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在开曼,上市在香港,负债却在国内,马云一夜间跌落神坛

一、登峰造极的辉煌时刻

2020年11月5日,原本应该是蚂蚁集团最辉煌的时刻。这家马云旗下的金融巨头,计划在当天敲钟科创板上市,预计发行规模高达1321.86亿元人民币,将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IPO。届时,蚂蚁集团预计市值将突破2万亿元,跃居大陆最贵公司;马云手中8%的股份也将一夜暴涨至274亿美元,让他晋身全球十大富豪之列。


更令人期待的,是蚂蚁集团的员工持股计划。自2013年开始,公司就为员工预留了高达40%的股权激励。以发行价68.8元计算,员工们这一次预计可分得1376.9亿元的巨额奖金,人均至少826万元。届时,蚂蚁大厦恐怕将涌现出上万名新晋"千万富翁"。


消息一出,杭州本地楼市更是被蚂蚻热情所点燃。一些小区业主得知消息后,曾因房产纠纷而愁眉不展的脸上重现笑容;另一些楼盘则趁热打铁,直白对外招揽"做不成蚂蚁员工,至少当个蚂蚁房东"。一时间,蚂蚁集团无疑成为杭城民心所向、商机无限的弄潮儿。

二、窘境与反思:马云演讲引发连锁反应

谁料,这场蚂蚁上市的盛会并未象征着马云和蚂蚁终极登顶的开端,反而标志着他们由盛大陨落的前奏。


事情的起因,是马云在同年10月一次公开演讲中,直言不讳批评了现行的金融监管体系。他把巴塞尔银行监管协议比作"老年人俱乐部",认为这些条例已过时、难以适应现代金融创新的发展需求。

这番直言不讳的评论,无疑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警惕和不满。很快,马云就因此遭到了"约谈",随后蚂蚁集团的IPO申请也被监管部门暂缓。

这一连串的反应,不仅令马云从"马爸爸"这一备受尊崇的称号滑落神坛,也让蚂蚁集团的前景和马云的声誉在瞬间天翻地覆。舆论哗然,有人痛斥蚂蚁剥削成性,有人则归咎于马云恃才放旷、理念幼稚。


三、金融巨兽露狰狞:蚂蚁集团的隐患浮出水面

为何监管部门对马云和蚂蚁集团如此严厉?原因虽多,但根本在于蚂蚁金融帝国的规模和影响力,已经达到了仅凭民间力量难以控制的地步。

我们从支付宝说起。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早已深深嵌入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蚂蚁金服不断推陈出新,余额宝、花呗、借呗、蚂蚁森林等衍生品层出不穷,蚂蚁金融服务的触角已经遍布个人理财、消费信贷、医疗健康、公用缴费等多个领域。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蚂蚁微贷平台的贷款余额已高达21537亿元。其中,高达98%的资金来自外部银行和自家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蚂蚁自身仅贡献了2%。这种高度依赖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模式,无疑隐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以花呗和借呗为例,通过这两款产品借贷消费的,多为底层群众。一旦贷款坏账激增,最终风险不是由蚂蚁承担,而是转嫁给了银行和投资者。如果信贷规模进一步扩大,一旦出现流动性危机,后果可能堪比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

可以说,蚂蚁金融已不再是一家普通的民营企业,其庞大规模和影响力使其几乎成为国家的基础金融设施。蚂蚁上年移动支付规模数百万亿,消费信贷数万亿,服务客户逾10亿人。这样一头金融巨兽,如果私有化发展下去,恐将带来无法预估的系统性风险。


四、无奈之举:蚂蚁集团被施压"无实控人"改革

有鉴于此,监管部门对蚂蚁集团实施了"无实控人"改革,旨在避免其被任何一方所垄断控制。

所谓"无实控人",就是公司股权和投票权高度分散,没有任何单一股东可以独自主导公司决策。在这一改革后,马云在蚂蚁集团的话语权大为削弱。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蚂蚁将被彻底"国有化"。尽管马云放手了,但其他大股东如中国人寿、社保基金会等也无法单枪匹马独揽大权。马云退位只是避免个人将公司私有化,而非国家将其收编。

从更广义上看,这一变革反映出国家对于巨型民企的基本态度:允许它们在市场中生存发展,但决不能放任自流,必须有所约束,防止产生系统性风险。缺乏应有监管,也正是恒大系等私人地产帝国兴衰的深刻教训。


五、蚂蚁集团的去向:新征程、新责任、新期待

尽管在短期内,这一改革无疑给马云和蚂蚁集团带来了不小打击。71亿元的罚款,上市计划搁浅,还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声誉危机。

但从长远来看,这一变革并非简单的"镇压",而是出于规范金融秩序、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现实需要。它迫使蚂蚁集团在治理结构、风控体系、业务发展等诸多方面重新审视、完善自身,也为其融入国家金融体系、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望未来,我们对蚂蚁集团寄予新的期许:

首先,在业务模式上,蚂蚁需进一步降低对资产证券化的依赖,增强自身风险防控能力,确保业务风险可控、可测。与此同时,也要进一步优化产品设计,避免过度诱导消费者透支。

其次,在公司治理上,蚂蚁需建立起更加科学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打造决策民主、运营透明、风控有力的新体系,使公司发展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始终保持高度一致。

再次,在发展方向上,蚂蚁应该立足自身在支付、理财等领域的优势,主动对接国家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大局。未来或可积极涉足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助力中小微企业和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


此外,在社会责任上,蚂蚁也要传承马云公益情怀,将企业发展同造福民生紧密结合,在教育、医疗、脱贫等领域多作贡献。

总之,蚂蚁集团的变革或将开启一段新征程。我们期望蚂蚁在新的道路上重塑辉煌,担当起金融基础设施应尽的职责,为国家、为民众贡献自身的核心力量。

六、中国创新的前景:马云仍是风向标

纵观这一过程,我们不禁要问:马云的曲折遭遇,是否也预示着中国科技创新的阵痛期已至?是否意味着这个时代的巨人终将止步? 我以为未必。

每一个伟大创新者的成功背后,往往都经历过挫折与反思的艰难历程。马云也不例外。但他并非独木难支,反而依然是中国创新的风向标。当年马云在国际舞台上喊出"新零售"理念时,引领了新零售浪潮;他宣布"996"工作制,虽饱受争议但也体现了工匠精神。即便是身陷囹圄,马云的话语力依然巨大,仍被众多创业者奉为偶像。


从个人层面看,马云的一生可谓曲折离奇、跌宕起伏,但他最终雄踞巅峰,被视为当代乔布斯。他是全球创投赛道上最伟大的赢家,当之无愧的互联网教父。这种创业故事本身,就是对无数有志青年的巨大鼓舞。

从更广阔视野来看,虽然政府对巨型科技企业的监管越发严格,但强国梦远未止步。从BAT到如今的"钞、服、礼、小、美"等新贵企业,中国正在迎来新一轮的创新活力释放,行业新星铺路待。马云只是这一进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未来成功者仍在潜伏成长。


我们期待国家加大扶植力度,大企业回归理性发展轨道,新兴企业争分夺锦并茁壮成长,让创新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永动机。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下一个马云"终将浮出水面,成为中国创新力量不竭的新注脚。

七、结语

马云的曲折历程,折射出中国从追赶到并跑、领跑的艰难历程。但正因存在挣扎,这条创新之路才更加充满机遇。


我们应当从马云身上汲取创新精神和崭新思维,同时也从蚂蚁集团的变革中深刻理解创新发展的规律和边界。相信在新时代的召唤下,以马云为标杆的新一代创新者终将纷至沓来,推动中国创新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神坛   中国   夜间   蚂蚁   高度   员工   风险   规模   金融   集团   国家   国内   公司   马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