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徒许家印,恒大帝国覆亡(下)

我们接着来聊恒大许家印覆亡的故事。

恒大的暴雷始于三年前的九月份。这一年的九月十二号,在深圳恒大总部门前一下子涌来了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几百名来要账的人,这些人都是恒大财富的投资人。

恒大财富的前身叫恒大金服,它成立于二零一五年的十一月份。当时全国各地都在搞金融创新,涌现出来一大批P2P平台,恒大就在这个时候成立了恒大金融服务。

我猜恒大是这么想的,因为他平时有大量的融资需求,要么上股市融资,要么去银行融资。那如果自己融资岂不是更方便吗?还省下中间环节,并且不需要抵押。

所以就成立了一个自己的融资平台--恒大金服。

恒大金服成立之后,发行自己的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在年化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之间。在全国众多的P2P平台中算是比较高的。

应该说许老板在融资的过程中,在融资利息方面,他从来不是一个特别介意的人。我查过他最高的融资利息高达百分之二十五,百分之十五的也有很多款产品。

我就经常在想,百分之二十五的收益率,这是什么样的生意模式才能维系,我估计大概可能就只有贩毒。一般的是不可能维持这么高的收益率。

而你想想,你付完利息之后,还得自己挣钱。所以,许家印只要能融到资,他是不在乎融资成本的。那么在这样的一个高利息的诱惑之下,全国各地的人在恒大金服平台上购买的理财产品的数额一直比较高。

截止二零二一年的时候,这个平台的存量资金有四百亿。二零一八年的时候,全国各地有很多金融产品爆雷了。那监管部门就要求P2P产品纷纷下架。

这个时候恒大就把自己的恒大金服改名叫做恒大财富,其实还是在继续发行理财产品。而且恒大财富的理财产品跟其他P2P平台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它有很多是自己的员工购买的。

恒大平时要求自己的中层干部,你要包销多大额度的恒大财富的理财产品,那么这些恒大的中层干部,就会让自己的手下跟着他一起去买这些理财产品。那很多恒大自己的员工也在想,因为恒大金服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高,所以有些人甚至是抵押了自己的房产,从银行贷款,然后购买恒大理财的产品。

还有恒大的那些供应商,比如你帮恒大盖楼,那盖完楼之后你要结算利润,那恒大就要求这些供应商购买恒大的理财产品。所以恒大的理财产品中有众多恒大产业链上的人。

那么到了二零二一年的九月八号这一天,恒大突然宣布所有恒大财富下面的理财产品延期兑付。这一下恒大自己的员工,也包括那些社会上的投资者,一下就慌了神。

所以他们都赶到深圳总部来找恒大要钱。甚至那一天有很多自己恒大的员工是带着自己的亲朋好友去要钱。你想想你如果贷了款买了这些理财产品,如果没办法兑付的话,那估计就倾家荡产了。你帮恒大打工的这些年的所有的钱,可能就打了水漂。

其实恒大当时融资不仅仅有恒大金服这么一个平台。恒大在二零一五年左右,实际上是做了很多金融产品服务的,比如说他入主了沈阳的盛京银行,他控股了盛京银行百分之三十六的股份之后,他用盛京银行给恒大自己融资了一千亿以上的资金,同时又成立了恒大人寿。

其实恒大人寿也是融资所谓一个重要通道。那很多人就要问了,这许家印许老板为什么有这么强的资金需求?他到底要融多少钱呢?他融这些钱到底要做什么呢?

这里要讲一个背景。因为恒大在二零一六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年,这一年恒大登顶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老大。资产规模达到了一万亿以上,而许家印也成了中国的首富。

这个时候许家印就开始膨胀了。因为过去十几年不到二十年的时间,每一次自己的冒险,每一次自己的铤而走险,都证明自己走对了。你想想他用这么高的杠杆,这么高的资产负债率,但是创造了自己的一个商业帝国,所以许家印的胆子也越来越大,这一年实际上他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举动,不仅仅做地产,还要做一个商业帝国。

他首先做的一笔投资就是开发新能源汽车。因为在二零一五年一六年的时候,全国最热的风投领域是什么?就是新能源汽车了。中国一夜之间涌起涌现了一二十家新能源汽车的企业。

许家印就开始杀入到了新能源汽车领域,他在上海买了一家电子厂,要打造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同时还有恒大冰泉、恒大人寿、恒大畜牧、恒大乳业等等,它构建了一个除了房地产之外,庞大的商业帝国。

那所有这些产业都需要钱,尤其是像新能源汽车。你要知道王传福搞新能源汽车,人家搞了多少年?人家搞了二十年,深耕电池这个行业,经过缓慢的积累才推出自己的电动汽车。

但是许家印没有积累,怎么办?他就只能靠买买买。意思就是我有钱,我买到足够的电池,我买到所谓的整车集成技术,我就可以造车了。

既然要买,就需要大量的钱,包括他的恒大冰泉,其实也是砸钱砸出来的这么一个产品。所以恒大非常非常需要钱。于是他就开始搞金融,搞金融的目的是什么呢?搞金融的目的就是能够源源不断的给恒大集团来输血。

这就是恒大在一五年、一六年患上了资金饥渴症非常重要的原因。但是说实话,你融的这些钱你是要付利息的。我刚才讲了,恒大的融资成本非常之高。

二零一六年的时候,恒大花了年薪一千五百万,请了一个经济学家叫任泽平,到自己的集团里任首席经济学家。这任泽平是个学者,他在恒大内部看了报表之后,他就觉得这资产负债率实在是太高了。

他在二零一八年的时候,就跟集团的总部提出来说,这么高的资产负债率非常危险,有可能导致流动性危机。

“因为我是研究宏观经济的,就想去一家地产公司,地产真正是怎么干的。就是抱着学习了解的目的去了以后一看资产负债表,这个负债率太高了。

因为我是学者,我不是企业家。企业家赌性会比学者要更大,学者一般会更谨慎。后来我一看的资料,我觉得蛮高的,所以后来国家实行房租不炒,我就开始这个写报告。

一开始写了以后就被批评,在大会上被批评,说格局不够之类的话,其实我是最早是提过建议的人。”

二零一五年的时候,恒大的负债只有六千亿,但到了二零一七年的时候,就一下子跃升到了1.17万亿的水平。有人统计啊,恒大每天要还三个亿的利息。

那怎么办?所以恒大也需要钱去平衡自己所谓的现金流,要保证自己不会陷入到流动性危机。这个时候恒大想到了两个方法,第一个方法就是在境外发债。恒大从一五年左右开始在境外发债,陆陆续续在境外一共发债了一千四百亿人民币。

第二个方式,实际上就是想通过回到A股上市的方式来融资。因为在股票市场上融资其实利息是最低的,成本是最低的。比如说发行可转债,可转债的利息就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可以增资,可以配股,这些就完全没有成本了。

所以恒大过去在香港上市之后,因为香港市场一直有人做空恒大的股票,恒大的估值非常低,只有五百亿左右,所以他耿耿于怀,想要回到内地去上市。

但是内地对房地产企业上市限制非常多,于是他就瞄准了深圳有一家房地产公司,叫做深深房。他想通过重组的方式转到A股完成上市,应该说这个想法是挺好的。

许家印这个人从一五一六年也特别擅长于资本市场的运作,他为了搞这个深深房的重组,他就引进了一千三百亿的战略投资。通过自己的股票出让,让出了百分之三十六左右的股权,融资一千三百亿。

而且这一千三百亿,他还跟对方签了一个对赌协议。这个对赌协议就规定了在二零二一年一月三十一号之前,也就这四年的时间必须完成重组上市。

如果不能完成重组上市,这一千三百亿他必须回购回去。同时还要给这些投资方一百三十七亿的利息,同时又承诺了连续四年的利息加起来不低于八百亿,而且每年分红的比例也不能低于百分之六十八,应该说这是一场豪赌。

你想当时国内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越来越严,你一旦要是重组不成功,你需要把股票全部回购回去之后,还要付对方那么高的利息。应该说,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许家印赌徒的本色。

但是没想到他跟深深房的重组,过程异常的不顺利。为什么?

一方面就是因为深深房是国企,那么国企跟你民营企业进行重组,就涉及到众多的法律问题,这不好处理,这是一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国内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越来越严了。这些年你可以看一下,房地产企业上市已经非常少了。

是因为房地产企业上市融资,让中国的政策监管层越来越警惕。尤其是恒大这样的一个企业,长期以来以高负债,高杠杆的方式来高速扩张,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一些注意。

一旦要同意他重组上市,那相当于就认可这种所谓的发展模式了。在二零二零年的八月份,市场上突然就流行了一段以恒大自己给这个政府部门发的一封所谓的信。

这封信就说恒大现在欠的钱呢已经非常多了,欠了好像七八千亿人民币了。如果要是不能重组成功的话,有可能导致整个恒大资金链的断裂。

很多市场人士都分析,这封信就是恒大自己炮制出来之后,来给有关部门进行施压,意思就是说你要同意我重组上市,那我有活路,这个大家都有活路。如果我要是死了,你想社会上要造成多大的动荡。恒大当时看到这个文件之后,赶紧出来辟谣,说不是我们写的,跟我们都没关系。但很多人都说就是恒大自己写的。

但是尽管用这种手段,其实恒大最终跟深深房的重组也没有成功。在这一年的十一月份,双方就同时宣布,持续了四年的恒大与深深房重组以失败告终。

但其实与深深房的重组,对恒大本身并没有造成一个特别大的伤害。因为这一千三百亿,他原先承诺回购的,也并没有回购。要说许家印许老板还是挺有本事的,他就说服这一千三百亿的战略投资者,变成恒大的股份。基本上就没有退出。

所以许家印把这一千三百亿等于还拿到自己的集团里来使用了。所以很多人分析恒大事后所谓的覆亡,跟深深房之间的重组失败有关啊,我不这么看,其实你看他在深深房重组之前,一千三百亿他已经拿到手了。拿到手之后,重组失败之后也没退回去,而且他即便上市成功,其实也很难再通过A股进行融资。

所以恒大的失败不是因为他和深深房之间重组失败导致的。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恒大自己的这种经营模式,它遇到了一个巨大的风险。

这个巨大的风险是什么呢?

这就是二零二零年三条红线政策的出台。大家都知道,当时国家提出一句口号,叫做房住不炒。就认为房地产市场这些年比较疯狂的发展方式,其实不健康,老百姓住不起房,住不起房就不生孩子,不结婚。那不结婚就导致中国的现在生育率这么低。大家都觉得内卷,所以就提出来这个房住不炒的概念。

这房住不炒的概念实际上对房地产企业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讯号。到了二零二零年的时候,监管部门就提出来三条红线和四档管理。

所谓三条红线,就是说你的资产负债率不能高于百分之七十,净资产负债率不能超过百分之百,然后你的短期债必须大于1。如果这三条都违反的话,你就不能弄有息贷款了,说白了银行就不给你贷款了。

这三条如果对照下来,你会发现恒大地产三条全部超过,也就是说恒大每一条都超过了这三条标准。恒大自己的净资产负债率高到高到什么程度呢?大概在百分之一百五左右。太疯狂了。

那也就意味着在三条红线公布之后,恒大在银行里,再也拿不到一分钱贷款了。那对于一个房地产企业来说,拿不到银行的贷款基本就等于死。而且恒大此前那么多融资的钱,每天要付三亿利息的钱,都依赖于一个什么样的条件?就是源源不断的有资金补充进来,能够让他维系整个产业链的正常运转。

一旦没有钱进来的话,你要变卖自己的资产。比如说他买那些地,可能是一百亿买过来的,他要卖的话,你可能就只能卖三十亿、五十亿,除非你自己开发。他又不愿意这么做。所以如果要是没有源源不断的资金进来,滚雪球的话,就会死掉,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他这个模式还依赖于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不断的上涨。因为这么高的利息收入,你要有房价不断上涨的预期,你就可以存活下去。但是正好在二零二零年的时候,赶上中国的疫情,也赶上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二轮的房价下跌的周期。

这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恒大终于崩不住了。所以恒大的死,实际上不是因为深深房重组失败导致的。而是因为它这个模式,它自身所蕴藏的巨大的风险。再加上二零一六年之后,恒大最终无序扩张导致的。

到了二零二一年八月,广发银行首先嗅到了不对,就宣布对恒大的一笔资产,一点几个亿的资产率先进行了冻结。市场的讯号就传递出来了。到了九月份的时候,恒大就没有能力再对付恒大理财的产品了。

恒大理财整个规模就只有四百亿,但是他因为都面对普通的中小投资者,他非常容易危害社会稳定,所以这些人到了深圳,导致恒大的问题马上就传遍了全国。

恒大在三年前的九月十三号,就宣布一个兑付方案,说每个月给八千块钱,用一年的时间把十万块钱以下的小客户的钱全兑付完。但是最后这八千块钱他也没兑现,很快就改成了两千。后来两千又改成了二百,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恒大所有的兑付预期都落空了。

他又给了有一些投资者说,你们可以买我们恒大的房子。总而言之,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恒大竭尽自己所有的努力只还了七十亿。他现在关于恒大财富下面未兑付的理财产品,存量资金还超过三百亿。

于是恒大在去年九月份终于走到了它的尽头。在九月份的时候,警方就宣布抓了恒大十几个高管,包括恒大理财的负责人叫杜亮,还有许家印自己的二儿子。

而许家印也终于被监视居住。

最后我来讲一讲关于许家印覆亡我自己的看法。

许家印这种赌徒式的做法,本身蕴藏着巨大的社会风险和金融风险。你想想最新的财报显示,许家印在过去这两年他的亏损额高达多少?高达八千亿元人民币,他的负债总额已经高达一万五千亿人民币左右,那已经超过了广东省的GDP。比朝鲜的GDP高十倍。你想想就许家印一家企业,他亏损的钱,朝鲜赚十年都赚不过来。

那他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大的亏损?就是因为他赌徒式的经营方式。许家印的这种经营模式是不可维系的,他近乎于庞氏骗局。他之所以能够维系二十年,是因为他恰好赶上了中国房地产高歌猛进,房价平均飙涨十倍的时代。所以他不停的用高利息融资,用高杠杆经营,所以能活下来。而且他活的还不错。

一个人的成功会反复说服自己,因为他过去的成功就可以证明他将来的成功。但实际上,他的成功不是因为他自己的努力,不是因为他做对了,是因为他赶上了时代的风口。

在过去的十年,所有做房地产的企业都大赚特赚。只不过许老板的野心更大,胆子更大,他敢铤而走险,敢用这种高杠杆的方式、高负债的方式、高利息的方式去做房地产。

结果他侥幸成功,他认为他一定会在其他领域内也成功。所以在二零一六年的时候,他就开始疯狂扩张,搞这种所谓的新能源汽车。他一个新能源汽车的项目就亏损了一千亿人民币。恒大冰泉的项目也亏损了上百亿,也就是说这一套逻辑,实际上房地产之外的所有的领域都不成立。

而房地产领域也仅仅在过去二十年高歌猛进的时代,才可能让它存活。

但是这种现象怎么能一直持续呢?我们想一想中国的这种房价可能一直上涨吗?可能平均每隔二十年涨十倍吗?

不可能!

也许未来的十年,中国的房价就维持这个水平,甚至有可能还继续下行。那么在这样一个下行市场,这种高负债、高杠杆的房地产企业一定会死掉。

只不过许家印的死,涉及到社会面太大了。因为他留下了差不多有几百万套的烂尾楼。现在全国各地的政府都在帮他收拾烂摊子。比如说把他的项目让别的房地产公司来接手,接手完了之后,把房子盖起来。

因为如果这些房子不盖起来,也就意味着几百万的家庭都要倾家荡产。

当然这里我个人认为。监管责任也跑不掉。你比如说中国的法律规定,这个预付款就是老百姓买房子的付款,进来之后需要进入到共管账户,那只有百分之三十的比例。

其他这个钱按道理来讲,企业也应该用于地产项目。但是你去看许家印这个所谓的商业帝国里,他把钱在大量的项目之间来回腾挪辗转,所以他把钱拿走了之后,不在项目中间运用了,最终才导致这些项目烂尾。所以监管也是有责任的。

许家印这种赌徒式的做法,他自己的责任是跑不掉的。所以我个人觉得对他来讲,他未来最好的结局就是到监狱度过自己的下半生了。

但最后我还要讲,也不要认为许家印他只是赌徒。这些年恒大集团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现金分红率一直在所有的房地产企业中间是最高的。别人差不多只有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二十左右。它每年的现金派息率平均在百分之六十八。那么由此,许家印家族大概分到了五百亿人民币左右。

其实这不合逻辑,为什么?因为你一方面在市场上超过百分之十五的利息去融资。另外一方面你企业的利润你就派息出去了。那在逻辑上没法解释,最终的结果就是许家印家族分到了五百亿人民币。

而他现在跟自己的太太也已经离婚了,他的大儿子也已经跑到加拿大去了。据说在过去的三年,许家印曾经想通过珠海的海关闯关去澳门,没有成功。事实上这两年他已经被边控了。我相信他逃不掉了。

许家印的故事是过去中国房地产狂飙突进二十年的缩影,同时也是中国草根企业家类似于赌徒的方式,利用中国整个监管市场不规范的一个类似于上海滩故事。

他的倒掉也就意味着一个时代的完结,也希望通过他的倒掉,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能够逐渐的健康的发展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赌徒   帝国   新能源   利息   中国   房地产企业   百分   理财产品   融资   资金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