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乌龙事件:原本打算荒漠建造电厂,却意外获得一个牧场

«——【·前言·】——»

我国在基建领域可谓是翘楚,但是谁又知道我国也在基建史上闹过乌龙事件呢?

当初本想在青海的塔拉滩戈建设光伏,却不想竟然建成了天然牧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建设电厂·】——»

青岛的塔拉滩虽然环境恶劣,但同时也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每年的日照时间可达3000小时之多。

这意味着,如果在此建立足够大的发电场站,每年就能产生高达329亿千瓦时的光伏发电量。

光伏发电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太阳光的光子能量激发半导体材料中的电子运动,从而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这种发电方式不需要消耗任何燃料,运行过程中也不会产生污染物排放,被视为清洁且可再生的绿色能源。

基于塔拉滩丰富的日照资源和一望无际的广袤土地,2010年国家能源局批准在此修建光伏发电项目,将这片被认为是"无用之地"的所在,变为宝贵的能源基地。

«——【·施工遇阻·】——»

塔拉滩虽然成为光伏发电的理想选址,但在施工初期,工程团队也遇到了严重的阻碍——风沙的威胁。

在这片沙石漫天的戈壁上建设大型发电站,如同在魔鬼的领地里与自然对抗。

光伏发电板虽然结实耐用,但其表面非常娇嫩,容易被飞沙打蚀损坏。

如果不能在工地周围筑起防风固沙的屏障,任由狂风将沙尘吹落在设备上,必将影响发电效率,也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维护和清理。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要知道,"塔拉滩"的广阔区域这里平均海拔近3000,气候干旱少雨,风沙肆虐,寸草不生,四面环山,人迹罕至,成为了一处名副其实的"无人区"。

而且,塔拉滩总面积达2000多平方公里,几乎都是苍凉的沙漠和戈壁滩。这里常年阳光直射,日照时间长达14个小时。

而且,降水量却少之又少,偶有落雨也会迅速被吸干,因此狂风卷着黄沙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横行肆虐,形成一年一度的"黄色风暴"。

正是由于这种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塔拉滩一直都是一片荒凉的世界。

植被和生物几乎无法在这里存活,整个地区至今都是人口稀少、物资匮乏,即便塔拉滩附近的牧民,也不得不背井离乡,寻找稍微宜居一些的地方谋生。

然而,塔拉滩的荒漠化问题却日益加重,每年都有数以万亩计的土地沦为黄沙,其中变为沙漠的草地面积更是高达100万亩之多。

由于管理和资金的匮乏,当地防沙治沙的工作也进展缓慢,久治无效在一片被认为是"万马奔腾不起尘"的绝境之中,很难想象竟会孕育出一个具有前景的产业基地。

«——【·无心之举变牧场·】——»

为此,工程团队采取了一项有效而巧妙的措施:先在荒漠上撒播一层草籽。

然后在光伏电站周围种植一圈耐旱耐盐碱的植被,如沙棘、柠条等,以形成天然的固沙障碍。

虽然这片土地素来干旱缺雨,但工人们精心管理、人工增加灌溉,再加上电板遮阴和水珠凝聚的小气候效应,居然令草籽得以迅速生根发芽。

几个月后,原本光秃秃的沙地上绿意盎然,连片的植被将发电场地紧紧包围,成功遏制了风沙的入侵。

原本为了固沙而撒播的草籽,长成参天大草后遮蔽了阳光,影响到电板吸收光能。

这些茂密的杂草如果不加以控制,不仅会妨碍发电效率,还可能缠绕堆积在电板底部,对设备安全造成隐患。

人工修剪虽可暂时解决问题,但工作量巨大,且难以从根本上杜绝杂草丛生。

正当工程团队为草料问题伤透脑筋之时,塔拉滩的牧民们被这片人造绿洲所吸引,重新踏上了回归的道路。

由于多年的滥垦滥牧,加之气候干旱,他们原本的牧场早已一度失去了大部分草料。如今看到这里青草茵茵、生机盎然,顿时熠熠生辉的眼神都说明了一切。

工程队见状,唯有将"将祸为福"——他们开放了部分区域,欢迎牧民们牵着羊群进驻,就地取草。

于是,成群的羊儿就在光伏电站下吃草、游荡,既解决了草料过剩的困扰,也为当地剩余的牧民生计开辟了新的出路。

«——【·完美结合·】——»

这种"光伏羊圈"的做法,不仅让双方受益,更促成了一种能源与畜牧业的协同共赢新模式。

羊只的存在,正好满足了控制杂草生长的需求。羊群啃食摇摆的行进方式,能确保草坪被修剪得整整齐齐,避免草料滋生过多、缠绕在电板底下。

它们甚至可以借助自身的粪便,将养分返还给土地,促进一些牧草的生长循环。

与此同时,光伏电站闲置的地面成了理想而便利的牧场。电板的底部遮阴效应能够避免过度日晒和降水蒸发,使草料无论在盛夏还是干季都能保持郁郁葱葱的生机。

草地间的过道,正好给羊群以舒适宽敞的活动空间即便在狂风肆虐的日子,羊群也能在电板投下的阴凉庇护下安全地吃草赶路。

工程队和牧民之间渐渐培养出一种相互信任和合作共赢的关系。科技进步和畜牧传统在这里不期而遇,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生态和谐之路。

虽然塔拉滩终年日照充足,但如何存储过剩的光能并稳定供电输出,依然是光伏发电面临的一大挑战。

为此,工程团队采用了大型储能电池组和抽水蓄能电站双管齐下的创新方式。

抽水蓄能是利用电网富余电能将水抽到高处水库蓄存,等到供电紧张时再将水重新释放,通过水力涡轮发电机发电输出这种方法不但可再生、无污染,储能效率也高达80%左右。

塔拉滩光伏电站就在临近山体修建了一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白天,光伏板吸收的阳光能量不仅为光伏电站供电,也为抽水电站蓄能。

夜晚或阴雨天,抽水电站则释放这些存储的水力,继续保持供电不间。大型电池组也是收集过剩光能的绝佳解决方案,可确保光能电力的及时调节和输出。

如此一来,塔拉滩光伏电站便可随时随地稳定向电网输送绿色动力,有效解决了可再生能源供给不稳定的痼疾。

总之,塔拉滩光伏电站的成功运营,标志着中国在发展清洁能源、实现能源转型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可再生能源已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正在切实改变人类发展模式的新兴力量。

光伏发电、风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技术随之应运而生作为光伏发电的典范,塔拉滩电站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0多万吨,相当于种植2600多万棵树木。

与此同时,它还缓解了当地的沙尘暴和荒漠化问题,平添一片绿洲,造福生态系统的整体改善。

这种结合可再生能源与生态建设的新型发展模式,正是解决资源有限与环境压力的有效出路。

随着更多地区和国家加入绿色革命行列,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将变得越发光明灿烂。

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区域,青海如今正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中国乃至全球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典范。

基于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和地热等绿色资源,这里未来有望成为继硅谷之后,世界上又一个新兴的清洁科技高地。

塔拉滩的绿色崛起,见证了人类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经人们对待自然总是一种掠夺和破坏的心态,追求高度工业化时代的经济腾飞,却在无意中遗弃了赖以生存的生态家园。

而在塔拉滩,科技与自然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融合人类利用现代尖端技术,合理开发和利用了这片区域的光热资源,既没有破坏环境,反而达到了修复和改善生态的目的。

传统畜牧业与光伏能源项目携手并进,缔造了一种全新的产业模式,原本被认为是"绝境"的荒漠地带,竟开启了无限的生机与希望。

科技赋予自然以新的生命力,与此同时,自然的馈赠也让科技真正造福于世。

«——【·结语·】——»

这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境界——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注重保护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在工业与自然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与共赢之道。塔拉滩的成功实践,昭示着地球村民们终将开启一个绿色、环保、和谐共生的全新未来。

人与自然的联系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维护好这份独一无二的家园就是对子孙后代最大的负责。

只有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社会才能真正走向持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信息来源:

  1. 中国新闻网 《青海塔拉滩:从荒滩到全球最大光伏发电园区》2023-11-22 15:38

  1. 中国绿色时报 《青海海南:以光伏治沙推动绿色发展》 2023-10-3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日照   草籽   电板   草料   光能   青海   羊群   荒漠   牧场   电厂   乌龙   电站   意外   能源   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