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18市2024年一季度GDP排行榜:仅5座城市增长、许昌负增长垫底

近年来,面临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内部结构调整压力加大等重重挑战。扛着美元升值的压力,扛着贸易战还有各种制裁的打击,中国经济依然没有低头跪服,而是奋勇直前、转型升级!

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光伏以及锂电池等科技领域的强劲表现,令人振奋!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GDP数据,全国GDP达到296299亿元,实际增长率为5.3%,这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彰显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然而,河南却出人意料负增长了203.63亿元,成为全国唯一一个GDP增量为负的省份。莫非河南还在"挤水分"不成?毕竟2022年河南GDP初核数据就"虚浮"了高达3124.92亿元,差距触目惊心。

前几年大量产能外移东南亚地区,以富士康为代表的企业或许正是河南支柱产业的重创。当然,也有可能与近年来中央对河南的转移支付力度大为减弱有关。

去年河南和四川还是中央政策的重点倾斜对象,前者获得5908.54亿元,后者6775亿元的超高转移支付,居全国前二。四川凭借这笔资金保持了6.1%的强劲增速,而河南却止步不前,真不知是何原因。

河南全省不振,细看各市一季度数据就更加触目惊心了。18个地级市中,仅有郑州、南阳、安阳、漯河、濮阳5座城市勉强保持正增长。其余13座城市不是负增长就是徘徊在零增长的边缘!

许昌更是以夸张的-9.41%直接拉跨垫底!近些日子,许昌因为胖东来出圈,再远一点2007年,许昌县灵井镇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科学家们发掘出了一颗距今约8万到10万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许昌人”由此名扬四海。这一发现不仅重塑了世界对华夏文明起源的认识,还让“欲探华夏祖,必访‘许昌人’”成为学术界探索人类历史的一条金科玉律。

更远一点古代这里是许国的领土,后来被楚国蹂躏,直至秦朝设立了颍川郡许县。到了东汉末年,一场政治风暴让曹操挟汉献帝刘协至此,许昌因此一跃成为了东汉的临时首都。而当曹丕一声令下,迁都洛阳,并将许县易名为许昌,是想告诉天下:“汉因许而亡,魏因许而昌!”从此,许昌的名字便流传至今,成为了这片土地上不可磨灭的记忆。

现代这里的假发制造业发达异常,全球的假发市场上,许昌的产品几乎随处可见,使得这座城市赢得了“假发之都”的美誉。

说到许昌的文化瑰宝,绝不能不提禹州市的钧瓷。禹州,这个古老的陶瓷之城,从唐朝开始就以其创新的烧制技术闻名天下,尤其是在宋代达到了艺术的巅峰。钧瓷以其独特的釉色和精湛的工艺被誉为瓷中之宝,而那些被称为东方维纳斯的金火圣母故事,则更是将禹州的钧瓷艺术推向了世界文化的前沿。

为什么就掀桌子,一竿子到-9.41%呢,让人疑惑!

作为河南扛把子的郑州市,以3537.94亿元的GDP高居榜首,相比2023年同期增长了153.08亿元,名义增速4.52%。为数不多的遮羞布!

曾经,武汉被誉为“九省通衢”,华中地区的交通枢纽。现在郑州似乎正在以其迅猛的轨道交通扩张,逐渐挑战这一传统称号。郑万高铁、郑阜高铁等项目,使得郑州在全国乃至亚洲的铁路网络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郑州面临的挑战也日渐明显。如何在快速发展的交通建设中留住人心,避免成为一个简单的中转站,这是郑州需要解答的问题。


南阳市GDP为1110.24亿元,名义增长4.68%,也是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相比而言,洛阳市1374.15亿元GDP同比却减少67.3亿元,负增长4.67%,不得不令人深思。

平顶山市也是另一个重灾区,GDP只有629.88亿元,同比减少47.41亿,名义增速竟然高达-7%!在这些旗帜鲜明的负增长城市之外,还有不少名义增速徘徊在零增长边缘的例子,如新乡市仅-0.09%、焦作市-0.47%等,同样令人忧心忡忡。

这其中大概率是产业结构单一、传统制造业比重过高所致。如今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过于依赖低端制造业显然已行不通。

唯有加快转型升级,深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河南各市才有望重拾经济发展的生机。当然,一些老牌重镇也要学会在传统产业上做文章,化腐朽为神奇,才是上策。

愿河南这片热土能够迎难而上,顽疾尽除,在新的征程上重拾昔日的辉煌荣光!行路难,勿畏路难行,中原自有主理作为的决心和勇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许昌   许昌县   河南   禹州   城市   郑州   假发   东汉   名义   制造业   排行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