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知青真实的生活经历:我在上海买房记


  自从我女儿因当时的政策,插队落户子女可以回上海读书,我女儿就回上海读初中了。于是我在上海的买房子计划就提上了日程。那是公元1989年。

图片来源网络

  我父母亲当时住在瑞金二路409弄新新里177号。新新里是个老式里弄,一楼没有天井,没有石库门。当时房子面积22个平米。一隔二,前面叫前客堂,大约十三个平米左右,后面叫后客堂,大约是八九个平米左右。前客堂是我弟弟一家三口。后客堂是我父母二个住。

  我女儿回上海了,只有和我父母挤在一起。我父母住的地方,只能放一张床,放一张吃饭的桌子,还要留一条走廊走路。我女儿白天上学,吃了晚饭,只有在我父母床边上,拿两个凳子放两块铺板睡觉。天天晚上搭,早上拆。否则没办法走路。

  到了寒假,我们二夫妻回到上海,看父母和孩子,中午吃了饭,正愁着晚上怎么睡觉呢,我爱人说,去看看打浦桥有被子买吗?实在不行,在女儿边上加床被子挤挤算了。

  我们二夫妻无奈朝打浦桥那里走去。说来也巧,刚刚走到弄堂口,正好碰到我小学同学罗建民。我上前招呼:小罗,你上调回上海啦?小罗也很高兴:哈哈哈,人是回上海了,工作太差了。你们去哪里啊?我叹了口气:去打浦桥买棉花毯,夜里在家里搭个地铺。

  小罗说:这么冷的天,怎么能睡地下呢?而且你家还是一楼。我也摇一摇头:怎么办呢?家里就这么点地方。要住旅馆,钱也不够啊!小罗看了一下四周,悄悄的对我说:我帮你想个办法。

  原来小罗从黑龙江病退回上海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正好新新里居委会成立了一个家庭旅馆,把小罗招来天天值夜班。因为小罗一直单身,家里房子也小,他正好天天晚上住旅馆值班。他告诉我,旅馆在新新里南弄有一个前楼一个亭子间,属于他晚上值班的地方,那里几乎没有什么客人去的。如果我们二夫妻天天晚上在领导检查过南弄的旅馆后,你们晚上九点钟来亭子间,我给你们开门,你们二个就住亭子间。不过第二天早上六点钟以前必须离开旅馆。我们听了连连点头。晚上九点钟以后去,早上六点钟以前离开,虽然条件不好,但是主要的睡觉时间也是够了。

  于是我们二夫妻,天天晚上吃饭以后,看看父母亲要睡觉了,赶快离开家里。有时候父母睡的早,我们没到九点钟就离开了,但是还不能马上去旅馆,万一被小罗的领导发现,我们就害了小罗了。那时候只有去打浦桥街上溜达一圈,如果天实在冷,就在商店里多待会,一直到九点以后,才悄悄的去旅馆里睡觉。第二天早上六点钟不到,我们赶紧起来,抱着宁早不晚的态度,离开旅馆,早上六点钟不到,也许父母亲还没有起来,只好又到打浦桥去逛街,这么早商店还没有开门,就去打浦桥头那里的自由市场,看看有什么便宜的好吃的东西,买点回去。看看差不多七点钟了,才敢回家。一个礼拜以后,我们只能匆匆忙忙回江西去了。

  多年以后,碰到小罗,向小罗表示了当年的感谢!小罗摇摇手,能帮上同学的忙,应该的。

  公元1992年,那时候我二哥单位里有一个新政策:如果家里有三代人的话,可以申请增配一间房。我二哥当时住在甘泉新村一室户,就要我母亲帮忙把母亲打浦桥的户口,迁入我二哥家里,看看能不能要单位多增加一间房。户口迁入二哥家以后,二哥果然新增加了一间房,在四川北路大德里,只有一个亭子间。不过在那个年代,有一间房就不错了。这件新增加的房子,我二哥就要我父母带我女儿去那里住。就这样我女儿就和我父母挤一张床了。

  大德里比新新里好,有公用厨房,新新里做饭只有在各家各户的门口走廊上,地方小,还有安全隐患。所以外地人说上海真小气,那是上海人生活的逼仄环境逼出来的。你想家门口一米长半米宽的走廊,要放二家人家的煤球炉,还有发煤球的地方,还要留下人走路的走廊,如果你家里放煤球的地方多一点,我家发煤球的地方就少一点,哪家人家不会斤斤计较呢?所以我母亲在大德里的厨房里如鱼得水,天天和邻居阿姨交流厨艺。我妈妈本来就会烧菜,她又从我大哥那里学了几个拿手菜(我大哥是上海有名的饭店绿杨邨的厨师),在邻居面前就是小菜师傅。母亲搞过里弄工作,对这些邻居阿姨很容易沟通的。

  那年放寒假,我和我爱人回家看父母亲和孩子,就住在四川北路大德里。白天吃饭烧饭还可以,到了晚上要睡觉了,问题又来了。我女儿平时都是和爷爷奶奶挤一张床,我们来了,不可能也挤在一起吧!当然可以搭个地铺睡觉,可看看一间小亭子间,本身就是八九个平米,一个床占了一半,还有一个吃饭的桌子,一个放衣服的五斗橱,中间勉强还剩下一个平米左右的空间,搭地铺也不够呀!还是母亲会想办法,她把席子被子往地下一铺,半个地铺伸到了床底下。她说:你们二个头就露在外面,脚就伸到床底下去。就这样,我们勉强睡了一觉。

  现在想想,螺蛳壳里做道场,形容的就是我们上海人的生活啊!这个时候,我已经去广东工作了,经济比原来好多了,就同家人们交代,万一上海有房子买,帮我留意一下。那个时候的上海还没有商品房交易,都是国家分配房子的。在市场上很少有交易的房子。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时间的打听,我二嫂传来一个好消息 说我二嫂的同事,住在普陀区东新路,那里有一间自建房,二十平米左右,上下二层,共有将近四十平米了。而且二楼层高不错,人都可以站直。房东要价二万八。这个价钱我可以承受。我马上回到上海,找到房东签约。房东看我诚信要买房,又提了一个新的条件,原来税费讲好的是各付各的,他看我急切需要房子,就提出了税费由我一个人承担。

我算了一下,要多出二千元。想想算了,我就答应了。马上签合同,付了房子的一半钱,马上去房地产交易所过户,过户以后,我把一半的钱交给了房东。然后我就交给二哥一千元,要二哥帮我简单的装修一下,我父母和我女儿就搬到东新路来住了。一层一拦二,里面我父母睡,外面做客厅。我女儿买了一张钢丝床睡楼上。我们夫妻二个回到上海,就在二楼搭地铺。因为是木地板的,不冷。我在上海终于一个自己的家了。在这里,我再次谢谢二哥二嫂的帮助。

图片来源网络

  1993年,我们的同事,在上海办事处的徐经理,告诉我一个好消息。说上海现在有商品房买了,他想在那里买房。他说你是上海人,早晚都要在上海买房,我们一起买,以后可以做邻居。

他介绍说,房子在梅陇地区,离锦江乐园地铁站一站路,将来地铁肯定会通达我们这里。单价只有二千七。门口有南方商城。购物比较方便。我抓紧时间回上海,看一下小区环境。现在虽然偏了一点,将来地铁一通,应该很方便的。而且南方商城里,有入住较早的大型超市家乐福。

看的我有点心动,和家属商量了一下,决定买一楼的101和102。小区一梯两户。装修的时候打通了。变成三房二厅二卫了。我打算将来我回上海了,二室一厅我们住,一室一厅给父母住。一楼还是比较方便老年人住的。买了南方新村的房子,过年回家,把父母接来住了几天。我们去家乐福超市买东西,好家伙,排队结账整整排了二小时对队。可见当时家乐福超市的火爆场面了。

  春节过后,我要回单位上班了,女儿和我们一起去西安读书了。我想要父母住在南方新村。父母想了想,还是拒绝了。我们不在上海,他们住这么大的房子不习惯,关键是新小区,人气还不旺,邻居之间没人认识,不像在东新路,打开门来,和邻居可以说上一天的话。况且这里小区的菜场比较远。我也理解父母亲的心情。所谓远亲不如近邻,有东新路的邻居,热闹。况且万一有啥事,我哥哥姐姐他们也会马上赶到的。我也放心的回单位了。

  1996年,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一个人住在东新路,我就有点不放心了。探亲回来的时候,我也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商量了一下,我拜托他们,如果他们家里附近有房子空的可以买的话,要他们帮我留意一下,房子的钱我来付。现在上海也进行房改了。原来居民的住房,都通过各个部门,收取费用,把单位房都改成商品房,可以自由买卖了。我想总有机会可以买房子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公元1999年的一天姐姐给我来电话说,她们隔壁邻居101的,(我姐姐住102),据说为了孩子德国留学费用,把101准备出售,50平米的房子,一楼的,二室一厅,价格是十九万元。我赶快答应下来,要姐姐想办法给我答应下来。我要我爱人马上回上海,和房东签合同。

房东和我姐姐是邻居,平时关系不错,最后给姐姐提了一个要求,说留学费用还差五千元,能不能算十九万五千的房款?我姐姐和我爱人一说,我爱人马上答应了。想想姐姐就在隔壁,将来母亲住在这里,有姐姐照顾照顾多好啊!房子买下来后,我花了三万块钱装修了一下,母亲就住过来了。前面朝南的主卧母亲住,后面朝北的次卧,我帮母亲买了一张麻将桌,如果小区有老人喜欢打麻将的,可以邀请他们来玩。母亲的交际水平不是一般,一个礼拜不到,就邀请了四五个老头老太来打麻将了。

这下母亲的生活有规律了,每天上午,母亲去菜场买菜回来,忙一忙,不到十二点,打麻将的老头老太就陆陆续续来了。老头老太太空的很多,但是专门有一间房打麻将的,估计也就是母亲这里了。碰到下雨,下雪,姐姐就帮母亲帮菜带回来。这段时间是母亲最安心的日子,房间够用,厨房卫生间都有,姐姐住在隔壁,有个头疼脑热的,姐姐一下就过来了。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在我姐姐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么安逸的生活,一直到母亲九十三岁。

  2003年,我从西安调到上海来工作了。因为要经常联系客户,我在南方新村的房子有点儿交通不方便了。我考虑要换房子了。一是我回上海了,估计要干到退休。二是我离家这么久,回来了可以多照顾一下母亲。我六九年离开上海,二零零三年回到上海,几十年来,虽然也是陆陆续续的回过上海 ,但时没有系统的照顾好母亲,都是哥哥姐姐们在帮忙,所以我想,再买房,一定要买在母亲附近。我有空就到我母亲附近的房子,看看行情。当然,现在的房子比过去的房子结构要好,首先客厅要大。而且要有二个卫生间的。而且要交通方便,以利于工作。

照着这个目标,我在母亲家边转悠了一圈,在漕宝路习勤路口,有一个万科华尔兹花园,小区环境不错,离母亲家不远。但是中介带我们看了以后,决定房间层高矮了点。不太满意。出了华尔兹,又往东走,有一个科华公寓,我们也去看看。哦,那里小区环境没有华尔兹好,但是小区小,好管理。另外房间层高比华尔兹高了将近二十公分。房间厅也大,客厅就有四十平米。还有二个卫生间。离我母亲家只有二条马路,走路十分钟左右。离地铁一号线只有一条马路。交通十分方便。唯一的缺点就是离马路近,有点噪音。我想这个困难,只要装修的时候,搞一下隔音窗户,问题应该不大。当时万科华尔兹九千多一个平米,科华八千多一个平米。总的来说,万科环境好,科华楼层高,交通更方便。我们全家商量了一下,就决定买了科华公寓130平米的房子。五楼,电梯房,一直住到了现在。

  我在2003年到2010年前,前前后后在上海买了四次房子,后来东新路拆迁了,换的科苑新村,南方新村卖掉了换了科华公寓。实际上只有二套房。我想想我只有一个女儿,二套房子够住了。所以没有再动买房子的念头。

  有人说,你上海的房子现在升值很多了。我想这不是我的功劳,我现在的二套房子都是因为母亲而买的,只能说是凑巧了而已。不是我有多能干。实际上我自己在2018年买的房子却是吃亏的。事情是这样的,所谓闲了折腾就是这样的。

  2018年,当时出了个政策,叫成立了一个临港新片区。说是第二个新浦东。头脑一热,就在奉贤青村镇买了一个二室一厅的全装修房。据说去年这个房子房价只有一万六。听到青村属于临港新片区了,房价飙升到了二万六。

  看房的人却是络绎不绝。听销售人员说,将来青村镇会是临港区的智能制造基地。头脑一热,当场付了定金。看看外面的商场也是蛮热闹的。想想这里的房子就算不涨,将来老了自己住也可以的。谁知道,这里的智能制造只是个大饼,到现在还没有一点动静。房价不但没有涨,还跌了许多。现在人没有住,还要每个月交物业费。真是亏了姥姥家了。说明人还是不要有贪欲啊!

  这就是我在上海的买房经历,与大家共勉。(本文来源美文杂谈,感谢知青情缘刘乐亮老师荐稿)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简介:章建华,1952年生人,1968年上海市五爱中学毕业,1969年下放到江西省插队落户,1975年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到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读书,1978年毕业后到江西省双全园艺场中学教书,退休后回上海定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德里   华尔兹   上海   亭子间   新新   姐姐   父母   母亲   女儿   房子   真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