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民营养周|免疫系统是健康基石,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我保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实习生肖立群 上海报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以及呼吸疾病日趋高发,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健康免疫系统的重要性,自我保健意识逐渐提高。

近日,一篇发布在《BMJ Nutrition,Prevention& Health》上的专业文献指出,免疫系统在抵御病原体以外,对于保持人体整体健康也具有重要作用,强调了日常营养的补充在免疫支持中扮演核心角色,应成为提升公众健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当前公众对于营养知识的储备并不完善,个人健康素养仍有待提高。那么,营养素在哪些方面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公众能通过哪些途径获取营养知识,通过科学组合营养成分来改善免疫力?2024年5月12-18日是第十届全民营养周,借此契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

国际药学联合会(FIP)中国总代表、专业文献的作者之一陈征宇教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自我保健包括一系列改善个人身心健康和社会健康的行动,以及预防、控制疾病的发作,还包括了卫生、营养、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等诸多要素。此外,良好的自我保健实践不仅能提升个人或家庭的健康水平,还能提高整个国家地区卫生系统的效率,并促进卫生公平。

免疫系统至关重要

最新发布的专业文献指出,免疫系统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它每时每刻都在不断收集、理解、传递和储存“数据”,并通过启动各种事件以维持或恢复体内平衡,帮助身体正常运转、应对日常挑战。

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通过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方式实现。先天性免疫包括物理屏障(如皮肤和黏膜)、非特异性防御(如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能够直接识别并阻止或摧毁病原体。获得性免疫是一种特异性的防御机制,由B细胞和T细胞组成,它们通过识别和针对特定的抗原来进行免疫应答。获得性免疫还包括免疫记忆,这意味着一旦免疫系统对某种抗原做出了反应,将在未来对该抗原做出更快、更有效的应答。

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可能会导致多种问题。例如,当免疫系统过度活跃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即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身体的健康组织和细胞,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而当免疫系统被抑制时,免疫系统无法有效地抵御病原体,可能导致反复感染或严重感染。

然而,随着近几年研究发现,免疫系统不仅仅只是对抗感染性疾病,还与全身性各种慢性疾病有着密切联系。例如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

“以最常见的肥胖现象为例,肥胖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病理过程就涉及到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代谢性炎症。在人体中有一种白色脂肪,通过免疫系统的干预,这些白色脂肪将有机会变成能够促进能量代谢的棕色脂肪。简而言之,通过这样的转变,能够大大提升我们对于过多能量和过多脂肪的代谢能力,从而减少肥胖相关慢性疾病的发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陈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免疫系统的维护离不开日常饮食中营养素的获取。陈伟强调,人是需要用食物来提供生命的基质,通过合理的运营构建身体的免疫系统和强大的免疫功能,食物是人体获得免疫力的物质基础。因此,需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积累充足的健康知识储备,管好一日三餐,做好营养搭配。

2022年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日常膳食营养搭配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旨在帮助人们预防疾病和增强抗病能力。陈伟强调,结合膳食宝塔的建议,大家可以通过合理安排一日三餐的膳食结构和搭配,选择健康食材,采用健康的烹调方法。

“具体来说,健康食材主要包括四大类别:作为日常主食的谷类和薯类、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提供优质蛋白质的肉蛋奶豆制品类、健康油脂类。这四类食材构成了人体健康生活的基石。此外,还需要配合健康的烹调方式,适度限制盐、油和糖的摄入量,人体的免疫功能将得到有效的保障。”陈伟说。

科学使用膳食补充剂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达到膳食指南推荐的饮食标准,还可以使用膳食补充剂,与日常饮食相辅,构建身体抵抗力。

眼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保健品”市场也在相应增大,一大批退休老人成为了各种“保健品”的长期消费者。美国科学记者贝卢兹在2016年撰文指出,美国每年“膳食补充剂”的消费超过了300亿美元,市场上可以见到的产品超过850种。另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贝利等人的研究表明,膳食补充剂的使用具有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偏爱服用的特征。

膳食补充剂的成分多种多样,有的产品可能是某种单一的成分,有的则是多种成分的混合物。尽管这些成分的明确和标示是相对容易的,但这些成分在人体的吸收、代谢、作用、副作用等却难以确认,尤其是长期服用对人体的影响更是难以判断。

那么如何组合营养,通过营养改善免疫力?陈伟强调:“健康的饮食理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健康知识也不是一次科普宣传就能充分吸收,要让大家完全通过自然食物获得全部营养,每天吃13种至25种以上食物,并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针对人体容易缺乏的一些营养素,我们就可以通过膳食补充剂进行补充,包括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B族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以及铁、锌、铜、硒、锰等在内的微量营养素、一些植物化合物和膳食纤维。这种膳食补充剂的营养补充方式在国际上已经非常通行。”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营养缺乏往往非常容易被大众所忽视,常常是在出现临床症状后才被诊断出。而微量元素的缺乏通常存在一个缓冲期,最初表现为食物摄入不足,随后才导致明确的营养缺乏症状。因此,需重视及早发现并补充可能缺乏的营养素。

基于此,陈伟介绍了两种在营养学中预知是否出现营养不良的方式:首先,用膳食回顾法分析自身的日常饮食习惯与标准的健康饮食方式之间的差异,评估营养素缺乏的可能性。例如,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新鲜蔬菜和水果,而钾和铁等微量元素则多存在于动物肉类及部分蔬菜水果中,长期偏食可能导致这些微量元素的缺乏。

其次,可以通过临床检测来确定营养状况。例如,通过尿液和血液检测来评估营养素的水平是否低于正常值,从而了解自身可能缺乏的情况。

此外,适量的体育锻炼、充足的睡眠、有效的压力管理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支持免疫系统正常运作的重要因素。

提升基层药师营养知识储备

通常,不均衡饮食、缺乏运动、压力过大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被认为是慢性疾病患病率的上升的影响因素之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变化也促进了健康服务的需求增加。而在此背景下,提升公众自我保健能力在为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日常生活中,要通过实现营养素的科学摄入,提升免疫系统的能力,增强公众的自我保健能力,关键在于提升个人的健康素养。

“健康素养不仅仅是完成科普知识的普及、进行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要让受益者能够利用这些信息提升自我保健的能力和水平,从而达到健康和社会稳定发展的目的。”陈征宇强调。

不可忽视的是,健康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基层医疗保健人员的参与。基层医疗保健人员往往和社区个人以及其家庭都能建立联系,更全面地掌握个人的健康档案和体检数据,更加有效触达社区居民,提供营养知识的科学信息和有效建议,帮助公众更好地实现营养自我保健。

文献指出,在国际上,基层医疗保健人员(PHCP)除包括医生和护士外,基层药师也是重要力量。“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公众在健康营养保健方面的素养也不高。此时,通过基层医疗保健人员,尤其是基层药师,能够为公众提供免费健康信息可靠来源,提升公众的健康和自我保健意识。”陈征宇表示。

然而,我国对基层保健人员的培训还不够完备,基层药师对于营养知识的储备还不够完善,教育知识体系方面的受限阻碍了基层保健人员发挥预期作用。

对此,陈征宇建议,可以结合目前我国的专业知识体系,以及国家当前的实际情况,对基层保健人员进行营养学知识培训,提升其营养学知识储备水平。

“例如,国际药学联合会和WHO联合发布了针对五大慢病的药师指导手册,对五种慢病如何健康素养、慢病管理,以及药师能发挥的作用提出了较为完整的结构化培训体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订,用于指导药师的日常工作,然后进一步推进到提升大众免疫力水平和营养健康水平。”陈征宇表示。

此外,基层保健人员营养学知识储备水平的全面提升,也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拜耳公司支持和推动了上述专业文献的发布和科普宣传工作。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营养   健康   营养素   膳食   基石   药师   素养   全民   免疫   基层   公众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