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色赴花朝

  一年春色,都赴花朝。孔子的《论语》中曾写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者六七人,浴乎沂风呼舞雩,咏而归。”这恐怕是古人描写春游最深得情致的一段文字了。可见,古人那时便开始赞叹春的秀美与神奇。孔子认为,在这样的暮春时节,与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童子,一起到沂水边沐浴,到舞雩台上感受一下春天的微风,便可以唱着歌儿回家了。也许,沐浴在春光里,静静的注视着这绿意盎然,便是孔子毕生所追求的理想吧。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这首诗是旧时民间庆贺百花生日盛况的写照:这天,各地画匠花友聚集一堂,一拼手艺;花农挑着整担的芍药,叫卖声回响在大街小巷;青年男女漫步花间,文人墨客触景生情;夜间在花树枝梢上还张挂起“花神灯”,灯火与花枝相映成趣……

  无论是谁,都无法不迷恋这生机勃勃的春。从古到今,它都渗透在人们的思想中。春风一吹,几乎每个人都微微眯着眼睛,透过缝隙望着这温暖柔和的阳光,贪恋着这只存在于春日里的美好。

  有这样一句千古名句,虽则寥寥几笔,但却深情款款。武肃王寄妃诗云:“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据说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曾听到一首儿歌《陌上花》,只觉得“含思宛转,听之凄然。”一时兴起,便提笔写了《陌上花》绝句三首。“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歌缓缓妾回家。”似乎是写给吴越国的最后一位国君钱弘俶的。

  苏东坡从那样的诗句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无奈与落魄:“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这两句诗词寂寞惆怅,也是苏东坡已失去对生活热情与信心的一个表现吧。这样清雅淡然的春雨,却在苏东坡的笔下,灼灼其华。这是属于春的记忆,也是关于历史的苍凉独白。

  常常有人,用花来比喻人,说一个人笑靥如花。花,常常被当作春的代名词。似乎不少人认为“花开了”便是“春来了”。辛弃疾曾在《玉楼春》中写到:“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这是辛弃疾豪放的另一种风格,也写出了春花的秀美与娇艳。是否享受这曼妙美景?这要看花开的娇不娇美。

  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汉族传统节日。农历二月初二举行,也有二月十二、二月十五花朝节的。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

  花,是春天的语言。一年春色赴花朝,所有人都在这阳春三月的美好日子里,静静呼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作文   初中   初二   八年级   随笔   1100字   沂水   国君   春色   百花生日   孔子   暮春   花开   陌上   花枝   秀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