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勉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勉县位于汉中盆地西端,北依秦岭,南垣巴山,居川陕甘要冲,东接汉台区,南邻南郑区,西靠宁强县、略阳县,北连留坝县、凤县和甘肃省两当县。勉县是历史文化悠久。旧称“沔县”,西汉初年建县制,县内历史遗迹丰富,文化积淀厚重,以定军山、天荡山、武侯墓(祠)为代表的两汉三国文化遗迹驰名中外。勉县是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达67%,素有“西北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勉县区位优势明显。位于中国版图的地理中心。勉县物产资源丰富。勉县地处“亚洲乌拉尔”——勉略宁“金三角”地带,已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有25种,矿藏质量优、储量大,潜在经济价值巨大。勉县特色产业兴旺。发展形成茶叶、中药材、猕猴桃为主导的农业产业体系,钢铁、冶金、建材为支撑的工业经济体系,四季游、全域游为主线的旅游发展体系,被誉为陕西省重要的冶金工业基地和化工工业基地。#陕西#

历史沿革

勉县,本名“沔县”,原是汉代建置的“沔阳县”。因沔水而得名。沔水亦即汉水。古代习惯称“水北为阳”,因沔阳县县城在沔水的北面,故名“沔阳”。县名及县治地址,历代屡有变更,至明代始改名为“沔县”,一直沿用。《沔县志》载:“汉,沔阳故城在旧州铺”。《水经注·沔水》:“沔水又东迳沔阳县故城南。城旧言:‘高祖(刘邦)在汉中,为肖何所筑’”。

夏、商时代,汉中地属梁州,沔地属梁州辖境。

西周时,将梁州并入雍州,沔地又隶属雍州。

东周初,梁州并入秦、蜀、楚三国,沔地属蜀。

春秋时期,汉中地为蜀独占,沔地仍属蜀。

战国初期,楚打败蜀,汉中地介于秦、楚之间。沔属白马氐东境。

秦统一中国(公元前221一前207年)后,沔属汉中郡。

西汉,始建置沔阳县。属益州汉中郡。新莽时(公元9一23年),导江正卒(王莽改蜀为导江,正卒是蜀郡太守)公孙述起兵入成都称帝。更始初(公元23-25年),又北取南郑(汉中府),尽据益州地方,沔阳县仍沿旧置,属益州汉中郡。

东汉,沔阳县属汉中郡。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张鲁占据汉中,建立政权,改汉中郡为“汉宁郡”,沔阳县属于汉宁郡。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打败张鲁,占据了汉中,取销“汉宁郡”,恢复汉中郡。沔阳县仍属汉中郡。东汉末,“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并刘璋,北定汉中,始立坛即汉中王位于此”(沔阳旧州铺)。

三国时代,“蜀平梁州,治沔阳”(《华阳国志》)。因此,沔阳县当时又为梁州州治,为蜀汉国在汉中的北方重镇。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钟会、邓艾等进兵灭了蜀汉,汉中地归于曹魏。“魏置梁州,初治沔阳”(《华阳国志》)。分广汉、巴、涪陵以北七郡为梁州,沔阳县为梁州州治。这时,沔阳县属梁州汉中郡。魏末,将原属蜀汉地方,分置梁、益二州。益州领八郡,治成都;梁州领八郡,州郡治由沔阳移于南郑(今汉中),沔阳县仍属梁州汉中郡。

西晋初,沔阳县仍沿旧置。晋愍帝建兴元年(公元313年),氏族统治者杨茂搜派他的儿子杨难敌占据了梁州。建兴末年(公元316年),沔阳县“陷仇池氏”一一为甘肃成县西西汉水北岸“仇池”地氏族统治者杨茂搜所占据。

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收复梁州,沔阳县复属梁州。孝武帝宁康元年(公元373年),梁州汉中地为前秦苻坚占据,(公元384年)收复,沔阳县复属梁州汉中郡。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汉中又为氏族王杨盛占据,梁州沦陷于后秦。义熙四年(公元408年),梁州汉中地,为东晋收复。沔阳县仍隶属于梁州汉中郡。

南北朝时代,南朝(宋、齐、梁、陈),“刘宋取其地,(侨)置华阳郡,寄治‘白马城’”(《沔县志》:县东关〈指今老城〉为汉阳平关,一名‘白马城’)。县仍名沔阳,属梁州华阳郡。以后,宋时(公元420一479年),沔阳县属汉中郡。梁时(公元502一557年)属东益州。梁,天监三年(公元504年),梁州刺史夏侯道迁以汉中郡地叛降于魏。沔阳县又为北魏辖境,属华阳郡。

北朝,北魏(公元386-534年),沔阳县属华阳郡。这时,华阳郡治,由原南朝侨置的华阳郡所寄治的‘白马城’,改为实土,移治于今勉县老城东四十里的黄沙镇(辖境相当今陕西勉县、宁强地),北魏正始二年(公元505年),在沔阳县东分设华阳县,县治设黄沙镇。延昌二年(公元513年),又分出沔阳县西部地方,设嶓冢县.《沔县志》载:“北魏崤冢县故城在铜钱坝”。这时,华阳郡的郡治在华阳县县治的黄沙镇。下领华阳、沔阳、嶓冢三县。西魏(公元545一556年)时,改属于兴州(今略阳)。北周时(公元557一581年),仍沿旧置隶属于兴州。

隋统一了中国,为避文帝杨坚父杨忠的名讳(因汉中的“中”字与“忠”同音),撤销了梁州和汉中郡的名称,改置为“汉川郡”。

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又撤销华阳郡。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改嶓冢为西县,以县东南有西乐城(诸葛亮所筑。又叫‘诸葛城’,约今定军山东元山子、牟家营一带地方)而得名。后又废除沔阳县,并入西县,属汉川郡。《郡国县道记载》:“西县、本名,‘白马城’,亦曰‘浕口城’”。即今勉县老城。

唐初,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废除“汉川郡”,复改为梁州。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以西县置褒州,分出利州(今广元)之繇谷地方设置金牛县(故址在今宁强烈金坝)。褒州辖西县、金牛二县。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废褒州,以西县隶属于梁州(今汉中市)。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二月,分全国为十道,梁州属山南道。西县属于山南道梁州。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又改梁州为褒州。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山南道分为山南东、西两道,汉中为山南西道,治南郑。西县属山南西道。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梁州为汉中郡,西县属山南西道汉中郡。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又改汉中郡为梁州。这时,西县属山南西道梁州辖县。唐德宗李适(音括)于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因避朱泚之乱,辛驾逃奔汉中,遂改梁州为兴元府,西县又隶属山南西道兴元府。

五代时(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西县仍沿旧置,属兴元府。

北宋初,废除唐、五代时在全国设置的属“十道”,改置为“路”,汉中仍名兴元府,“属峡西路“,路治设南郑。宋真宗咸平时期(公元998-1003年),又将峡西路分为“利州”和“夔州”两路,汉中属利州路,治南郑。“宋平蜀,以(西)县当衔要,直属朝廷”(《郡国县道记》)。宋太宗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分割西县隶属于大安军(今宁强大安)。上隶属利州路。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西县复隶利州路兴元府。

南宋,高宗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金人攻陷洋州(今洋县),危逼兴元府(今汉中市),刘子羽(川陕京西诸路宣抚使张浚的参军)邀吴玠(南宋名将)同守定军山保西县。此时,西县仍属利州路兴元府。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分利州为东西两路。利州东路治南郑,西路治兴州(今陕西略阳)。西县属利州东路兴元府。宋宁宗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改兴州(略阳)为沔州。西县仍属利州东路兴元府。

元代,改兴元府为“兴元路”,属陕西中书行省。元初,从兴元路(汉中)割西县隶属沔州(今略阳)。元世祖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西县隶属于广元路沔州。并在铎水(黄沙镇)复置褒州。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废褒州,设铎水县于黄沙镇。铎水县东北至褒城五十里。并由略阳迁沔州治于今旧州铺,遂省西县入略阳。沔州领铎水、略阳、大安三县。

明代,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废兴元路,改置汉中府。平定陕西后,省铎水县入沔州,属汉中府。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知州王昱由旧州铺移沔州治于西山谷口,即今勉县老城地方。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八月,降沔州为“沔县”,属汉中府。明宪宗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沔县由汉中府析隶宁羌(强)州。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复隶汉中府。

清代,一直沿旧置沔县,属汉中府。

辛亥革命(公元1911年)后,中华民国成立。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府,改为“汉中道”。沔县属汉中道。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废道,成立“汉中行政长官公署”,沔县属之。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撤长官公署设“陕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区”,仍治南郑。沔县为属县之一。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元月,红四方面军来沔,建立县苏维埃政府,属川陕省。红军北上后,同年八月县治由老城迁来菜园渡(今县城)。

1919年12月8日,沔县解放,13日成立沔县人民政府,属南郑区专员公署。1951年,汉中改为南郑专区,1954年,又改南郑专区为汉中专区,沔县均为属县之一。改为汉中地区,沔县属之。1959年元月,因褒城县暨黎坪中心区撤销,将原褒城县褒河以西地区、黎坪的大河坝唐家坝等地归沔县辖区。1964年9月10日,国务院公布:因“沔”字冷僻改“沔县”为“勉县”。1965年6月属陕西省汉中专员公署。1978年起属汉中地区行政公署。1996年汉中撤地设市后,本县为市属县之一。

行政区划

1949年12月6日沔县解放后,成立人民政府,废除国民党保甲制,实行区、乡制。划全县为8个区公所,68个乡。1950年10月撤销张家河区公所,全县为7区,78乡。1951年5月改区公所为“勉县人民政府第 区公所”,辖78个乡。1952年10月增设第九、第十区公所,全县为10个区公所,90个乡。

第一区公所 驻地城内,辖东街、中街、西街、火安营、何家营、西坡、仓台、旧州、贾旗寨、赵家庄、娘娘庙、留旗营12个乡。

第二区公所 驻地黄沙。辖黄沙、堡子、冯家庄,邱家坎、弥陀寺、柳树营、官沟、同沟寺、张家沟、蒋家营10个乡。

第三区公所 驻地元墩街,辖喇家寨、孙家沟、罗家营、四坪、阜川、元墩、水碓沟、蒲家院,杨家庄、陈家湾、杨家山、渭溪沟、小河庙、漆树坝、房家湾15个乡。

第四区公所 驻地武侯镇,辖朴树营、老城、李家坝、土关铺、艾叶口、龙王沟、关山梁、驿坝8个乡。

第五区公所 驻地新铺湾,辖新铺湾、铜钱坝、阳沔山、板庙、燕家坪、青羊驿、漩水坪、启宁山、河口9个乡。

第六区公所 驻地茶店,辖茶店、七里沟、马家坪、小砭河、长坝、大营6个乡。

第七区公所 驻地秧田坝,辖两河口、菜马河、汪家河、朱家河、火神庙、柳坝6个乡。

第八区公所 驻地张家湾,辖张家湾、温泉、天堰、袁庄、镇川、大桥、小河、中坝、红庙、观子10个乡。

第九区公所 驻地高寨子,辖右所、高寨子、毛家堡、吴家湾、武侯墓、牟家营、沈寨、茨角坝8个乡。

第十区公所 驻地张家河,辖金华、八庙、庙坪、红岩、二沟、茅坝6个乡。

1950年10月,撤销张家河区,将所属朱家河、菜马河归火神庙区,其余各乡并入茶店区辖。

1951年7月改区按地名命名为数字排列命名。

同年12月,将第三区所属原温泉乡地方编为7乡及定军山以南2乡,划属新立之第八区,驻地元山子,后迁温泉。

1952年10月17日,省政府令本县划10区,90乡,即将第三区的牟营、板桥、郭沈寨3乡和第一区的毛堡、金寨、武侯墓、右所4乡,划属新成立的第必区;将第六区的张家河、八庙、冷峪河、茅坝、金华庙、庙坪乡划属新成立的第十区。

1953年1月3日,经与凤县协商,将二沟乡划归本县第十区辖。

同年5月13日,省政府令本县划10区、84个乡。随即将乡作了调整。

1954年5至6月先后将本县小河庙、漆树坝、房家湾乡和原褒城的大河坝乡划归黎坪中心区辖。9月15日,宁强县启宁乡隶属本县。

1955年8月16日,县人民委员会(注:1955年4月县政府改名为县人民委员会)决定改区以数字排列命名为以地名命名,设火安营、黄河、元墩、武侯、新铺、茶店、长沟河、温泉、毛家堡、张家河10区。

1956年8月19日,经与略阳县协商将茶店乡黑河坝村划归略阳黑河坝乡辖。10月23日,略阳县将黑河坝乡小砭河村划归本县小砭河乡辖。

1956年5月撤销武侯区,将艾叶口乡划归茶店区,土关铺、龙王沟、驿坝3乡划归新铺区,关山梁,朴树营2乡并入城乡;撤销毛家堡区,将板桥、牟营、郭沈寨3乡划归温泉区,吴家湾、茨角坝并入武侯墓乡,右所乡并入金寨乡;撤销城关区,设城关镇;火安营、仓台、驸马乡并入旧州乡。城关镇和武侯墓、金塞、毛家堡、老城、旧州、方家坝乡由县辖。

1958年8月,废除区、乡制,建立人民公社。全县有高潮、定军、温泉、元墩、阜川、渭溪沟、新铺、长坝、小砭河、茶店、方家坝、张家河、茅坝、火神庙、八庙、汪家河、菜马河、长沟河18个人民公社(以下简姓公社),51个生产管理区(以下简称管理区),248个生产大队(以下简称大队)。11月1日,国务院决定撤销褒城县,将金泉、贾村坝、纪寨、长寨、杜寨、段家坝、老道寺、杨家湾、红庙寨、黑潭子等11个管理区和黎坪中心区的漆树坝、大河坝、小河庙、唐家坝4个管理区划归本县。

1959年1月,增设小河庙、漆树坝、东方红、汉江4个公社,全县共22个公社、68个管理区,313个大队。2月,合并为高潮、褒联、温泉、阜川、新铺、茶店、长沟河、张家河8个公社,65个管理区、330个大队。

高潮公社 驻柏家石桥,辖旧州、何营、老城、柳坝、城关、黄沙、弥陀寺、祝家湾、周家山、官沟10个管理区、45个大队及城关镇东、西、中3个街道委员会。

褒联公社 驻老道寺,辖栗子坝、杜寨、杨家湾、纪寨、段家坝、老道寺、红庙寨、长林8个管理区,47个大队。

温泉公社 驻郭家湾,辖毛堡、武侯墓、杨家山、天堰、中坝、镇川、红庙、金泉8个管理区、53个大队。

阜川公社 驻阜川街,辖喇家寨、元墩、杨庄、渭溪沟、阜川、四坪、漆树坝、唐家坝、小河庙、大河坝10个管理区、37个大队。

新铺公社 驻菜坝,辖土关铺、驿坝、铜钱坝、启宁、新铺、熊家坪、青羊驿7个管理区、43个大队。

茶店公社 驻大寨子,辖大营、马黄岭、长坝、小砭河、茶店、马家坪、方家坝、艾叶口、七里沟9个管理区、34个大队。

长沟河公社 驻菜马河,辖菜马河、庙坪、汪家河、火神庙、两河口、长沟河、朱家河7个管理区、43个大队。

张家河公社 驻张家河,辖冷峪河、八庙、茅坝、二沟、金华、张家河6个管理区、25个大队。

1962年,县下设区,区下设公社,公社下设大队、生产队,原8个公社改为8区1镇,将管理区调整为55个公社,辖377个大队、2127个生产队。

1968年9月后,将区、公社、大队更名为“东方红、红卫、常青、四新、立新、东风、常红”等,1976年10月,恢复按地名称。

1979年部分公社扩大,一些大队、生产队缩小。全县辖8区1镇55个公社、372个大队、2084个生产队。

高潮区 辖老城、何营、高潮、周家山、东风、祝家湾、官沟、黄沙、柳坝9个公社、55个大队、277个生产队。

褒联区 辖杜寨、金泉、段家坝、团庄、东方红、长林、栗子坝、红庙8个公社、73个大队、436个生产队。

温泉区 辖天堰、杨家山、定军、武侯墓、温泉、小河、镇川7个公社、49个大队、341个生产队。

阜川区 辖唐家坝、小河庙、阜川、元墩、杨庄、大河坝、漆树坝7个公社、52个大队、292个生产队。

茶店区 辖茶店、艾叶口、方家坝、小砭河、长坝5个公社、33个大队、181个生产队。

新铺区 辖驿坝、铜钱坝、土关铺、新铺、青羊驿、熊家坪6个公社、53个大队、318个生产队。

长沟河区 辖红星、汪家河、朱家河、菜马河、长沟河、两河口、庙坪7个公社、31个大队、143个生产队。

张家河区 辖张家河、冷峪河、二沟、八庙、金华、茅坝6个公社、24个大队、87个生产队。

城关镇 辖东风、火花2个蔬菜大队、9个生产队,劳动街、民主街、西关街、新华街、中山街、和平路、解放路及家属区8个居民委员会。

1982年6月,经省民政局批准,将新铺、两河口、红星、小河、栗子坝、金华、东方红、东风、大河坝9个公社分别更名为新铺湾、白云寺、火神庙、胡家渡、二道河、金华寺、老道寺、弥陀寺、夏家营公社。

1983年3月在高潮、艾叶口公社进行政社分设试点,公社、大队改称乡、村,生产队改称村民小组,行政区划不变。5月全县展开,8月结束。全县设8区1镇55个乡、375村、2175个村民小组。

1984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老道寺、黄沙、茶店3乡改为乡级镇。至此,全县设8区4镇(其中3个乡级镇)、52个乡,辖375村、2175村民小组、8个居民委员会。

1998年本县辖30个乡镇(其中17个镇,13个乡),乡镇下辖行政村372个,居民委员会8个,村以下有村民小组2183个。乡镇的名称是:勉阳镇、定军山镇、老道寺镇、新街子镇、周家山镇、同沟寺镇、温泉镇、元墩镇、新铺镇、茶店镇、武侯镇、黄沙镇、金泉镇、褒城镇、阜川镇、青羊驿镇、长林镇、镇川乡、杨家山乡、土关铺乡、小河庙乡、漆树坝乡、长沟河乡、白云寺乡、二道河乡、火神庙乡、小砭河乡、张家河乡、茅坝乡、金华庙乡。

2001年12月,将杨家山乡并入定军山镇。

2011年,周家山镇乡镇机构改革时,将原黄沙镇和同沟寺镇的联丰村并入周家山镇。新街子镇将原二道河乡并入新街子镇。将联丰村划归周家山镇管辖。将原长林镇并入老道寺镇。小河庙乡并入阜川镇。小砭河乡并入茶店镇。镇川乡改为镇川镇。漆树坝乡改为漆树坝镇。张家河乡改为张家河镇。长沟河乡改为长沟河镇。

2015年6月28日,陕西省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撤销勉阳镇,设立勉阳街道。原土关铺乡并入武侯镇。

2022年10月,勉县辖1个街道、17个镇:勉阳街道、武侯镇、周家山镇、同沟寺镇、新街子镇、老道寺镇、褒城镇、金泉镇、定军山镇、温泉镇、元墩镇、阜川镇、新铺镇、茶店镇、镇川镇、漆树坝镇、张家河镇、长沟河镇。勉县人民政府驻地勉阳街道。

2023年全县辖17个镇、1个街道、198个村(社区),总人口41.2万人,总面积2386平方公里。

大美陕西欢迎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勉县   南郑   汉中   漆树   区公所   陕西省   生产队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管理区   大队   公元   公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