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黑龙江人,去过江苏省打工生活才知道,两地差的不止是GDP

作为一个黑龙江人,我对江苏的了解仅限于它是个经济大省、人口大省,GDP总量名列前茅。直到去年因为一些原因,我怀揣着对这片热土的向往,从祖国的北方来到江苏打拼。生活在这里近一年,我才真正领会到,原来江苏与我家乡的差距,绝不仅仅体现在单纯的GDP数字上。

第一印象:交通四通八达

从黑龙江到江苏,我乘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高铁。一路看着车窗外的风景变换,由北方的森林、田野,逐渐过渡到江苏这片城市林立、车水马龙的景象,内心不免感叹:江苏的交通发达程度远超我的想象。

到达目的地后,日常生活中也处处能感受到江苏这个经济大省的交通优势。无论是高铁、地铁,还是公交、出租,应有尽有,密集程度让人咋舌。即便在一些三线城市,交通状况也丝毫不逊色。

我家乡黑龙江的交通状况与江苏简直是云泥之别。全省仅哈尔滨一座特大城市有地铁,其他地级市更不用提了。很多中小城市连高铁都没有,交通极为不便。能在短时间内从一个城市快速抵达另一个城市,在黑龙江可是无法想象的事。

江苏的交通发达,无疑与其经济实力雄厚、人口密集分不开。据了解,这里高铁总里程超过2200公里,高速公路将近5000公里,全国领先。大量投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感受:繁华似锦

江苏给我的第二个深刻印象,就是这里的城乡面貌与黑龙江判若两世。

我在苏州的一个县城工作,那里的建设像是我家乡一线城市的水准。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商业街区熙熙攘攘,现代化公共设施一应俱全。我住的小区环境幽雅,小区里甚至还有私家花园、健身场地。

在家乡,县城多数仍保留着几十年前的老旧模样,商铺零散分布在街道两旁,绿化和公共设施状况堪忧。只有省会城市的市中心地带,与这里的县城差不多。

如此巨大的城镇化差距,源于两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悬殊。深入了解,我发现江苏的人均GDP已经突破15万元人民币,远高于我家乡黑龙江只有6万多元的水平。强大的经济实力,让江苏拥有更多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

生活在这里,你随处可见道路平整、绿化覆盖面积广、公园和休闲场所密集的景象。这在家乡只能是省会城市的特权,而在江苏,这已经是常态。我所在的县城,蓝天白云下豪华的商业综合体拔地而起。还有不少热门的连锁品牌在此开设分店,生活非常便利。

第三惊艳:文化底蕴深厚

江苏给我的第三个震撼,是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生活在这里,你会时刻感受到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去苏州游玩时,当地朋友带我领略了那里独特的园林文化。苏式园林以小巧精致、人工塑造为特色,体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理念和审美追求。

我们游览了位于市中心、被称为"苏式园林的代表作"的拙政园。小桥流水的设计,将人工景观与自然山水完美融合。亭台楼阁的布局,则折射出文人对诗书画乐的高雅追求。

这样雅致精巧、内涵丰富的苏式园林,与黑龙江那种规模宏大、布局对称的皇家园林大不相同,实属两种完全不同的园林文化风格。我由衷钦佩江苏人对这份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的坚守。

除了苏州园林,江苏的剪纸、木雕、蓝印花布等民间工艺也令我大开眼界。这些瑰丽的手工艺品,凝聚了无数江苏艺人的智慧和心血。在黑龙江,我们那些传统手工艺正在日益失传,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而在这里,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超乎我的想象。据了解,江苏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1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5处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数量全国第一。即便在县城,也不乏对当地风情民俗、传统建筑等进行保护和弘扬的努力。

第四感受:发达的现代服务业

除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我在江苏还领略到现代服务业的发达。

在家乡,服务业单一落后,基本以餐饮、零售、房地产为主。而在江苏,金融、科技、物流、教育等现代服务业门类齐全、实力雄厚,发展水平远超北方。

比如金融业,江苏不仅是全国十大金融中心之一,而且众多金融机构的总部和运营中心都在这里。光是我所在的这座小城,就能看到各大银行网点和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林立其间。

黑龙江大多数银行网点、营业厅都集中在省会城市,很多县城乃至大点的镇上都难觅金融服务机构的踪影。一些农村地区连个ATM取款机都没有,要取款只能长途奔波到城区。

除金融外,科技服务业也是江苏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数据显示,这里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收入早已突破万亿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无论在校园内外,都能感受到科技氛围的浓厚。

我在江苏生活工作的这段时间,司机朋友们普遍使用导航软件和网约车平台运营。在黑龙江,我是见过有司机仍用老式手写地图导航的。

这说明了江苏在科技普及程度上遥遥领先。我所在的小县城,除了可以在商业中心区享受5G网络覆盖,还建有互联网数据中心等设施。而家乡的大多数地级市,5G尚处于初步推广阶段。

生活在江苏,我感受到的另一大惊喜,就是这里的物流行业之发达。外卖、快递等各种生活服务业应有尽有,效率之高、便利之大超乎想象。我们在黑龙江,很难想象即便在县城就能吃上知名外卖品牌的美食。

此外,江苏的教育医疗水平也是我向往已久的。优质的教育资源不似黑龙江过于集中,三线城市依然办学条件不错,师资力量雄厚。综合医院的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与省会城市相差无几。

第五感受:人杰地灵

生活在江苏近一年,我还深切感受到这里人才济济、市场活跃的人文环境,这也正是推动各领域腾飞发展的不竭动力。

我认识了不少在全国乃至世界都赫赫有名的企业家和创业者,他们的企业就落户在江苏。无论是世界500强巨头,还是新兴科技独角兽企业,均能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我所在的小城,也时常会举办各种创新创业大赛、投资路演等活动,气氛热火朝天。而在我老家黑龙江,即使在省城,类似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也望尘莫及。

江苏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活跃的人才市场吸引了大批企业和精英人士扎根。我身边同事当中,既有在全国乃至世界顶尖高校毕业的精英人才,也不乏从其他省市甚至国外慕名而来的高端人才。

反观黑龙江,虽然教育质量同样不错,可出于就业和发展等方面的考虑,许多本地优秀人才毕业后便迁徙至更发达的省市。人才流失严重,无疑加剧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境。

生活在江苏,我深有体会:这里的繁华不仅源于先进的硬件设施,更源于优质的软实力。在这片充满机遇的热土,企业家们所向披靡,年轻人们奋斗打拼,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北方的朋友们,如果有机会来这里生活工作,定会与我有同感。

江苏之所以能够成为经济重镇,除了地理区位和政策红利,更重要的是这里能给人以充分的发展空间。无论对企业家,还是职场人士,这里都是一个适合施展拳脚的广阔舞台。

总而言之,漫步江苏的大街小巷,处处可见繁华兴盛的景象,感受到的不只是GDP数字上的差距,更是生活方方面面的鲜明对比。这块热土之所以如此出类拔萃,源于交通区位、城市建设、文化积淀、现代服务、人才汇聚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

虽说黑龙江乃祖国的重镇,但毋庸讳言,我们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触目惊心。我希望通过亲身体会江苏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独特魅力,能向家乡人们诉说:差距并非无法追赶,只要我们勠力同心、奋勇前行,定能在全面小康的基础上,让我们这片热土在更高层次上焕发生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黑龙江   热土   江苏省   江苏   省会   两地   县城   园林   差距   家乡   交通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