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生娃了?上海一医生称:从90年代一晚上8个剖腹产到1个没有!

从过去的“一床难求”,

逐渐变得“门可罗雀”,

再到彻底关停!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视频加载中...


最近,从上海的一位产科医生那里听来的消息真让人唏嘘:想当年90年代的时候,一晚上得做上八个剖腹产,现在有时候一个都没有!真是让人感慨变化之大。

有的地方产科甚至彻底关门大吉了,一些产科医生只好放弃自己原本的专业,转行去做行政或者其他完全不相关的工作!

最近,在一次采访中,来自上海的汪医生,一位54岁的资深产科医师,向我们透露了产科目前的不景气状况。


汪医生回忆起过去产科的繁忙时光:
医生们日夜忙碌,一晚上的剖腹产手术能达到八例,连轮班都是频繁至极,以至于家庭生活只能草草应付,简直像是匆匆刷漆一般。尽管累得要命,但那种充实感让人充满激情。

但现在的情况大不相同:剖腹产手术少得可怜,有些夜晚甚至一个都没有。即便是人间烟火最浓的除夕之夜,产房里也难以听到新生儿的啼哭声。

生育率的下降反映了社会的深刻变迁,这种变化对经济和社会结构都是一大挑战。如今,我们见证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生孩子,甚至许多已有孩子的家庭也不再计划生二胎。这一趋势直接影响了产科行业,使得本已不太繁忙的产科科室变得更加冷清。从曾经的“床位紧张”到现在的“门庭冷落”,甚至完全关闭的情况,产科的现状确实令人感慨。

这种变化并非孤立现象,它还深刻影响了儿科、妇科的发展,并牵动了整个教育系统和相关产业。这种跨领域的影响说明,生育率的下降不仅是个人或家庭层面的选择,更是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直接体现

这个变动没那么突然,而是多种因素搅在一起的结果。养孩子的成本高涨,再加上现代生活的种种压力,都让年轻的家庭对于增添新成员有些犹豫不决。

从准备迎接新生命到送孩子进入大学的那一刻,家长们的心里仿佛背着座山。怀孕期间的体检和营养补给、小宝贝的奶粉和尿不湿,以及后续的学费和医疗费,每一笔都不容小觑。更不用说买房、买车还有婚礼的花销了,这些都让很多年轻人叹息,觉得生活压力太大,难以承受。

因此,算来算去,养一个孩子得花费大约37万。对农村家庭而言,这相当于是巨大的负担,就像抬头望向遥远的星空,看似触手可及,其实却遥远得很。

首先,想要孩子将来能上大学,你需要准备37万人民币。把这个数字分散到22年,每年大概需要花16954元,平均每月大约1400元。对月入五六千的普通家庭来说,这个数字似乎还能应付。但记住,这还只是大学学费的部分。

再来看一个令人咋舌的大笔支出——孩子的婚礼。准备房子、车子、嫁妆等,至少需要150万。将这一大笔支出和教育费用加起来,摊到22年里,你每年至少需要10万的收入才能保证不至于经济崩溃。


汪医生提到,产科的情况现在已经完全变样了。随着人们对生育方式的看法改变和医疗技术的提升,选择剖腹产的孕妇数量在不断上升。这种趋势导致产科医生的工作量急剧增加,压力也随之大增。此外,由于医疗资源的紧张,医生们经常需要工作更长时间,几乎没什么机会好好休息和放松一下。

这种情况并不仅仅发生在某个地方,像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人口已经持续负增长一段时间了。只要留意一下平日里的幼儿园就能感受到,它们的数量正在快速减少,新生儿的下降幅度在全球范围内都相当引人注目。

越来越多的家庭没有稳定收入,虽然事业单位和公务员人数不多,他们的收入还算体面,但在一线和二线城市,高昂的物价和孩子教育费用使得大多数家庭顶多也只能负担得起养两个孩子。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不生孩子?这个问题复杂且有多重因素。首先,社会经济因素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现在,许多年轻女性将职业发展放在首位,生孩子的事情相对看来就不那么急迫了。再加上生活成本的上升和未来不明朗,许多家庭决定推迟生育。

其次,生育对女性的身体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影响。虽然剖腹产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选择,

但它也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和更长的恢复时间。很多妈妈们担心生育可能带来的长期健康问题,或者是怕不能同时兼顾孩子和职业。

此外,社会观念的改变也影响了生育率。过去,传统观念认为生育是女性的责任,但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女性的选择权和决策自由。女性开始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不愿再局限于传统角色。

最近一项官方统计揭示了很多女性选择不生育的原因。根据2023年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2022年人口调查数据,上海常住人口中,选择不生(下一个孩子)的最主要理由是“对目前生活状态感到满意”,这一理由占到了近半数,比例为41.8%。紧随其后的原因是“抚养成本高、经济压力大”,占比28.5%,“年龄或健康问题”则占了13%。其余原因包括“其他”、“缺乏孩子看护”、“希望生活更自由轻松”、“担忧工作或个人发展会受影响”、“缺少适当的托幼和入学公共服务”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看法”。

实际上,中国的助产资源相对较少。根据财新周刊引用的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每万人拥有的护理员和助产人员数量为33人,这一数字仅相当于芬兰的七分之一、澳大利亚的五分之一、加拿大的三分之一以及法国和日本的四分之一。

产科部门当前的低迷主要是因为生育率的持续下降,特别是在2016年的生育高峰之后。从2017年到2023年,全国出生人口的数据分别是1723万、1523万、1465万、1200万、1062万、965万和902万,每年都在减少。

新生儿出生率的减少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要应对这一挑战,家庭和社会需要携手共同努力。

有关部门应该实施多种策略,改进政策和提升环境条件,不仅要提高生活和教育的质量,还要增强女性的社会地位。家庭方面,应当根据自己的具体状况,合理规划生育策略。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当加强生育相关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传播积极的生育信息,提升大家对生育的看法和责任感。通过这些共同的努力,我们可以朝着建立一个更和谐美好的社会迈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上海   生育率   医生   产科   新生儿   晚上   因素   年代   孩子   家庭   女性   人生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