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很卫生,实际却很脏”的生活习惯,都是体弱多病的根源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相信经常上网的人,都听说过“杨淑珍屠村”这个故事。

故事说是在某日早晨,一位名叫杨淑珍的老人拿起一袋老鼠药准备收拾,不小心把老鼠药洒在了米缸里。

老太太心疼这一缸子的米,心想不能浪费,于是把米反复清洗了好多次,认为这样就没事了。

一家五口人都吃了她做的饭,全家倒地不起,邻居叫来了救护车。

可她依然觉得把米扔了可惜,于是想出了一个主意——把大米喂给鸡吃。

与此同时,医院那边也传来了坏消息,她丈夫中毒太深,不幸去世了。

在给她丈夫操办葬礼的时候,把自家的鸡杀了招待客人。

结果,村里的人吃了鸡肉后纷纷出现中毒症状……差点“屠村”。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不得而知,但它启发了我们对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起眼但有潜在危害的卫生习惯的认知。

你有没有想过,有些你自认为很节俭,很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会间接“要命”?

一、你以为的“好习惯”——占了几条?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看似无伤大雅的小习惯却悄悄影响着我们的健康状况。

这些小习惯往往看起来既卫生又经济,但它们背后的隐患可能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不利影响。

1.舍不得油

不少家庭为了节省开支,在烹饪过程中重复利用油炸过食物的残渣油,他们觉得这么做既省钱又方便。

但是,炸过食物的油不能重复使用。

原因在于,当油在高温环境下被加热时,会发生一连串复杂的化学变化。

这些变化会使油中的脂肪酸和甘油酯分解成更小的分子,然后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

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比如丙烯酰胺和多环芳烃。

丙烯酰胺,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它其实是一种神经毒素,也是一种可能引发癌症的物质。

如果长时间食用含有大量丙烯酰胺的食品,就有可能对我们的神经系统造成损伤,甚至增加患上癌症的风险。

而多环芳烃,则是一类具有很强致癌性的化合物。

它们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到我们的身体里,然后在体内不断累积,给我们的健康带来长期的伤害。

最好把剩下的油倒掉,换上新鲜的油。

这么做可能会稍微增加一些烹饪成本,但跟长期摄入有害物质对健康造成的风险比起来,这点小钱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2.舍不得剩菜剩饭

虽然冰箱里的低温环境能让一些细菌生长速度变慢,但是并不能彻底阻止它们的繁殖。

时间一长,这些细菌就会在那些剩菜剩饭里面慢慢地滋生,最后可能会产生出毒素来。

如果我们经常吃这样的剩菜剩饭,那就有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拉肚子等等不舒服的情况。

而且反复加热剩菜剩饭也会让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流失掉,降低它的营养价值。

更糟糕的是,高温加热还可能让食物中的有害物质变得更多,这无疑又给咱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更大的风险。

如果真的有剩菜剩饭了,最好还是赶紧吃完,不要放太久。

实在不行的话,就用那种密封性能好的盒子装起来,尽量在两天之内吃完。

3.舍不得烂水果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吃水果的时候发现有一块地方烂掉了,直接把那一块切掉,然后还是继续吃剩下的部分。

其实,一旦水果开始变质,那些看不见的细菌和真菌就会疯狂地生长,并且还会产生很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这些有害物质可不会只待在烂掉的那一部分,它们会慢慢地渗透到整个水果里面。

所以,就算你看到的其他部分看起来好好的,其实也已经被这些有害物质污染了。

这些有害物质首先会给大家带来的伤害就是食物中毒。

其次还有肠道功能紊乱,甚至严重的还会导致肾脏水肿等等。

所以,如果发现水果有一点点烂掉的地方,最好还是直接扔掉比较好。

我知道有些朋友可能会觉得这样太浪费了,毕竟现在的物价这么高,能省一点是一点。

但是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如果因为一个小小的水果让自己生病,那岂不是得不偿失吗。

4.经常用一次性餐具

一次性餐具并不总是那么“干干净净”。

市面上的一次性餐具种类繁多,比如生物降解型、光/生物降解型、易回收利用型等等。

但是,这些原材料的来源和质量参差不齐。

有些不良商家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选用低价劣质的原料制作餐具,这样的餐具卫生和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

另外,一些厂家可能会在生产过程中加入过多的化学物质,比如工业碳酸钙、滑石粉之类的。

这些东西在高温或者酸性环境下容易释放出有害物质,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5.过度使用消毒剂

你可能觉得,消毒剂不就是用来杀灭细菌和病毒的吗,用来对抗细菌刚刚好。

但是如果我们过度依赖消毒剂,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坏处,甚至可能让人更容易生病。

我们先了解一下人体内的有益菌群,比如我们常说的益生菌。

益生菌能帮我们更好地消化食物,制造出身体所需的维生素,甚至可以增强我们的抵抗力。

但是,过量使用消毒剂可能会破坏掉这些有益菌群,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影响到我们的消化系统。

长此以往,我们的免疫力就会下降,也就更容易被各种病菌攻击。

再来说说消毒剂里的化学物质,这些东西可能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刺激,引发过敏或者其他健康问题。

比如说,有些消毒剂里面含有酒精,如果用得太多,可能会刺激皮肤,让皮肤过敏或者发炎。

6.用洗衣机洗内衣

现在的上班族都很忙,为了节省时间,可能会把内衣和其他衣服扔进洗衣机里洗。

但是,洗衣机里面可能藏匿着大量的细菌。

不管你家的洗衣机是普通型的,还是那种集洗涤和烘干功能于一身的全能型选手,它们在长期使用后,都会不可避免地积聚一定量的细菌。

这些细菌可能来自于你的衣物本身,也可能是从洗衣液中残留下的物质。

如果你把内衣和其他衣物放在一起洗,那么这些细菌就有可能粘附在内衣上,会增加你被感染的可能性。

还有,混合洗涤内衣还有可能引发细菌的交叉感染。

如果你把内衣和其他衣物一起洗,尤其是那些可能带有病原体的衣物,比如袜子、外套等等,那么就有可能出现细菌的交叉感染。

比如说,袜子上的细菌可能会跑到内衣上去,这会增加你患上妇科疾病和皮肤病的风险。

二、四个生活好习惯——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影响深远

咱们平时习以为常,甚至觉得挺省事的习惯,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健康隐患,可能对我们的身体产生潜在影响。

所以最好改掉上述坏习惯,重新培育生活好习惯。

其实好习惯都隐藏在日常生活中,但是很容易被忽视。

尤其是以下这四种习惯,如果能坚持下来,基本上就能远离医院。

1.勤换生活用品

牙刷和毛巾是很容易让人忽视的。

我们的口腔是个超级复杂的世界,里面住着各种各样的细菌。

如果你不勤换牙刷,这些细菌就会在上面安家落户,然后在下次刷牙的时候再次回到你的嘴里。

这样下去,你的牙齿和牙龈都会受到影响,甚至有可能得口腔病。

还有毛巾,如果你长时间不换,细菌和脏东西就会越积越多,最后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发炎之类的问题。

为了让你的皮肤保持干爽、健康,建议你每个星期至少换两次毛巾,而且还要定期洗一洗、消一消毒。

除了牙刷和毛巾,还有很多其他的个人用品也是需要定期更换,比如枕套、床单、内裤等等。

这些东西都是直接和你的皮肤亲密接触的,如果长时间不换,细菌和脏东西也会越来越多,会增加感染和过敏的风险。

2.规律作息

规律作息对于年轻人来说简直太难了。

晚睡是普遍现象,因为大家熬的不是夜,而是自由。

我们的身体其实就像一台机器,有自己的运行节奏和规律。

如果我们能够遵循这些规律,身体就能更有效率地运转,让我们更加健康、精力充沛。

要是总是跟规律“对着干”,身体很容易罢工,出现亚健康,生病的情况。

我们得给自己定下一个明确的作息时间表。这个时间表最好是固定不变的,这样我们的身体才能更好地适应它。

3.合理饮食

吃得好,吃得健康,也不容易,因为现在很多人都吃外卖。

但是,吃进去的东西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要重视。

最好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应该包括每天摄入的各类食物的种类和数量。

比如说,我们应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和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而少吃那些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

最重要的是,我们吃饭的时间应该固定,不要饱一顿饿一顿。

4.积极运动

现在久坐人群越来越多,因为工作原因,这些现象很普遍。运动能对我们的健康“锦上添花”。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我们的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控制体重,甚至还能预防一些慢性病。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较轻松的运动,比如散步、慢跑、游泳、瑜伽等等。

等身体状况改善后,可以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要把运动这件事纳入生活的日常,养成潜意识里的习惯。

一直以来,我们都推崇健康的生活方式,殊不知,健康其实是一种习惯。

这些好习惯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养成的,需要我们透过生活日常去细心发现,改正,并且保持下去。

所以,我们要从日常生活的小细节开始,慢慢培养出好的生活方式。

参考资料:

竹林影视 2023-11-20《八旬老太差点屠村,送全村进医院,流传多年“屠村老太”是真是假 》

家物 2024-05-10《曾以为很卫生,实则很邋遢的生活行为,又脏又伤身,谁还在做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丙烯酰胺   消毒剂   剩菜   可能会   体弱多病   剩饭   细菌   根源   食物   身体   习惯   卫生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