的好好沟通一番,而不是一见面就是冷言冷语的直揭对方的伤疤,那么就会免掉很多次挨打而嚎啕大哭的场景,就可能有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

  根据种种现象分析我们能够得出风子的问题是在建构完整的自我意识的过程中周围不良环境的影响,导致她的人格发育和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很大缺陷。认识到了问题,还要发现存在和潜在的资源,这也是我认为可以作为社工进行介入的几个方面。

  根据心理社会治疗方法和人在情境中的理论方法。一方面,社工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对对风子进行情绪的疏导和心理的咨询,以减轻风子久积形成的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另一方面,在情绪疏导的前提下从家庭入手进行介入。亲子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成长在一个破碎的家庭,本来已经难以承受妈妈遗弃的痛苦,还要在一个不懂自己却只会借酒对其实行家暴的爸爸强颜欢笑,亲情的缺失造成了风子心中永远抹不去的伤痕。不懂风子的爸爸,婚姻遭挫,软弱,时常对女儿拳脚相加,然后甩门离去.留下身心疲惫的女儿独自忍受思念母爱的寂寞与痛苦。女儿很多天晚上都不回家,只说是去同学家复习,她也只是单纯的点点头.而后爸爸很客气的送给风子的裙子,大大的白色蓬裙,看起来很搞笑,跟风子平时的着装风格格格不入.跟妻子离婚后她一直只生活在一片黑暗中,过颠三倒四的日子.对于爸爸的漠视,风子只是一言不发.爸爸心目中的女儿应该是很女孩的那种,而风子恰恰相反.就是这样冷漠的家庭环境让风子磨练的坚强起来,锋利起来,如同一把刀子.但是同时也变得冷漠起来,眼睛里闪烁的是一片茫然和空落。对此社工可以从家庭这个因素入手,通过设计一些小组方案着力改善风子与她爸爸的亲子关系,培养风子的沟通技巧,增强她开展人际关系的能力,必要的时候还需要联系到风子的妈妈,弥补她心中缺失的母爱这一环节,让风子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和关爱,让她在首先在家庭中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爱的满足感、归属感、成就感。最后一方面,我们还要紧紧抓住学校这个大环境,加强社工的介入。首先摆正老师的职业家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观点是非常必要的。老师就是教书育人的神圣职业,首先老师要为学生做好表率,同时要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学习氛围。其次老师不能因为学业成绩而戴上有色眼镜看人。根据罗森塔尔效应,老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学生会根据老师的期待来定位自己,以期待得到老师的更多关注,但是那些得不到关注的学生就会像风子一样逃学,厌学,早恋,一步步在无底的深渊堕落。其次,加强与健康的朋辈群体的交往也是社工可以介入的一个环节。朋辈群体之间的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特征,行为方式,思想态度都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进行交往和社会化的平台。

  根据心理社会疗法,无论是从家庭、学校还是朋辈群体哪一个方面入手,我们最终要做的是帮助风子矫正不良观念和行为方式,提升她处理困难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从而帮助她建立社会关系支持网络,增强其开拓新生活的能力。

  观十三棵泡桐有感3

  本片根据何大草创作的小说《刀子和刀子》改编而成,该小说是何大草所著的“残酷青春系列”作品中最被年轻读者推崇的一部。故事描写小镇女孩何风与几个男孩子之间难以言述的情感和发生在她18岁夏天的一段青春故事。

  当我第一次观看这部电影时,留给我的思考是:家庭暴力和留守儿童是出现问题学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不知怎的,那位女教师宋小豆一出场,我就觉得哪里不对劲,觉得她是一个有问题的老师,于是,又把剧情看了第二遍,这才觉得,包京生之所以被退学,走到挟持同学阿利的地步,与班主任宋小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家庭暴力、离异家庭给孩子的危害

  可以说,何风(绰号风子,喜欢刀子)就是这种家庭的牺牲品,爸爸是个军人,受过严格的训练,以非常严厉甚至苛刻的态度对待自己家庭中的妻子和女儿,因此妻子受不了这样的“待遇”而与何风爸爸的战友李叔叔走在了一起。 在他的身上我们似乎看不到一丁点儿的慈爱,对待何风的唯一方式就是拳脚相加。我想,正是因为何风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的爱,才在她高二18岁这个花季年龄开始早恋,在陶陶、包京生身上寻找缺失的关爱。其实,何风是一个很好的姑娘,她直率、善良、知错能改、敢作敢为,在她保护同学阿利和向语文老师承认错误这些事情上,无一能够掩盖住她身上这些美丽的东西。可是,原本这么好的一个孩子,因为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里,让她变得不学无术,用早恋打发自己的美好青春。

  二、放任自流,孩子易误入歧途

  剧情中的包京生,一个转入生,专门干勒索同学的坏事,常常欺负阿利。他这样的坏习惯,应该是由于家庭因素造成的,一个人来到“泡中”读书,住在舅舅家的房子里,父母都不在身边,没有人管教。对于他的行为,无论是好是坏,他的父母都无从知晓,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这样的性格,最后误入歧途。

  看到包京生,让我想起了去年班上的一个七岁女孩子,和读初二的姐姐住在县城,爸爸妈妈都在河坝,本来是一个很聪明的女孩,字儿写得很漂亮,但是,就因为没有和父母在一起,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回家后晚上八点多都不能进家门,因为姐姐还没有下晚自习,更不用说吃饭了,常常是买点儿麻辣食品充饥。记得有一个周,她一直跟在班上另一个女孩子家里去吃饭,因为开学没多久,第一次去别人家吃饭连别人叫什么都不清楚。可怜的孩子,连最起码的吃饭问题都不能解决,又怎能好好学习,怎么不违反纪律?或者,有哪个陌生人给她一点东西,她是一定抵挡不住这样的诱惑的。

  所以,像这样的留守儿童对于教育者来说,是一大难题,唯一能够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就是他们的父母能够回到孩子的身边。

  三、老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剧情中的包京生最后走上犯罪道路,最开始,我仅仅认为是陶陶为了报复而栽赃,后来我才发现,他只是一个让包京生无法再接受教育的帮凶,真正的主谋应该是宋小豆老师,她为了摆脱包京生这样的问题学生,纵容陶陶嫁祸栽赃,还跟陶陶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这个班主任,在这件事情上,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没有及时对包京生进行教育,更没有联系家长。从包京生的台词中应该不难发现他特别害怕他的父母知道这一切,如果班主任宋小豆采取积极的处理方式,或许对于包京生这个问题学生会是完全不同的结局。

  总之,看了这部电影,让我更加觉得自己的无能为力和肩上担子的沉重,面对问题孩子,作为老师的我们,不期望自己能够扭转乾坤,唯有努力做到尽量积极与家长配合,做好自己的分内事,以期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不为社会添麻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作文   观后感   5500字   泡桐   社工   刀子   父亲   爸爸   女儿   老师   青春   孩子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