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不如人?为何我国返回舱着陆后一身焦黑,印度返回舱却非常干净

文|睿之悦

编辑|睿之悦

近日,随着我国神舟十八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有一个问题再一次的引起了很多人关注和讨论。

在去年,我国神舟十六号返回舱着陆后,外壳是一身焦黑的,许多人都对此感到十分的困惑。

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印度航天器的返回舱在着陆之后却相当干净,并没有焦黑的情况出现。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差异呢?难道真的是技不如人吗?

01

印度返回舱

在2023年10月21日,印度进行了加甘扬的无人飞行实验,目的是在测试飞船的逃逸性能。

这次实验的详细演示也是吸引到了全球的目光和讨论,当飞船安全着陆在孟加拉湾后,返回舱的照片也随之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从这些图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印度的返回舱干干净净的,没有任何烧灼的痕迹。

这一现象让人们感到十分疑惑。毕竟,尽管印度是人口大国,但在科技发展方面却相对落后很多。

而且在过去的时候,印度曾经为了在科技上迎头赶超其他国家做出了许多匪夷所思的举动。

比如,他们曾创造出了“牛粪芯片”,这也不禁让许多人捧腹大笑,但不得不说的是印度的科研精神却是值得称赞的。

其实印度和我国在载人航天计划上有着相似的追求,但印度在这方面一直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成就,也从未登上过月球,这也就引起了许多人的质疑。

然而,印度并非没有载人航天计划,他们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在2035年之前建立自己的空间站,并在2040年将第一个印度人送上月球。

对于这个目标,印度的领导人甚至还亲自下了“决心书”,要求印度科学家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动航天事业的发展。

在2019年的时候,印度成功发射了“月船二号”,并且顺利软着陆。虽然只携带了一台探测仪,但这也是印度航天的一个重要突破。

在此之后,印度又进行了“月船三号”的发射任务。这次的任务更为艰巨,因为要在月球南极着陆,并探测固态水。

如果固态水被探测到,月船三号就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中转站”。

可是,在这一过程之中,印度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探测器的速度却远远比不上中国的“玉兔号”。

尽管平均速度达到了972米,但印度的探测器比玉兔号慢了好几倍。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一看返回舱的照片就知道,印度的探测器只是在“游山玩水”,根本就没有经历从太空穿过大气层的考验。

但是我国的神舟十六号返回舱却与之截然相反。

02

神舟十六号返回舱

当神舟十六号精准着陆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后,立即就有相关的工作人员上前查看宇航员们的情况。

与此同时,多位等候已久的媒体记者也纷纷拿起相机,记录这一历史时刻。

可是从拍摄的照片中,人们却发现了返回舱存在异常的焦黑颜色。更让人不解的是,异常的部分只有一半,另一半则依然金灿灿。

一时间,人们纷纷猜测,究竟是光照和拍摄角度造成了视觉误差,还是真的如此呢?

在后来,经过官方证实,这并不是视觉上的误差,而是返回舱确实发生了变黑的现象。

而且,这并不仅限于神舟十六号,历次神舟飞船返回舱降落都存在这样的状态,从神舟一号开始便如此。

这样的一种情况也让许多人感到十分的疑惑,如果一开始这样的话还可以接受,毕竟刚开始起步,很多技术还不够完善。

可如今,我们国家已经发射了那么多艘载人飞船,建设了庞大空间站,难道返回舱还做不好?

值得一提的是,焦黑的返回舱并不是技不如人的象征,实际上是技术突破的体现。

那么返回舱为什么会出现焦黑的情况呢?

03

返回舱为何会焦黑?

就比如神舟十六号来说,返回舱的降落速度之快达到了每秒7.9公里的速度,让它在半个小时之内历经了400多公里的路程,最终安全着陆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

这样的速度,如果不经过严谨的设计和精准的控制,将难以实现精准降落。

因此,在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前,飞船需要进行多次绕地飞行,并对轨道进行矫正,以确保最终能够准确降落在指定着陆场。

而在返回舱进入到大气层的时候,空气密度的增加导致了剧烈的摩擦,使得返回舱瞬间暴露于高温之下。

这样的一个过程也常常比作为一个高速移动的“大火球”,曾经有镜头记录下神舟十三返回地球时的惊心一幕:返回舱熊熊燃烧,火焰尾拖得长长的。

而如果没有特殊设计的保护涂层,返回舱在与大气摩擦的过程中,简直就像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大铁锅,而里面的宇航员们就像是被放在大火上炙烤一般。

在这样极端的条件之下,如何保证航天员的安全问题就成为了重中之重的一件事情。

针对于这样的一种情况,我国的返回舱表面涂覆了专门的防热涂层。这种涂层可以在高温照射下脱离舱体表面,带走大量热量。

并且还可以有效的保持舱内的温度适中,避免对航天员的身体造成不可承受之重。

虽然返回舱外表看起来似乎被烧焦了一般,但实际上这却是为了保护舱体和航天员的安全而做出的必要设计。

那么为何返回舱只有一面呈现“焦黑”的状态呢?这并非是涂层燃烧不均匀所导致的,而是经过科研人员精心设计的结果。

在返回舱降落过程中,需要兼顾减速和温度控制。因此,舱体的钝头不是正对着飞行方向,而是略带一定角度,以降低阻力。

这样的设计能够有效减缓降落速度,防止航天员承受过大的冲击力,确保他们的安全。

其实在返回舱与推进舱解体后,还可以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返回舱在以更快的速度前行的时候,火焰较小,而推进舱则速度较慢,火焰较大。

这样的一个差异也是为了控制降落速度和温度,进一步保障航天员的安全。

而这也就解释了神舟十六号返回舱的会出现“焦黑”状态并不是因为技术上的问题,而是一项为航天员安全着想的必要设计

通过科学的防热涂层和精准的降落控制,我们能够确保舱体和航天员在极端条件下的安全。

那么我国的航天事业又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呢?

04

我国的航天事业

对于很多个国家来说,航天事业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发展。

而我国航天事业是从1956年开始发展的,在这期间,我们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先进的发展历程。

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与此同时也成为了全球第五个完成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2003年,我国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飞行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了全球第三个独立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这样的成就不仅彰显出了我国航天技术的实力,也为我国之后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2007年,我国成功将第一颗人造卫星——嫦娥一号,正式开启了我国月球探测的新发展。

2008年,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迈出了关键一步,成功将首位太空行走的航天员发射入太空。

在2016年,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这次的任务不仅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在太空连续驻留时间的纪录,达到了33天之久,更是在世界航天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此之后,随着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的建设的相继完成,我国航天事业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不过,这一切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其实我国航天事业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每一次发射都承载着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心血和汗水。

正是由于他们的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我国航天事业才能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走在世界航天领域的前列。

现如今,我国航天事业已经完成阶段性的突破,不仅成功登陆了月球背面,还成功拿到了月球背面的月壤。

这一突破不仅代表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强大,也意味着人类对月球的了解与研究会有重大的突破。

除此之外,中国的航天员们在太空中完成了各种科学实验、空间站的建设和维护工作,也充分展现出了中国航天员的出色素质和专业能力。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航天员的任务也越来越复杂和严峻。

他们需要面对太空中的各种挑战和风险,保障航天任务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要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一环,航天员们的勇敢和拼搏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全国人民。

相信在未来,我国的航天技术能够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加卓越的成绩。这不仅是对过去成就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期许。

信源:北青网2023-11-02《神舟十六航天员安全出舱!返回舱的照片有的黑有的金,怎么回事?》

央视新闻-2023.05.11《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项目负责人:中国防热材料设计已超美国》

海外网2023-08-23《国际识局:“月船3号”成功落月 印度的太空雄心能走多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3

标签:焦黑   印度   神舟   返回舱   我国   航天员   技不如人   月球   中国   干净   速度   航天事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