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也有大学问?医生建议:有4类老人确实不适合散步

#精品长文创作季#

提示:为了更好陈述文章内容,人物情节均属虚构。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张奶奶一直将这句话挂在嘴边,十分相信在饭后散步对身体的好处极大。

在张奶奶的带领下,家庭成员以及张奶奶的好朋友们也都开始了饭后散步这项运动。

可直到有一天,张奶奶与一位退休医生栾爷爷成为了朋友,她便开始极力推荐饭后散步,却遭到了栾爷爷的拒绝。

不甘心的她还在邀请栾爷爷,无奈之下,栾爷爷说出了散步的真相,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散步这项运动。

一、大部分人不适合散步

饭后散步一直以来是大多数人的习惯。对于他们而言,饭后散步不仅能够消化食物有益身体健康,而且还能够放松身心卸去一天的劳累,好处极大。但实际上,大部分不适合散步。

首先,“饭后百步走”这句话就不适合所有人。饭后运动对白领等人群有好处,这类人白天通常坐班数个小时,长时间看电脑,身体无法得到舒展。

此时,吃完晚饭后出门走走转转,能够缓解因为久坐带来的疲倦以及肌肉紧张,能够放松身体,会让身体各个器官更加轻松。

还能够通过自然环境,缓解大脑疲劳,恢复精力。

但是对于长期在家的老人而言,饭后散步是不好的。吃完饭后,胃正在进行全力工作,身体中的血液大部分流向了胃部,所以肠胃才能够快速吸收食物的能量,来为身体供能。

刚吃完饭就开始运动,原本流向胃部进行消化的血液,又重新跑到肌肉进行工作。

胃部的消化功能会随着运动量的增大而变小,这时胃部的食物无法得到正常消化,就会积压在胃中,造成胃部负担。

正确的做法是要在饭后半小时在运动,这个时候食物消化的差不多了,血液也重新回到各个器官中进行供能。

而且饭后运动的时间因人而异,肠胃不好的人需要消化食物的时间更加多,需要延后运动。

二、四类老人散步要谨慎

有心脏类疾病的老人要谨慎散步。患有冠心病等病症的老人千万不要在饭后立刻进行运动,很有可能会加重病情,导致病症复发,甚至影响到生命危险。

这类老人一般建议饭后至少一个小时,才能够运动,并且在运动时还要保证时间不要过长,运动不要太过激烈,在运动过程中保证一个轻松自在的环境。

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散步也要小心。高血压本来就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很多医生都建议这类人群进行锻炼,通过适当的运动帮助身体降压,达到稳定血压的最终目的。

但是运动本身就是对身体加压的过程,散步时最好要确保自身状态,自身状态良好时才可以进行运动,否则的话,错误的运动就是在加重病情。

慢性胃炎也不太适合散步。要知道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大部分胃粘膜都有受伤,极有可能患有胃溃疡。

本来将食物吃进胃中就已经对胃造成很大负担。这时更需要静养,帮助肠胃消化食物。

若是此时散步,会加速肠胃蠕动,导致胃炎病症加重。加速肠胃蠕动是帮助胃消化的,产生胃酸。正因如此,十分克制胃炎患者,胃酸过多对胃溃疡伤害很大。

贫血的人也不适合饭后散步。这个也是同样的道理,饭后大量血液供给胃部,脑部血液就减少了,就会出现贫血时的头晕等症状。此类人群也建议调整好状态后在运动。

三、五种错误的散步方式

散步虽然是一项大众运动,但是它也有错误的示范。以下五种不正确的姿势,不仅不能够达到散步的目的,还可能会导致身体疼痛,造成身体损伤。

很多老年人到了一定年纪,大多数都会含胸驼背。但是含胸时会造成肺部的呼吸不畅,若是运动量过大,呼吸很有可能失去平衡。

驼背散步的危害更大了,本来脊柱在运动时受到的压力就大,这时再驼背运动,脊椎受到的压力以及摩擦就会更大。

含胸驼背散步的后果就是对下半身进行施压,很有可能会加重脊椎病。正确的方式应该抬起头,保证身体站立时处于一条直线,将压力分散到全身。

很多人认为散步步子大是非常好的现象,类似于兵哥哥走正步,十分的精神。但是摆动手臂,迈出一大步,受到伤害的往往是膝关节以及脚踝。

步子大相对应的幅度大,力量大。对于年轻人而言,当然无所谓,他们的身体损耗还很小。

但是对于老年人而言,迈出一大步造成的压力会在落地那一瞬间,从脚掌一直蔓延到大腿,直到将力量缓冲完毕。

因此,脚踝和膝关节往往就用来缓冲,对其造成损伤。正常而言,散步的步子就用平常下意识走出的步伐。

很多人散步喜欢装上一大堆东西,保证装备的充足。但是仔细想想散步带装备就相当于负重训练,若是物品在左手就等同于对左手进行特训了。

很有可能会对老人的肩颈部造成损伤,影响身体不舒服。出门锻炼本身就是一件好事,若是散步成为负担,那锻炼的效果达不到不说,还会造成危害。

还是那句话,若老年人的身体年轻十岁,这些行为没有丝毫的影响。但问题就是,身体各种器官随着时间的变化开始衰老,它们没有办法更高效的运动了。

快走快停是一项剧烈运动,与缓和的散步有很大的差别。快走快停会导致血液经历不断地加热再冷却的过程。

这一过程会导致原本就很累的器官累上加累。老年人本身就经不起折腾,快走快停十分损耗人体内的气血。

很多人散步是有固定路线的,但这也不对。长时间的行走在同样的路面中会导致身体适应路面状况,从而做出最省能量的方式,这样就达不到锻炼的目的了。

而且长时间在单一地点运动,也没有办法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

一般建议散步人群选择更加多元的散步路线。例如,在同一个公园散步,可以走走鹅卵石道路,或者改变行走方向。还有可以尝试一下,去有起伏的地形以及花草树木多的地点进行散步。

既然选择了散步这项运动,将它更加丰富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四、长期散步能把病走没

在了解散步的各种规范之后,散步还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在进行正常散步的前提下,散步时长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的人群,身体会更加健康。而且长期散步,还可能把病走没。

其实正确的散步时间应该是在晚饭前,下午四五点那样,而且很多运动也都是如此。真正的散步应该是休闲的放松的慢悠悠的溜达。

对于没有严重肠胃病的人而言,坚持散步能够远离消化不良。大部分肠胃是不太健康的,这也是跟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关。大多数人都是长时间久坐,导致肠胃蠕动变差。

若是通过散步加速肠胃运动,促进肠胃消化,这时胃口不好或者便秘等人群将会受到大好处。

这种就相当于给原本胃动力不足的人增加了一个胃消化的发动机,凭借散步可以轻松解决胃部的小问题。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也可以通过散步得到缓解。年龄到了,骨头多多少少会有骨密度减少的现象。

但是随着每天散步,不断地锻炼,可以将食物中的钙逐渐转化为身体中的钙,散步的好处也在于此。

若是早上八九点下午四五点出门散步,此时紫外线不强烈,恰恰能够补充身体所需合成钙的成分,而且运动量还不大,能够保证在身体的承受范围之内。

既符合轻松运动又符合晒太阳的运动,在老年人群体中,除了散步之外好像没有更好的选择。

但是要注意,睡前两小时千万别散步。举个例子,晚上10点睡觉,散步要在八点之前完成,否则的话,反而会影响睡眠。而且太晚的话,环境中的温度低,会对老年人的身体造成一定损伤,得不偿失。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只要避免不规范运动,散步是可以锻炼心脑血管的,会让血管从没锻炼之前的脆弱不堪,通过锻炼变得富有弹性。

而且对于慢性病人而言,散步更要避免在早上和中午这样强光强烈的时间段。若是遇上坏天气,就不要户外锻炼,强行锻炼只会得不偿失。

结语:

原来散步还有那么多讲究,不是随随便便出门就走的。

现在大家的锻炼意识越来越强烈,老年人群体也在逐渐上升。正因为老年人特殊的体质,导致老年人锻炼就需要更加规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运动锻炼只要合理,就是对身体有益的方式。

当然,最好的运动开始时间就是现在,无论您是40岁60岁还是80岁,散步都是一项符合老年人锻炼的运动。

若是年龄过大或者身体有其他异样,还是要听从医生的安排,听从针对自身的专业性建议。

素材内容来源:

2017年10月22日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目的   胃部   驼背   肠胃   老年人   饭后   学问   血液   人群   确实   食物   老人   身体   医生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