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探索“系统化”过程 提高“系统化”能力

  (一)编拟作文提纲 训练系统化能力

  乙:“系统化”是儿童在组织作文材料阶段又一重要的心理活动。

  什么是系统化?就是通过分析、综合,把整体的各个部分归入一定的顺序,并使各个部分之间互相关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甲:对!这就是系统化。而我们都知道,作文构思的使命正在于:从获得的表象和材料中提炼出中心;再根据中心,把各个有关的因素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通常集中表现在写作提纲上。所以说,文章中心和材料确定之后,就是面临着搭架子,安排结构,拟订提纲的任务。而这个搭架子,安排结构,拟订提纲的过程,从心理过程来说,正是系统化的过程。

  乙:编拟作文提纲是一个创造性的劳动,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需要有相应的心理品质。具体说,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它需要分析与综合。

  儿童拟订提纲,首先要把整个事情的材料,(已经选定的,分清了主次的)按照它们的意义,分成几部分;而后,又要在中心的统帅之下,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把各部分的材料组合起来,并用文字表述。这样,就形成了一篇文章的写作提纲。

  其二,它需要想象和联想。

  想象和联想的一个最突出的功能是“组合”的力量。人的想象力能使一切片断的事物变成完全的整体。正是这种力量,能使作者把各种各样与主题有关的材料调动起来,用以构成一篇作文的提纲。再则,在构思作文的过程中,儿童还常常会联想到语文课上学过的可以借鉴的构思的范例。

  甲:作文心理研究和作文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明确了中心、选定了材料、决定了详略之后,一般说,他们的心理活动大概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安排先后顺序。

  第二步:这“先写的”、“再写的”。“后写的”之间是什么关系?——明确逻辑关系。

  第三步:重点材料可分为哪几层意思?先写哪一层,再写哪一层,后写哪一层?哪几层可以写得更具体,更详细?——突出重点材料。

  乙: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编拟写作提纲,既要分析又要综合;既重思维,又离不开想象联想。编拟提纲正是建立在分析、比较基础上的综合、系统化。

  甲:宁老师,还记得陈老师执教的那个教学片断吗?陈老师最后要求学生:自己选一个中心——选几个材料——确定主次、详略——编拟作文提纲。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但由于她提出的要求与儿童分析、比较、系统化的心理过程相对应,所以对提高学生编拟作文提纲的能力是具有实际训练意义的。

  乙: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儿童编拟作文提纲的水平,不少老师都很关心系统化能力的训练,袁老师,您再举例谈谈这个问题好吗?

  甲:可以。系统化训练是一种思维条理性训练。大家知道,思维如果没有基本的条理性,连最简单的文章也写不成,只能是杂乱无章的胡言乱语。在作文过程中,材料的分类,层次的安排,提纲的编定,无不与思维的条理性有关。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思维条理性的训练。

  从思维条理性的角度看,系统化能力训练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由分到总:即把零散的、片断的材料按一定顺序组成一个较大的有机整体。另一类是由总到分:主要是对现成的事物加以分解,由整体到局部,—一弄清。

  (二)在看图说写中训练系统化能力

  对小学生进行系统化能力训练也应从低年级开始,为中高年级组织作文材料训练打下基础。

  让我们以一节二年级的看图说话训练为例,作一些简要分析吧。

  教学片断一

  甲:林老师执教的这节看图说话课,对儿童进行的训练是多方面的,综合的。如果仅从系统化训练这一角度来分析的话,我们可以看出,在训练儿童观察时,她首先从整体人手,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儿童从场景、人物(小动物们)、事件等几个方面整体地去观察图画。然后,又通过启发谈话,如:“这些小动物是第几组的?”“有哪些动物?”“为什么在河边停住了?”“他们各有什么本领?”“小河旁有些什么?”“看看每个小动物的表情、动作”,“想想它们会怎么想,怎么做?”……把儿童的注意力逐步引向细部,—一去仔细观察,捕捉特点,弄清联系。这实质上是对学生进行了“由总到分”的系统化训练。

  乙:从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训练儿童表达时,林老师先让儿童仔细观察每个小动物的表情、动态,联系它们各自的本领,小河旁的事物,抓住联系,推测小猴、小兔等小动物,一个个会怎么想,怎么做?然后要求学生分小组各自小声说说。

  在学生对图画的各部分有了具体。清晰的认识后,林力平老师要求学生思考:“小动物们是怎样一起渡过这条河的?”并要求“连起来”叙述。这就促使儿童们把自己获得的零散的材料,按照它们之间的关系,按一定的顺序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小故事。这实质上又对学生进行了“由分机总”的系统化能力训练。

  (三)结合听读进行系统化能力训练

  甲:系统化训练也可以结合读的训练、听的训练或者背诵的训练来进行。

  譬如,有这么一节听说训练课——

  教学片断二

  乙:郭老师让学生通过第一遍听,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第二遍听,分析文章的层次,找出重点。再通过第三遍听,理出重点部分的层次。同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文章的提纲,使得眉目非常清楚。这既是听说训练,也是由总到分的系统化训练。最后,老师指导学生边看板书、边回忆,试着复述全文;进而再次听全文录音,对照检查,检查后,同座相互复述全文,这实际上在深化听说训练的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由分到总的系统化训练。

  甲:就书面训练而言,常用的系统化能力训练的方式有列表、图解和编写作文提纲等等。其中,以编提纲最常用、最重要,由于年级不同,编写提纲的要求也不应相同。在低年级写话中,只要求按起因、经过、结果搭成文章架子,做到材料集中、事情完整就可以了。在学生初步掌握编提纲的方法后,我们就应要求学生每次写话、作文必须把提纲写到文前,养成写文必先写提纲的习惯。

  乙:对!习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写作文必先写提纲的良好习惯必将有助于儿童系统化、思维条理性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他们作文构思能力的发展。高,有利于他们作文构思能力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作文   小学   指导   2500字   拟作   能力   条理性   提纲   构思   思维   过程   老师   儿童   材料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