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有效,EXPMA指标三周期共振抓主升趋势,收藏学习!

大家好,我是深南路刘犇,!最近发现还有很多粉丝朋友还不清楚EXPMA这个指标的使用方法和原理,我今天专门写一篇文章给大家讲明白这个指标;老粉丝都知道,我不是一个纯基本面派或纯技术面派投资者,而是一个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相结合的趋势投资者,基本面上重点考虑行业景气度趋势、公司成长性趋势,技术面分析主要利用EXPMA和均线系统(MA)两大指标来研判和追踪股价趋势,接下来就讲讲我是如何结合EXPMA指标捕捉主升浪趋势的。

一、EXPMA指标介绍

我相信大部分股民朋友对移动平均线(MA)、MACD和DMA等这些趋向类指标都非常熟悉,MACD和DMA本质上还是均线理论的延伸,MACD指标滞后性太强,DMA指标提前性太强;虽然移动平均线指标也会有滞后性,但稳定性要比MACD和DMA都好。

我今天讲的EXPMA指标也是一种趋向类指标,它的中文表达叫指数平均数指标,可以说这个指标是对移动平均线(MA)的弥补,因为其计算公式中着重考虑了股票价格当天价格的权重,而移动平均线的计算是没有考虑当天价格权重的;因此EXPMA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MA和MACD指标信号的滞后性,同时也可以克服DMA指标信号的提前性,EXPMA指标在趋势分析中简单有效,具备较高的实用价值,尤其是对于趋势投资者。

二、EXPMA指标算法

EXPMA指标的算法不需要大家掌握,了解一下就行,因为不需要你去计算,行情软件上会自动显示出来。其计算公式如下:

二、EXPMA指标参数设置

EXPMA指标由两根线构成,分别是EXP1和EXP2,可在主图中显示。其中EXP1是快线,我个人称之为主力操盘线;EXP2是慢线,我称之为趋势生命线。经过我多年测试和总结,EXPMA指标的参数设置为(12,50)效果是最好的,以下是我个人对EXPMA指标的参数设置,仅供大家参考:EXP1:白线,参数设为12; EXP2:黄线,参数设为50,如下图所示。

三、EXPMA指标用法

上文已经说过,EXPMA是一种趋向类指标,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第一,用来研判和跟踪趋势,捕捉趋势拐点;第二,提供交易时机;第三,对股价走势形成支撑和压力的作用;第四,对股价形成助涨助跌的作用。

接下来重点分享我是如何通过EXPMA指标来研判和捕捉主升浪趋势的;

1、短期趋势:看日线

日线EXP1金叉EXP2并且股价向上突破EXP2,短期趋势扭转向上;

日线EXP1死叉EXP2并且股价向下跌破EXP2,短期趋势扭转向下;

案例

2、中期趋势:看周线

周线EXP1金叉EXP2并且股价向上突破EXP2,中期趋势扭转向上;

周线EXP1死叉EXP2并且股价向下跌破EXP2,中期趋势扭转向下;

3、长期趋势:看月线

月线EXP1金叉EXP2并且股价向上突破EXP2,长期趋势扭转向上;

月线EXP1死叉EXP2并且股价向下跌破EXP2,长期趋势扭转向下;

4、EXPMA三周期多头排列抓主升

作为趋势投资者,不要死盯着日线趋势,一定要多看周线和月线,因为周线和月线向上趋势一旦形成,不会轻易扭转,持续性比日线好,如果有行业景气度、公司成长性以及政策面的加配合,很容易走出大级别的主升浪行情,而这种大级别主升浪都是多周期趋势共振向上的结果,特别是月线、周线和日线的EXPMA指标共振向上;

三周期共振向上条件:

(1)时间周期:日线、周线、月线;

(2)三周期EXPMA指标的EXP1和EXP2处于多头排列初中期;

(3)三周期股价都处于EXP1(白线)上方运行;

(4)公司业绩持续高增长或者大幅扭亏为盈;

(5)公司所处行业处于高景气或景气度反转向上;

接下来举个案例给大家看看,这样大家更容易理解什么是三周期趋势共振向上,如今年以来在走主升趋势的海信家电,看一下它的月线、周线和日线的EXPMA特征以及股价运行特征;

最后要跟大家说的是,不管是基本面分析还是技术分析,任何一种分析方法都是概率问题,都有失败的时候,不要迷恋于任何一种分析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作为个人观点,文中所提个股仅作为学习案例回顾,不作为具体个股推荐,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周期   指标   趋势   权重   景气   基本面   股价   投资者   平均   简单   收藏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