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不起了!财政压力太大:教师、医生、公务员,谁应该被精简?

#精品长文创作季#

尽管目前中国整体经济欣欣向荣,但财政系统却面临严峻的压力。全国各地更是出现大量的财政危机,其中教师、医生、公务员的冗余成为财政支出的三座大山。

那么面对我国不断严峻的人口老龄化以及公共建设费用的支出,这“三座大山”是否应该面临被精简的局面,或者说哪些体制内工种面临调整呢?

一、愈发紧张的地方财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从曾经的贫民国家到如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壮举。国家经济的富裕带来城市建设增速,中国财政支出更是逐年增加。

2023年,我国财政计划总支出是49.45万亿元,其中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占据半数,达到27.51万亿元。而剩下的则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国社保预算以及政府性基金预算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逐年增加的财政预算增长率在5%以上。但财政赤字率却是达到了惊人的3%,以0.2%的增幅逐渐增长。全国地方财政更是财政赤字的重灾区,严重的地区甚至公交车服务都被叫停。

那么导致我国出现严重财政赤字的具体原因为何呢?

这主要分为内部因素以及外部因素两个分类。对于外部因素来说,疫情后的经济下行,是导致地方财政吃紧的重要原因。

抗疫期间,我国各地区为防止疫情的传播,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抗疫工作。尽管抗疫效果明显,但也透支地方的财政。

由于我国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分别是房地产以及制造业的税收,而制造业因疫情导致物流产业的停摆。进而造成订单量的大幅下滑,多地仰仗的地方产业发展遇阻。

而受到疫情影响,世界发达国家开始积极推进产业回流,加强基础制造业的产业建设。像是美国更是通过增加关税等方式,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商品进行抵制。

这导致我国即使疫情过后制造业仍旧难以恢复繁荣景象,地方财政营收增长有限。

再者则是房地产市场降温。由于疫情的影响,导致我国大量公司倒闭,无数家庭面临财政危机。因此不再会拿积蓄购置房产,房地产市场遇冷,地方政府便无法将地皮以合适的价格售卖给开发商。

这直接导致地方财政营收的大幅缩减。除了外部因素的影响之外,我国的地方财政还面临内部的分配缺陷。

像是筹备大量的基建工程,招标项目中存在不合理行为。对于财政资金的滥用不合理分配等,都导致财政资金逐渐吃紧。

疫情的到来,令我国居民医疗支出大幅增加。全面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险的支出更是不断增长。

不仅如此,我国地方财政还需要保障大量教师、公务员、医生的基本生活,保障体制内工作人员的薪资、基本福利。这对于我国经济财政造成沉重压力,甚至将我国地方财政的赤字拖入恶性循环之中。

那么我国体制内的医生、公务员、教师等职业群体的人数为何不断增长,又是如何将我国地方财政拖垮的呢?

二、体制内人数冗余对于地方财政的危害

体制内人数冗余,是导致地方财政吃紧、全国经济下行的原因之一。而由于地方财政吃紧,全国经济不景气,间接促使了体制内人数的进一步增长。

对于应届毕业生以及年轻人来说,全球经济不景气,工作不好找。大量适龄工作者选择继续深造,获得更为优秀的人生履历,增加找工作时的优势。

再者,则是体制内的工作具备稳定的优势。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说,一份稳定的工作弥足珍贵,且体制内工作并不会面临严峻的业务压力。并且不会被轻易开除,堪称铁饭碗。

经济环境的不景气导致报考公务员、教师编等体制内岗位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像是2023年报考国考的考生数量便达到了惊人的283万人,其中热门岗位的竞争比更是达到惊人的3572:1。

也就是说3572个人当中,最终只有一个人能够“上岸”,千军万马走独木桥毫不夸张。

尽管考生对于公务员岗位趋之若鹜,但大部分进入岗位的体制内工作人员,却难以做好基本的本职工作。凭借不会被开除的规定,大肆拖延工作流程,无奈之下公务团队只能招聘更多的公务人员,进行任务的多重分配。

除此之外,除了公务员行业的紧俏之外,也有大量的适龄考生,退而求其次选择报考教师编。目前中国教师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600万人,即使不断推进小班化改革,但教师人数的数量仍旧显得过分冗余。

而且在延迟退休、新生儿数量不断锐减的情况之下。未来教师群体只会更加臃肿,甚至部分教师将会面临无学生可教的尴尬局面。

因此面对体制内人员冗余的情况,未来我国需要对于公务员、教师编人数的精简。缩减职工人数,降低财政支出,减缓财政压力。但对于医疗领域,则需要增加人手。

在医疗医生方面,医生的数量同样在不断增长。但医生却与公务员、教师等职业存在不同的处境,目前中国医生的数量仍旧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

这是因为随着中国日渐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罹患疾病的几率也在上调,现如今大部分医院甚至面临人满为患的局面,其中大部分都是老年患者。

按照目前人口老龄化以及新生儿增长的速率来推断,达到2050年之时,我国人口老龄化将会达到顶峰。65岁以上老人数量将突破4.87亿人,占据总人口的34.9%!

彼时医院医生护士将会面临严峻压力,需要增加对于医生的招聘数量。应对未来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看病浪潮。

体制内的紧俏以及社会经济的下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报考体制岗位。社会缺少年轻劳动力促进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态势进一步下滑。进而周而复始,陷入到恶性循环之中。

尽管我国公务员、老师、医生等体制内人数众多。但其薪资待遇在外人看来并不丰厚,为何会对于我国财政造成沉重压力呢?

这是因为尽管体制内岗位看似薪酬一般,但其享有较多的社会福利资源。像是社会岗位的公积金、保险等,基本上都是按照中低规格缴纳。

但是体制内的公务岗位,其享有的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都是中高档位。医疗保险的报销幅度更是在90%以上,对于国家养老金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带来沉重压力。

再者,体制内节假日还会发放各种柴米油盐等生活所必需的福利。单位食堂更是物美价廉,远远低于市场价。社会工作人士的工资需要满足衣食住行,而体制内岗位的工资则多半是自由支配的零花钱。

高昂的体制内岗位支出,拖垮了各地的地方财政。那么在经济下行的当下,又该对于体制内人数冗余的情况,进行何种改革呢?

三、如何对于体制内进行人数冗余改革?

想要改善体制内人数冗余的现状,主要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着手。其中较为重要的便是从内部“开刀”,改善体制内不合理的现象。

对于体制内的工作人员,进行绩效制划分,将合同改为聘用制。也就是说,对于每个职工制定工作指标,如果多次完不成便会面临被解雇的风险。

再者则是一视同仁,杜绝体制内倚老卖老现象的发生。很多老职工由于在单位工作多年,以不会用电脑、电子设备为由拖延工作。对于年轻人造成工作压力,间接导致了公务团队人数越来越多情况的发生。

因此要针对老龄工作者进行培训,令其在单位中干实事,发光发热。

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于各种体制内工种的数量进行合理优化。像企业降本增效一般进行裁员,缩减财政支出压力。将空出来的财政资金投入到经济恢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领域。

除了内部调整之外,还需要对于外部经济环境进行改革。完善社会岗位的福利待遇,对于中小企业进行财政扶持。进而令当代年轻人重新恢复对于社会岗位的好感,避免“千军万马走独木桥”考取体制内岗位的出现。

结语

对于我国体制内现状而言,存在严重的人员冗余情况,发生的原因是由于经济下行,大量年轻人将考取体制内职务视为人生方向。

体制内人员冗余令我国财政吃紧,造成沉重经济压力,限制社会经济发展。未来需要对于体制内团队进行精简,减少公务员、教师等岗位数量,增加医疗岗位工作岗位。

对于我国面临体制内人员冗余的情况,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大家觉得我国哪些体制内人员冗余应当作出那些调整?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医生   教师   冗余   疫情   地方财政   体制   公务员   岗位   人数   数量   财政   压力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