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借我一生》读后感800字

  很难想象*到底铸就了怎样的灾难,以至于到现在,文学界还蔓延着*遗风。

  那次在图书馆,偶然间发现了余秋雨的《借我一生》,便取来借阅。居然发现这本书的旁边有一本名为《庭外“审判”余秋雨》的书,作者是古远清。可奇怪的是两本书并不是同一文体,作者也不是同一人,两本书放在一起,颇有比较阅读的意思,于是便借了同学的图书证,好说歹说才一起借来了两本书。

  翻开书本,略一浏览,竟发现两本书上的内容基本对立,而且也都围绕着“*”这一事件相互攻击。也许真是图书管理员独具匠心,居然将这两本书放在了一起。

  *究竟是怎样的一段岁月?我无从得知,至少直到现在,对于这段历史,还有一种讳忌莫深的隐讳。

  最早知道*这个名词是在小学五年级的常识课本上,只有只言片语的描述。当时,我曾问过老师*到底是怎么回事。老师只是说那是由四人帮控制的一段黑暗的十年浩劫,接着便说中国的经济倒退了十年等诸如此类我当时听不懂的话。后来,到了高中,历史课本上的描述是“*是由错误发动,被*,*xx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除此之外,只有一两段只言片语的描述。而这本书,《借我一生》,余秋雨用极其真实而厚重的笔法,深刻的描写了*时期中国普通知识分子所受的苦难。

  只有经历过这一段历史的人,才会有如此深刻地对历史的反思。这位中国文学大师,经历了这样一段苦难历程之后,不忘前车之鉴,写下了这样一篇回忆性的传记散文。

  在这本书中,余秋雨用包含深情的笔触,描述了在*中受尽苦难的一代人,包括余秋雨一家,也是*的受害者。而在*中,起推波助澜作用的造反派,在一段时间内风头极健后,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余秋雨一家也走出了历史的阴霾。后来,余秋雨先生功成名就,写了一系列广为人知的文化散文。可这时,社会上所谓的“文人”们眼红看不下去了,几乎自诩是“文学界”的所有的人都指责余秋雨在*中参加了笔命为“石一歌”的造反组织。余先生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到法院状告诽谤之人。历经法律苦旅之后,虽胜诉却是身心俱疲,写下了自传《借我一生》后宣布封笔。可正是这本余秋雨的封笔之作,却引发了一连串的所谓“*研究者”的谩骂,古远清甚至写了《庭外“审判”余秋雨》的驳论“着作”,引进据典,挖空心思找余先生的麻烦,整本书几乎都在骂人,完全失去了一个教授应有的风度。余秋雨先生甚至打趣说第二次*就要从他开始了。

  这只是戏言,然而,中国文人却总有那么一种劣根性,所谓棒打出头鸟就是这么一回事。*,三四十年前的历史风暴,诚然已被大多数人遗忘,可是中国文坛,是否应从中吸取什么吗?中国民族的劣根性,“看客”和“从客”是否应从中吸取什么吗?

  *已结束,中国应新生,文坛的春天必将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作文   高三   读后感   高中   1200字   庭外   文学界   劣根性   只言片语   文坛   秋雨   中国   课本   苦难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