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和爸爸妈妈一起识别什么是性侵害》

【本期导读】如果有选择的话,你会选择生小男孩还是小女孩?记得有人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生男孩。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社会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女孩需要特别防范。特别是近年来的各种幼儿性侵案件频发,真是让家有女宝的妈妈恐慌不已。怪叔叔、怪哥哥这么多,万一孩子碰见了怎么办?3岁女童遭姑父多次性侵犯,2岁女童被幼儿园看守猥亵,………太多的案件表明,儿童遭遇强奸、猥亵等性骚扰的案件屡屡发生。可是我们又无法把孩子永远留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孩子总要上学,总要外出,总要游玩,路途中的安全隐患该怎么防范呢?

案件回顾

就读于南宁兴宁区某小学三年级的小静和往常一样,中午放学后与同学结伴回家。谁料到,才走到保利山水怡城附近,发现身后紧紧尾随着一名黑衣男子,突然男子张开双臂,将两名女生推进旁边的一处楼梯间,在楼道中对两名女孩实施强暴。

每每看见这些案件,都会心痛不已,那还只是个孩子啊,未来的路那么长,这样的伤痛对她们来说真的是一辈子的,身体上和心灵上怎样恢复真的是个难题,只希望孩子能尽快走出伤痛,正常生活,犯人绳之以法得到应有的惩罚。

这种意外安全事件的确让人防不胜防,所以父母们一定注意孩子小的话一定要接送回家,不要让宝宝单独行动,尽量把意外伤害的概率防范到最低。

之前总认为生女孩就是麻烦,男孩就省事了,可是有男宝宝的家长们千万不可大意,下面的案件就是教训。

无论是男孩是女孩,其实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只是女孩更弱势,更容易受害。悲痛之余,我们也该冷静想想到底怎样保护孩子远离性侵害。我们看到的这些悲剧其实从很多方面也折射出我国性教育的缺失,很多孩子缺乏自我保护的知识,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隐私部位,遇到性侵害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不知道这是危害自己的行为。

如何教育孩子远离性侵害呢?


在性侵害发生前,总有人心存侥幸,觉得这只是少数的意外,但一系列数据告诉你:儿童性侵,可能就在我们身边。

“女童保护”调研结果显示,在2亿多中国儿童里,可能有2500万人遭受过猥亵、性侵,最小只有几个月大。不仅女童,大约每100个男孩里就有8个遭遇过侵害。在愤怒、厌恶、失望之余,有一件事成了人们更关注的话题:怎样让孩子们远离性侵害?

1.让孩子学会区分好和坏的身体接触。

对于4岁以上的孩子,父母要教孩子认识身体的隐私部位,并告诉孩子隐私部位不可以随便让他人看或者触摸。其次,要教孩子分辨好的触摸和不适当或有害的触摸。好的触摸如与父母亲的拥抱和亲吻、与朋友的手拉手等等。不适当或有害的触摸包括打、拍、踢或触摸隐私部位。最后,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想摸你的隐私部位,要想办法离开他,并寻求帮助,第一个人不相信没关系,直到找到相信并帮助的人为止,回家后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

2.结合已有案件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性侵。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幼童遭受性侵害的新闻,告诉孩子以下行为就属于性侵害:把孩子带到一个隐秘的地方,叫孩子脱下衣服或裤子,摸孩子的隐私部位;让孩子摸或者看他身体的隐私部位;带孩子看有裸体镜头的电影或者视频…………

3.告诉孩子如果遭遇性侵害,要想办法机智地离开。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在与他人的接触中,如果判断出了是不好的接触,要尽快冷静下来,然后想办法逃走;不要激怒侵犯者,这样会给自己带来生命危险;如果被性伤害,应立即告诉父母,随后报警;如果自己的力量无法与侵害者抗衡,也没有机会逃离的情况下,千万不要以跳楼等伤害自己生命的方式来抗争,要保护好自己的生命。

从很多性侵案中我们可以发现,对孩子进行性伤害的人,大多不是陌生人,通常正是孩子最熟悉、最信任、最尊重、最亲近的人。所以孩子要懂得辨别好的接触和不好的接触。如果自己感觉不舒服,哪怕是老师,叔叔也要懂得反抗,懂得保护自己。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调查也发现,性侵案中,熟人作案比例占68%,场所多在家庭和学校。美国一项调查也证实,大部分受害儿童是被认识和信任的人所侵犯的。

大多数性侵犯没有使用暴力,而是以“给你检查身体”或“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等诱骗孩子。

遗憾的是,被侵犯后,有些父母不相信孩子的话,认为孩子是在幻想或编造与人发生性接触,从而让更多性侵案石沉大海。除了熟人作案,国内儿童遭受性侵犯的特点,主要还表现为被害人年龄越来越小,以下3个年龄段的孩子尤其要注意。

>学龄前

这个年龄抵御伤害能力小,防范意识薄弱。曾做过一个试验:给女孩红纸,让她们贴到玩具小熊身体不能被触摸的部分,结果7岁以前的孩子大都贴到了鞋子和眼睛上。这说明他们并不知道私密的地方在哪里。

>小学三年级

由于开始上学,活动范围比以前更大了,风险随之升高。

>初中阶段

已经逐步开始性发育,女孩性特征逐渐显现,让心态不端的人有了作案动机。

而作为家长,如何判断孩子遭受性侵?除了孩子主动告知外,家长可留意以下7种异常行为。

1.突然出现有性特征的行为:如突然触摸自己或其他人的身体。

2.突然出现恐惧感:如害怕某些人。

3.性格突然变化:从文静到好斗,从爱出去玩到孤僻、安静。

4.冲动性行为:如突然欺凌弱小。

5.睡眠失调。

6.饮食没有规律:频繁受到性侵犯的女孩可能会暴饮暴食,希望自己不再具有吸引力。

7.生理变化:如生殖器区域的疼痛、瘀伤,无法解释的伤口或擦伤,身体上不寻常的痕迹。

确认孩子遭受性侵后,建议要及时进行三大救助。

生理救助:即赶紧带孩子去看医生,治疗性侵犯造成的生理伤害,检查是否感染性病,防止怀孕;月经已来潮的女孩要找妇产科医生采取紧急避孕措施。

法律救助:如果发生了性行为,在保留好所有的证据之前,别洗澡。证据包括毛发、精斑、抓痕、体液、现场遗留物等,以便惩治犯罪,不要寻求私下和解赔偿。如果有可能,手机收集录音,也能作为很有效的证据使用。在询问孩子时可能会发现侵害人是熟人、亲戚,此时不要瞻前顾后,怕伤和气,一定要报警并协助抓获犯罪者。

心理救助:作为家人,不责备是底线,被害者在此时最需要的就是家人的依靠和理解。 要让孩子信任自己,并且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坚定不移的保护者,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家长对孩子心理的关注,不一定仅表现在语言上,有时可能给孩子一个亲切的眼神,对孩子生活的关注,都会让孩子感觉到你在关心他。

生活中,亲友会用身体接触来表达对孩子的喜爱,这是好的接触;如果在身体接触时,某些部位(手、生殖器)在孩子隐私部位反复触摸或者摩擦,就是坏的接触,要立即离开这个人,并把事情告诉父母。同时要告诉孩子,如果是医生在给你做检查时需要触碰这些部位且有爸爸妈妈在现场,这属于安全触碰。如把孩子带到隐秘地方,叫孩子脱下衣服或裤子,摸孩子的胸部或生殖器部位,或者让孩子摸他的身体等,一定要告诉家长。

家长要有意识地用具体事例培养孩子的防范意识。有的家长担心,把这些可怕的事讲给孩子听,会使孩子不信任社会。其实,告诉孩子谨慎防范等同于打疫苗,让孩子知道,周围除了鲜花,也有大灰狼。


除了日常的性教育,家长还要不断地、重复性地告诉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守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孩子远离性侵。

1.放学早回家。

2.父母不在场,不和陌生人说话。

3.不跟陌生人出去。

4.不给陌生人开门。

5.背心、内裤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

6.男孩女孩独处一室不要超过30分钟。

7.慎坐顺风车。

8.心中小秘密要告诉妈妈。

9.尽量不独自走夜路,走夜路带上尖叫报警器。

10.绝对不去宾馆开房。

11.对熟人也要警惕。

12.遇人尾随走到路对面去。

13.女生学一点自卫术(用两个手指去戳侵害者两眼,猛抬膝盖顶对方裆部)。

14.生命第一,财产第二。

15.拒绝危险品、毒品。

16.面对侵害可以不遵守诺言。

17.对坏人可以不讲真话。

18.紧急避险,果断逃生。

希望有一天,当孩子问「我从哪里来」的时候,得到的答案不是敷衍,而是认真地讲解。

希望有一天,当性侵犯受害者鼓起勇气面对他人时,能得到温暖的、援助的手。敢于说不,永远也不会太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熟人   亲子   部位   案件   爸爸   隐私   家长   父母   身体   妈妈   儿童   孩子   女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