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日记600字【三篇】

  篇一

  有一个成语,很早之前就已学过。

  我相信,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常用到这个词,或评价他人,或用于自贬。

  我对这个词并不陌生,因为从小学时看的作文中,有一篇《记一件后悔的事》,里面谈及的世上没有后悔药,其时很是恰当地诠释地“自作自受”这个词。

  平是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有经历一些让自己懊悔的事,或轻或重,都会在自己的心尖上留下痕迹,日子一久,也许被遗忘,也许已经深植心底,成了成长的动力。

  就在前一个星期,我做了一件让我对这个词的认识尤为深刻的事。

  我的自作聪明,让一个原本已经符合标准的指标随着我的不作为,慢慢地演变成了不合格。当下已经定好的决策,就因为这一件事被中止,而下一次的机会还在未知地等待中。

  等待结果的过程中,我是恐慌的,我隐隐知道自己真的过错,可是却又心存侥幸,只到检测结果出来。

  那一刻我的心真的堵得有些喘不过去,坐在人来人往的走廊座椅上,我一直抑制着自己,不让自己落泪,可我又知道不哭出来,那些水滴压在我的心口是多么的痛,眼眶里蓄水的速度之快,让我有点措手不及,可我不想让别人看到我流泪,“自作自受”这个词,在我的心底徘徊,“受”是要自己承受的,在眼泪滑出眼眶之前,我就用食指去承接,一颗颗饱满的泪珠就停在我的指接,我轻轻擦拭,似乎能感觉到它的咸中还苦。

  自始至终,我没让眼泪滑落脸庞,也许我的眼眶微红,但我不让脸上出现泪痕。

  心堵的严实,我却在那泛苦的眼泪中,深深地感受地“自作自受”这个词,我不想自己在眼泪中沉沦,我不想让自己在这个词中白受,我要记住这种感受,然后坚持做更好的自己,让自己在这种“受”中成长,不再重蹈覆辙。

  加油!生活不相信眼泪,需要的是富有正能量的积极的改变。

  篇二

  前一阵子听堂姐说,她家的小公主开始学习弹古筝了。

  堂姐说现在的培训班真的很多很多,如果小孩不学点什么,总觉得落后了,而且想学古筝也是小孩自己提出来的,她自己小时候没有条件没有学这些东西,现在小学有兴趣,怎么着也得满足下。

  后来,家庭条件并不宽裕的堂姐竟然掏出了六千大洋买了台古筝,而且还报上了培训班。

  我原先是并不在意的,年纪小肯有兴趣多学,肯定是好事,只是我跟堂姐打了敲边鼓,让她一定要多鼓励小公主,学了就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让小公主了解你们赚钱的不易,给她投资了就要好好学。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了,我也忙于自己的事,小公主学古筝的事,我也抛到了脑后。

  只到有一天,堂姐的朋友圈抛出了一个小视频。

  可能是手机像素的原因,视频有些昏暗,一双小手在一台长琴上蹑丝比划,不时传来咚咚咚的声音,我看出来了,是小公主在弹古筝,虽然很生疏,却也是煞有介事。

  堂姐在配图上标了:xx琴行学习计划100天(第1天)。

  我找堂姐私聊,才知道,是培训班的老师要求的,要让父母把孩子每天练琴的情况发到朋友圈,美名其曰,一是让孩子练琴,二是老师可以通过视频点出其中的不足。

  我说,这明明可以发到老师的私人号去呀,为什么会在朋友圈,明明就是做宣传广告呀。

  堂姐也无奈。只能在朋友圈里跟朋友们预先打个招呼。

  此后,每一天的晚上,我的朋友圈里都会出现那个昏暗的视频。

  起初我还会点上看上一两次,后来索性也就一刷而过。

  昨天刷圈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堂姐配图上的字(第52天)。

  52天了?我心里暗叹,近两个月了?一百天的练习过了大半了。

  我点开了那个小视频,一首稍显流畅的乐曲闯进了我的耳膜。

  咚,咚,咚咚,咚咚咚……

  相比于之前的蹑手拔琴,视频中的小公主俨然有了一副琴师的风范。

  真好!

  这个词就这样在我的脑海中蹦出,之前对于培训班老师的硬势广告宣传的抵触也消失了。

  这样的方式,何尝不好呢?

  把每天的练习暴露在亲戚朋友的眼下,也无疑给小朋友一点点压力,有时候想懈怠的想法也会被打散。

  不知不觉的一个多月,坚持下来的成果,一目了然。

  我不禁又点开了那个小视频,在那首乐曲中,深深地体会着,坚持的力量。

  篇三

  这些日子,心情没来由地烦闷,不知是因为天气越发炎热的原因还是心底某些潜藏的因素。

  翻看朋友圈里的名家文章时,看到了一篇文章《为了什么我听了这么多的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标题一下刺到我的心底,随手点开看了。

  文章是一个问答式的采访,被采访者是一位爱好写作的企业家。

  问答中,这位企业家谈到学而不思则罔,学而后知不足,人贵自省。

  寥寥数语,我迷罔的内心似乎寻到了一条出路。

  都说现在的孩子早熟,因为从小接触到的东西太多,即使不是直接的课堂教育,家庭教育,就算什么都不作为,如今的电视广告,沿路的LED大屏,还有满大街形形色色的广告宣传布,无形中都在让孩子们被动吸收一些也许还不是他们的年龄段需要了解的东西。

  如今这社会,就算你还不会说普通话,电视都能教出你一口流利标准的口语。

  而我们一打开网络,言论自由地网络环境又会蹦出多少潜藏的心声。

  有好的,也有差的,渐渐地,那些被谓知心灵鸡汤的东西几乎都人人饮过,再看,只是卖相不同,其味如一。

  可为什么,我们看过之后,日子还是照常过呢,那些鸡汤似乎真的是起不到一丁点儿的效果。

  看到这位企业家的问答后,我才明白,文章不在多,而在于你看进了多少,如果那些文章对你有帮助,你是否就那些观点在你的身上做过比对,你是否思考过为什么?

  如果只是消遣的一览而过,而从未走心,但看再多的鸡汤,懂再多的道理也是罔然。

  学而不思则罔,这孔老夫子几千年前就教导我们的肺腑之言,我们怎能视而不见呢?

  学而懂思,才知不足。人贵自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作文   日记   2300字   培训班   堂姐   自作自受   古筝   鸡汤   这个词   心底   眼泪   东西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