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到上海开牛肉面馆,半年才卖几碗面,直言大陆人都吃不起?

文:张亿鑫

编辑:张亿鑫

都说台湾人有多看不起大陆,台湾的陈老板可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以为凭着自己台湾牛肉面的手艺到上海赚的盆满钵满,然而半年都没卖出去几碗面。要不是儿子小陈救场,老陈可就灰溜溜地回去了。

陈老板在台湾的牛肉面是小有名气的,数十年如一日,他的面馆总是顾客盈门。可是人心总是不足,陈老板想要的不仅是小有名气,他梦想着将自己的牛肉面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他的手艺。

有了这个念头,他便开始筹划跨海前往上海开分店。朋友们都说上海的餐饮市场竞争激烈,不过陈老板信心满满,“我的牛肉面在台湾就这么火,到了上海肯定也能站住脚!”他这样对自己说。

辞别了海峡对岸的亲朋好友,满怀信心的陈老板带着秘制的酱料和独特做法来到了上海,租了一家店面,招牌耀眼:“陈记台式牛肉面”

开业的第一天,他熬制了一大锅他引以为傲的牛肉汤,切了几盘精心烹饪的牛肉,面摊一切准备就绪。陈老板站在门口,目光灼灼地等待着第一位客人的到来,只是顾客迟迟不至。

时间一天天过去,陈老板的热情渐渐冷却。客人寥寥无几,甚至有时候整天都难以见到几位。陈老板不解,难道是宣传不够?还是位置不好?他想不通。

一个晚上,陈老板的儿子,陈翔走进父亲的店,看到了沮丧的父亲。“爸,怎么了?生意不好吗?”陈翔问道。“哦,翔儿,你来了。”陈老板垂头丧气,“生意不仅是不好,简直就是惨淡。”“我看看我们的面吧。”陈翔打开了装着牛肉面的暖锅,一股熟悉的香气扑鼻,“这不是我们在台湾的味道吗?怎么会没人喜欢呢?”

“我也是这么想的。”陈老板叹了口气,“难道上海人就这么难伺候?”“也许,上海人的口味和台湾人不同。”陈翔犹豫着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也许我们可以适当地调整一下?”陈老板一听这话,脸色顿时沉了下去,“调整?你是说改变我的牛肉面配方?那还是我的牛肉面吗?我在台湾这么多年,从没改过。”

陈翔无奈,“可是爸,你也看到了现在的情况…”“够了!”陈老板打断儿子的话,“我的牛肉面有多少人赞不绝口,我不可能改变,绝不可能。”陈翔叹了口气,“好吧,爸,那我们就再坚持一段时间看看。”

于是,在上海这个快节奏的大都市中,时间像河流一样流逝,偌大的面馆里只有几个零星的客人。陈老板始终固执着自己的做法,但他不知道这个固执,将他推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变故。时间一天天过去,面馆的生意依旧冷清。陈翔看着这一切,觉得心里隐隐作痛。父亲的固执让他感到无奈,但他并没有放弃。他决定深入了解上海人的生活和口味。

每天,陈翔都会提早起床,混在晨练的人群中听他们谈论哪家的早点好吃,或是晚上加班夜宵的好去处。他还会去市场,跟摊主聊天,学习上海的调料和烹饪方法。

一次,陈翔又去市场买菜时,邻居小玲也在那里购物。“哟,陈翔,你怎么也在这儿?”小玲热情地打招呼。“哦,小玲姐,我来学习一下上海的食材。”陈翔回应道。“学习食材?你们家不是来自台湾吗?应该有很多特别的料理吧?”小玲好奇地问。

“是啊,但似乎上海人的口味和我们不太一样,我想调整一下。”陈翔苦笑着说。“有道理,上海人确实挑剔。如果有需要,我可以帮你问问周围的朋友喜欢什么味道。”小玲热心提议。陈翔感激地点头,“那真是太好了,感谢小玲姐!”

通过与小玲和其他邻居的交流,陈翔逐渐摸清了上海人的口味所向。他开始在家中尝试新的配方,把传统的台湾牛肉面调整为更符合上海人的口味。这天,他拜访了小区里经验丰富的老厨师李叔。“李叔,我听说您以前是做餐饮的,对不对?”陈翔问。

“噢,是的,我年轻时确实在一家餐厅工作过。”李叔悠悠说。“我现在想改良一下我们面馆的牛肉面,让它更适合上海人的口味。您能不能给我些指导?”陈翔有些腼腆地说。李叔皱皱眉,“这牛肉面啊,改起来可不容易。你父亲愿意吗?”“这…我想先尝试一下,如果好吃,我再说服我爸。”陈翔轻轻说。

从李叔那里,陈翔学到了不少烹饪的小窍门和调料的搭配技巧。虽然李叔有些许保守,对改变传统配方有所顾虑,但看在陈翔对美食和中华美食文化的热爱分上,他还是毫不保留地传授经验。过了一段时间,陈翔觉得自己的新配方终于可以拿出手了。他决定让父亲尝一尝。

“爸,您尝尝这个。”陈翔将一碗新调配好的牛肉面递给陈老板。陈老板接过碗,眉头紧锁,“我告诉过你,我的配方不需要改变。”“我知道,爸,但您先尝一尝,如果不好吃,我不再提。求您了。”陈翔几乎在哀求。

陈老板终于低下头,尝了一口。“这…这个味道…怎么这么对上海人的胃口?”他诧异地抬起头。“爸,这是我结合上海的口味,做的一点小改动。”陈翔小心翼翼地说。陈老板沉默了。他再次尝了一口,眼里似乎有了一丝骄傲的光。“好吧,我们试试看。”

就这样,在老板和儿子的共同努力下,面馆出现了新的风向。但挑战才刚刚开始,陈翔还需要父亲的真正信任和接受,而这,才是他们成功的关键。随着新配方的完成,陈翔对于面馆的未来满怀希望,但陈老板依旧固执己见,对于改变似乎没有一丝动摇。面馆的日子也似乎没有丝毫起色,直到一次意外的机会。

那是一个平常的午后,一个上海的美食博主不经意间进入了面馆。他望了望四周冷清的环境,却不禁对陈翔说:“这么好看的一家店,怎么会这么冷清呢?”陈翔苦笑着回答:“可能是我们的口味不太适合上海人吧。”

美食博主眼中闪过一丝光芒:“那我能不能试试你们的牛肉面?我想直播给我的粉丝们看看。”“当然可以,非常欢迎!”陈翔激动地应道。博主拿出手机,开始了直播。“大家好,我现在在一家台湾牛肉面店,看起来挺有特色的,我们来尝尝看!”随后,他将镜头对准了陈翔递给他的一大碗热腾腾的牛肉面。

直播的网友们立刻蜂拥而至,留言区瞬间热闹起来。“这面看起来好好吃啊!”“可以尝尝新口味吗?”“如果好吃的话,我们也想去试试!”

看到网友们的热情反应,陈翔急中生智,对着直播说:“其实我们有新的口味,是专为上海的朋友们调整的。”“太好了!快让我们尝尝新口味!”博主看着滚动的评论,兴奋地说。

陈翔赶忙准备了自己调配的新牛肉面,递给了博主。他紧张地看着博主的反应,也注视着直播中的评论。博主尝了一口,顿时眼睛一亮:“哇,这个味道真的很不错!大家,你们真的该来试试看!”网友们的评论如同雪片般飘落:“口味如何,说说看!”“看起来真的很美味!”“地址在哪?我想现在就去!”

看到这番景象,一直在一旁旁观的陈老板不禁感到震惊。他从未想到网络直播的力量如此之大,也没想到自己坚持了这么久的老配方,在新口味面前居然显得黯然失色。

陈翔趁热打铁,转身对父亲说:“爸,您看,网友们很喜欢新口味,我们是不是应该试一试?”陈老板这一刻似乎心软了,低头不语。最后他抬头,目光里有了前所未有的松动:“好,我们试试你的新口味。”

随着博主的直播带动,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特别要求尝试在直播中提到的新口味牛肉面。面馆的生意慢慢好转起来,每天都座无虚席,陈老板的态度也开始真正转变。

一个月后,面馆不仅在当地小有名气,甚至有人专门从其他城市慕名而来。陈老板也笑得更加开心了,而陈翔知道,这是向着成功迈出的坚实一步。随着陈老板的台湾牛肉面馆在上海的名气一天比一天响,他终于完全接受了新口味,并对儿子陈翔的努力和洞察力表示了肯定。

有一天晚上,面馆正在享受着营业结束后的片刻宁静,陈老板招呼陈翔和小玲、李叔坐下,开了瓶红酒,几人围坐一桌。

“今天我要好好感谢你们三个。”陈老板举杯,语气中带着难得的温柔。“哪里,是我们应该谢谢老板给我们这个机会。”李叔嘴角带笑,眼神里满是对陈翔的赞赏。小玲也开心地说:“陈翔,要不是你愿意去尝试新事物,我们也不会有今天。”

陈翔微笑道:“是爸您最后愿意尝试,才让我们有了转机。李叔的指点、小玲姐的帮助,这一切都是团队的力量。”

陈老板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心中充满了感慨:“过去我总以为,坚持传统就是不可动摇的信仰。今天,我终于明白,适时的变革同样重要。翔儿,是你教会了我这个道理。”“谢谢老板。”陈翔和陈老板相视而笑。

随着时光流转,面馆不仅成了上海人喜爱的去处,也吸引了许多台湾游客。他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会在面馆里留下或许是对家乡的思念,或许是对旅途见闻的交流。

在这个小小的面馆里,两岸人民的情感得到了交融,亲如一家。不论是上海的食客,还是远道而来的台湾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对味的牛肉面,以及家乡的温暖。

“是不是只要拥有一颗包容变化的心,不管在哪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陈老板突然这样反问,然后目光投向了窗外繁星点点的夜空。

其实,小陈积极融入到祖国人民群众的大家庭,才是面馆起死回生的根源。大陆和台湾人民都是一样的血脉,大家心连心,互帮互助,我们的社会才能更美好和谐。你们觉得我说的对吗?欢迎留言,说说您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台湾   上海   牛肉面   小有名气   上海人   配方   牛肉   口味   好吃   儿子   父亲   半年   大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