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妈一根针“吸金”800万,被爱马仕看上,60岁走上人生巅峰

文|编辑:小明同学

技多不压身,这句话没一点毛病。

从摄影师转行成绣娘,她凭借一根绣花针成功走红国内外

植村秀对她俯首称臣,星巴克求跟她合作,爱马仕也要甘拜下风。

带着中国“土特产”,闯进“洋人”世界,迅速吸引国际大牌,狂赚800万

摇身一变小富婆的她,却选择回国创下自主品牌,解决家乡老手艺人再就业难题,培养上千织绣传承人才。

51岁重拾绣花针,60岁走上人生巅峰,杨华珍告诉你,谁才是真正大女主

契机

对于练习刺绣多年的杨华珍而言,这更像个兴趣爱好。

虽然练出了个好手艺,但杨华珍显然志不在此,而是开了一家照相馆

手拿照相机,见证人们因幸福而露出的笑脸,记录祖国大好风光,杨华珍觉得很有意义。

不过渐渐地,杨华珍不满足于平静美好的生活,准备去寻找新的可能。

于是,她干脆申请成为一名报社记者,致力于记录社会现实。

而在报社的那些年里,杨华珍也从没有一刻忘记自己的老伙伴——藏羌织绣

眼见它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少,为了防止失传和落后,杨华珍一边收集传统织品,一边研究如何契合现代审美。

时间一晃而逝,来到2008年。

汶川大地震带给我们无尽的悲痛,这些全部落入正在出差的杨华珍眼里。

铺天盖地的新闻涌入网络,作为一名记者,杨华珍第一反应提起相机准备拍摄。

可她看到了什么?

镜头里是人们严肃而悲痛的表情,是无尽的废墟。

都知道灾后会重建,可不管重建得多么华丽、多么复原,被毁掉的永远不会再次出现

看着手里新收集来的织品,杨华珍陷入了沉思。

她真的要看着藏羌织品彻底消失在自己眼前后再后悔吗?

小金县不仅是地震重灾区,也是杨华珍的家乡。

重回家乡,满目疮痍,杨华珍一点都找不出来当年的温馨和熟悉。

看着满脸悲痛,为家乡重建而发愁的老姐姐们,杨华珍决定拾起渐渐没落的藏羌织绣,帮大伙增加收入的同时,也让这门手艺得以传承,让织品重现辉煌。

杨华珍没有丝毫犹豫辞了职

拿着自己的3万块钱存款,召集了十几个老姐姐,一起来到了成都。

她找到一个临时住所,和平均年龄60岁的老姐姐们一起加班加点地制作了很多绣品,拿到街边售卖。

原本以为她们将迅速占领市场,收获大众喜爱,可没想到遇见的却是巨大的麻烦

机遇

她们的团队十分夺目,充满民族气息的绣品极具特色,可依然没能留下顾客驻足。

大有一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架势。

两个月时间匆匆流逝,销量少得可怜,掰着手指头都能算出来。

最主要的是,她们身上的即将花完,再这样下去,吃饭都是问题。

就在杨华珍头疼的时候,终于有好消息传来,她们的故事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注意。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无疑是一件好事,于是政府部门决定给她们提供方便,直接到人流量巨大的景点处展示。

果然,杨华珍的难题一下子就被解决了

有一位前来旅游的法国游客注意到了她们的绣品,不仅直接拿出38万元全部买下,还给了一大笔订单。

最够意思的是,他还专门给杨华珍一行人找了场地,让她们没有任何顾虑地专心制作。

这人正是法国一家酒店的经营者,也是帮杨华珍打开走向国际之路的第一人。

有了这次的机遇,杨华珍似乎看到了黎明的曙光,更加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

在随后的几年时光里,杨华珍的事业渐渐步入正轨。

她进一步扩大绣娘规模,吸纳了不少藏羌绣娘。

虽然收入一直在增长,但杨华珍并不满足,在她的心里,赚钱固然重要,可文化的传承才是首位。

为此,杨华珍成立了藏羌文化博物馆,让藏羌文化真正走向了大众身边。

不过,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运营这个博物馆的花费令她难以承受,尤其是每年的场地租借费用更是一笔巨大开销。

就在她难以为继的时候,政府再次出手帮忙,给杨华珍特批了每年20万元的运营经费,但尽管如此,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杨华珍为此头疼不已,也就是这个时候,彩妆品牌植村秀找上门来

植村秀带来的是两个空瓶子,告知了杨华珍两个信息,一个是绿茶,一个是很多种植物组成的。

面对高额报酬,杨华珍十分心动,于是便紧急开始设计。

“绿茶”让她想到在羌族每年到季节都会去采茶,他们往往只取茶尖,不仅香气四溢,还长得非常快,而娇艳的茶花更是他们心中生命不息的象征

至于另一瓶,包含8种植物,杨华珍想到老子曾说的“三生万物”一词,从一到三,再衍生出万物。

就这样,不过3天,杨华珍就成功设计出两个瓶子的方案,当交给对品牌方后,不出意外得到了认可,随即开始了紧张的绣制。

这两个瓶子,正是2015年植村秀推出的两款洁面油,一经上市就得到了疯抢,不仅打响了品牌的名气,还进一步推动藏羌织绣走向世界。

星巴克找她制作了山茶花积分卡,香港一家经营洗发产品的公司也慕名而来,拿到了杨华珍的《五十六朵花》作为自己洗发品的外观。

该设计甚至吸引了荷兰梵高博物馆,征得授权后他们将其印在了多种文创物品之上,足以证明其喜爱程度。

而除了产品外观设计以外,杨华珍还接到了某珠宝品牌的喜爱,推动藏羌织绣从绣品到珠宝形式的转变,衍生出了更多可能。

除了这些,还有巴宝莉、欧莱雅等知名品牌争相与她合作,2020年,奢牌爱马仕也找上门来,他们看上的正是杨华珍在展览会中展示的一幅5米长刺绣作品,想要据此设计出丝巾。

在国际上名气越来越大的杨华珍并没有被迷晕了眼,她无时无刻不在牢记她手中的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她弘扬的是中华传统文化。

不忘本

多年来,杨华珍在跟国外设计师共事的同时,也没忘了国内的文化传承。

帮助家乡老姐姐们实现老年再就业,让数百位残疾人原地就业

她毫无保留的交出自己的全部技艺,设置了多个藏羌织绣学习基地,培育出3000多名青年学生,他们中有人成为高校老师,有人成为真正的非遗传承人,还有人直接荣升为杨华珍的亲传弟子。

就连杨华珍的儿子也加入其中,致力于将织绣作品真正地推送到年轻人的世界中。

每到春天,杨华珍一定会空出时间来,她会带着学生们一起回到家乡,让他们亲身感受藏羌秀美山水和草花,让他们脱离空想,真正制作出遵循自然规律的绣品

谈及收弟子的标准,杨华珍不会说什么只要努力就好,而是会干脆地表示,不能贪钱,要聪明能吃苦,要人品好。

如今的还坚守在弘扬藏羌文化的前线,设计出来的文创物品大受欢迎,儿子冯旸也顺利当选成都市羌族刺绣非遗传承人。

他们不仅让藏羌织绣跟上了时代的浪潮,还以创新方式让它出现在大众面前。

结语

杨华珍所做到的,才叫真正的文化输出。

当然,她是我国文化输出的伟大贡献者,但绝不是唯一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人中,有不知名汉服小姐姐,有功夫巨星,有浑身才艺的中国网友,也有一把好手艺的非遗传人

虽然现在的文化破圈之路依然漫长,但我们永远相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任重而道远,我们会继续砥砺前行。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文献

杨华珍为藏羌文化绣出一条花路——人民网

杨华珍为藏羌文化绣出一条花路——川观新闻

50岁重拾绣花针创业 她让大山里的传统手艺走向世界——四川日报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华珍:12年传承与寻“变”让藏羌绣非遗技艺走向世界舞台——澎湃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羌族   绣花针   大众   绣品   走向世界   织品   手艺   巅峰   家乡   姐姐   人生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