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我读懂了舍身取义

  殉国忘身,舍生取义;宁正而毙,不苟而全!

  ——题记

  明正统十四年的北京城正在秋风中瑟瑟发抖,也先率领的瓦剌军已在城下虎视眈眈地盯着守军了,他们相信“大元比兴,只在明日!”。北元人的自信并非毫无道理,此时的大明帝国刚刚经历土木堡之变,军队惨败、皇帝被俘、京城空虚、人心惶惶,逃跑派的官员各怀鬼胎,想要放弃北京选择南迁。正如323年前北宋的战败一样,那一年,宋钦宗向金投降,北宋灭亡。

  然而大明王朝并没有走上那条道路,因为它与北宋有一个巨大的差异:北宋没有英雄,而大明有。

  在国家危难之时,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为国效力,这样的人,我们称为英雄。英雄也是人,也会有畏惧,普通人逃避畏惧,而英雄则是畏惧并战胜畏惧的人。

  是的,明朝有英雄。他将力挽狂澜!他将守住大明的半壁江山!他的名字将流传千古!

  他叫于谦。

  少年时,他曾立志做一个像文天祥那样的人,他在孤灯下苦读不辍,他曾青云直上,也曾郁不得志,数十年的磨砺和考验从未使于谦忘记自己的誓言:殉国忘身,舍生取义;宁正而毙,不苟而全!现在他是真正的国士,是真正的英雄。

  此时此刻,德胜门的城楼上正站着一个瘦削的文人,一个月前他还是一个沉着、镇定的儒士,而现在的他披坚执锐,所以的怯懦、游移都随风飘去,因为他知道他的国家需要他。在最后一次将领会议上,作为兵部尚书的于谦下达了这样一条命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立斩!临阵,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敢违军令者,格杀勿论!大军开战之日,众将率军出城之后,立即关闭九门,有敢擅自放入城者立斩!也就是说,能再次退入城门的,不是胜利者,就只能是尸体。这条规定没有例外,包括于谦自己。要么胜,要么死!

  十月十一日,北京保卫战开始。

  北元士兵惊奇地看着守军一个个从城里出来。九座城门,共计十余万士兵,这是这个王朝的一切了。这些守军背负着土木堡之变的屈辱和杀亲之仇向敌人亮出了自己手中紧握的刀剑。北元人震惊了,在他们眼中,这应该是一群脆弱的人,应该像也先在土木堡打败的那群人一样不堪一击,这应该是一个懦弱的民族。可是他们错了,眼前的明军告诉他们这是一个多么坚强的民族,也提醒了他们在两千多年前汉人就明白了四个字——舍生取义。

  很快自以为是的也先失败了,那个“大元必兴”的“明日”再也没有到来。

  这就是舍生取义的力量,一个人的舍生取义和一个民族的舍生取义。不为个人谋私,只为国家、为生民谋利,这是民族的气节,更是一个国家的傲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作文   初中   初三   九年级   散文   1100字   德胜门   大明   舍生取义   王朝   守军   北宋   土木   畏惧   民族   英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