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大厅拒收现金?“互联网+政务”的关键是服务

作者:赵志疆

去年10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展拒收人民币现金专项整治工作。近日,人民银行对多起拒收人民币现金典型案例予以公示。多起拒收现金案例中,有的单位以“不方便找零”“容易遗失”等理由拒收现金。近日,有群众向记者反映,一些地方的政务服务中心也存在拒收现金的情况。

央广网

随着我国电子支付的发展,现金收付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拒收人民币现金现象时有发生。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政务服务中心也存在这一现象。有工作人员表示,“无法收取现金,可以使用微信或支付宝缴费,如果不会,可以让子女代缴”,原因在于“去银行办代扣业务很麻烦”。

因为担心麻烦自己,所以就要麻烦群众,这样的政务服务中心,如何对得起“服务”二字?法律明确规定,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现金是我国境内最基础的支付手段,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作为公共服务部门,政务服务中心理应向民众提供无差别服务,因为“偷懒”而拒收现金,不仅涉嫌违法,而且势必会破坏地方的形象和声誉。

在网上支付、扫码支付蔚然成风的当下,衣食住行的各种交易需求,都可以借助手机来完成,现金支付的渠道随之减少。老年人这一本需要被加以关照的群体,在新技术的加持下,却成为最容易被忽略的群体。政务服务中心作为最能影响政府部门形象的窗口,本应该以优质服务为社会作出表率,但某些政务服务中心却给了老人以沉重一击——当公共服务部门都理直气壮地拒收现金,其他消费场景又将会是怎样?

近年来,不断有人呼吁“别让数字化抛弃了老年人”。其实,数字化不会抛弃任何人,关键在于数字化应该以谁为中心,为谁而服务?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公众生活得到了更多便利,公共服务也拥有了更多可能。如果数字化以服务者为中心,势必会本着“利己”的角度实施管理,难免有人被“抛弃”;如果数字化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服务者就必须兼顾所有人的实际需求,完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怎么可能有人被“遗忘”乃至“抛弃”?

如果说持续简政放权旨在做“减法”,那么坚持公共服务以人为本,毫无疑问就要致力于做“加法”——“互联网+政务服务”方兴未艾,其中关键不在于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省下多少力气,而在服务对象从中享受到多少便利。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包括拒收现金在内,公众关注老年人在数字化时代遭遇的种种不便,不只是希望看到个案的解决方案,更是希望能在挂一漏万的舆论监督之外,看到一种防微杜渐的长效机制。深化政务服务改革的核心是方便民众生活,科技发展应成为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载体,无论如何,都不应一骑绝尘将特定群体甩在身后。(赵志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简政放权   政务   人民银行   现金   老年人   民众   大厅   群体   服务中心   人民币   关键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