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手机元年,智能手机被“颠覆”了吗?

国产手机发展不过20多年,自2018年智能手机市场持续低迷以来,闯入的AI如同“鲇鱼”般激起了手机厂商的“斗志”。

文 王雅迪 石丹

ID | BMR2004


“AI手机不是噱头,而是行业大势所趋。”3月11日,OPPO高级副总裁、一加科技创始人刘作虎坦言,过不了三个月,那些不相信的友商们肯定都会跟进。


实际上,正月初九,新年开工第一天,OPPO便率先宣布手机行业将进入“AI手机元年”;2月20日,OPPO举办了AI战略发布会,展望了由AI驱动的手机革新和生态重构的新趋势。


国产手机发展历史不过20多年,自2018年智能手机市场持续低迷以来,闯入的AI如同“鲇鱼”般激起了手机厂商的“斗志”。


魅族也宣布将通过三年的生态布局和技术沉淀,逐步完成All in AI的愿景,同时,将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的开发。魅族相关负责人向《商学院》记者表示,考虑到新老用户的过渡需求,原魅族 Flyme、Flyme Auto、Flyme AR、MYVU、PANDAER以及无界智行业务的用户体验及服务将不会受到影响。


智能手机向AI手机转型渐成趋势,此前,华为、荣耀、小米等品牌都已在手机端部署了大模型。那么究竟什么是AI手机?它与以往的智能手机有何不同?跨入行业发展的第三阶段,漫威宇宙中不再拘泥于手机形态的智能设备是否会诞生?未来用户获取服务是否不再需要APP作为入口,而仅仅通过一个硬件、一句语音指引即可?这样的“明日设备”是否会再次重塑产业格局?


01

智能手机,束发再回首

如今手机行业进入新的阶段,要使手机真正成为聪明的助手,即AI手机或智慧手机。


1973年4月3日,世界上第一款商用手机摩托罗拉DynaTAC 8000X面世。当时,这款手机重达2磅(约907克),通话时间半小时。如今的智能手机重量普遍在100克到200克之间,最长通话时间早已超过半小时,甚至达到10小时以上,实现这种质的飞跃仅仅用了50年时间。


国产手机的发展时间更短,1998年,中国第一台国产GSM数字移动电话——科健KCH-2000诞生,由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科健公司开发,它也是第一代国产手机中唯一带有国字号企业光环的公司。彼时,手机还只是简单的功能机,提供基本通讯功能,照相、音乐、铃音等现代手机必备的基本功能,尚未被挖掘。


大约17年前,2007年1月,苹果公司发布智能手机iPhone,世界首款智能手机问世。更大的显示面积与更自如的电容屏触摸体验,让滑动触摸与多点触控的交互方式彻底取代了物理按键,手机行业正式进入智能手机时代。两年后,中国也迎来了自己的智能手机。2009年,魅族推出了国内第一部智能手机“魅族M8”,直板的外观设计体现智能手机的标志,附加情景模式、待机图片、日程表、摄像等功能。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暗流涌动,其他国产品牌纷纷推出安卓机型,中兴、华为、酷派和联想四家合成“中华酷联”载入史册。


这一年,中兴推出全制式40余款3G终端产品,成就“中国3G第一品牌”;华为推出了首款智能手机华为U8220;酷派选择放弃自有手机操作系统和Windows CE平台,全面转型做基于安卓系统的手机;联想则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出Ophone手机,价格近5000元,直指苹果iPhone。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Suppli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国内手机市场销量2.4亿部,同比增长8.2%。其中,中国企业在本土市场的销售量1.2亿部,占整体市场份额的50%。国产智能手机的大门之所以在这一年开启,与3G网络的开通有直接关系。2009年1月7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获得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中国正式进入3G时代。中国4G元年则经历了四年多的沉淀,2013年底,4G牌照发放,中国移动互联网迈入4G高速时代。


与3G带来的涌现一般,作为载体的各种4G终端也在短时间内爆发性放出,如iPhone5S、三星GT-N7108D、天语大黄蜂4G等。随着2014年运营商补贴削减和移动互联网兴起,国产手机从“中华酷联”进入“华米OV”(华为、小米、OPPO、vivo)时代。


2014年,小米推出的2S手机“一战封神”,凭此当年手机销量达6112万台,同比大增227%,含税收入743亿元,成功登顶中国市场份额第一。与小米的互联网思维不同,OPPO和vivo则发力线下。2015年第二季度开始,中国市场TOP 5切换成华为、小米、OPPO、vivo、苹果,至今整体格局变化不大。


从2009年中国推出首款智能手机至今,已过去近15年时间,品牌内卷厮杀的背后是智能手机不断丰富的应用体验。它在显示面积与交互上取得了进步,造就了应用商店与丰富的应用生态。例如,由微信等应用构成的手机端即时通讯网络汇聚了多种网络服务,打车、外卖、电商购物等应用使手机逐步取代PC,成为用户互动的重要方式。


独立IT分析师付亮向《商学院》记者表示,智能手机解决的是上网问题,如今手机行业进入新的阶段,要使手机真正成为聪明的助手,即AI手机或智慧手机。新的变化在于手机正逐渐变得越来越聪明,具备一定的学习功能。


02

AI手机:重新定义的“iPhone时刻”

真正的AI手机是可以发展、进化的,它们搭载的是个人化的操作系统。


2024年被业内视为“AI手机元年”,OPPO创始人兼CEO陈明永直言,AI手机时代将成为继功能机、智能手机之后,手机行业的第三阶段。在迎接又一个“iPhone时刻”之前,如何定义AI手机与智能手机的不同成为焦点。


OPPO将AI手机定义为具有四大能力,即能够高效地利用计算资源,以满足AI时代下生成式AI计算需要;能敏锐地感知真实世界,了解用户与环境的复杂信息;需要拥有强大的自学习能力;还将具备更充沛的创作能力,为用户提供持续的灵感与知识支持。


付亮指出,AI手机应该越来越个性化,虽然两个人的手机型号相同,但使用习惯不一样,呈现出来的功能或显示就有差异,是一种个性化的人机交互。例如,它可以根据你的需求,对部分功能进行前置或隐藏显示,这样针对同款手机的界面,每个用户都不一样,系统会通过学习自我优化和调整。


简单来说,正如OPPO指出的,AI手机将智能体嵌入操作系统中,以AI大模型能力和智能化的服务与控件全方位赋能操作系统,进而让手机具备高效的自动化任务能力、强大的创作能力与专属的个人服务能力。这也是AI手机区别于传统智能手机的关键所在。


第一次将AI人工智能技术带到手机上的是荣耀,2016年12月,荣耀Magic推出其搭载的Magic Live系统拥有自然语义理解、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决策系统和推荐系统,具有诸如工作助手、购物助手、旅行助手等人工智能服务。荣耀Magic因此成为了“拓荒者”,将AI技术带入手机。


彼时,荣耀还未从华为独立出来,首款人工智能交互引擎的诞生与华为“2012实验室”关系密切。据报道,“2012实验室”的名字来源于2009年上映的同名电影。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观影后,认为未来信息爆炸会像数字洪水一样,华为要想在未来生存发展,就得构造自己的“诺亚方舟”。该实验室主要负责AI技术的研究,耗时四年的研发后,Magic Live智慧引擎问世。


一年后,2017年9月2日,华为发布了世界上首款手机AI芯片——麒麟970(Kirin970),并于同年10月份搭载于Mate 10亮相。该芯片最大的特征是设立了一个专门的AI硬件处理单元——NPU(神经元网络),用来处理海量的AI数据。


据悉,以往的手机芯片普遍是以CPU(中央处理器)/GPU(图形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为核心的传统计算架构,这种架构难以支持AI海量数据计算。华为麒麟970首次集成NPU采用了HiAI移动计算架构,其AI性能密度大幅优于CPU和GPU。


华为这一举措给手机厂商带来了新概念和新灵感。据不完全统计,Mate 10发布后的半年时间里,主打AI功能的新机型便爆发数十款,除了荣耀Magic系列,还有荣耀V10、三星S9、vivo X21、努比亚Z17等。AI芯片是产品研发的算力“心脏”,这为AI手机的到来奠定基础。


近日,荣耀CEO赵明公开表示,“很多厂商对于AI手机的概念存在误解,能够提供生成式AI能力的手机并不等于AI手机,甚至相去甚远,真正的AI手机是可以发展、进化的,它搭载的是个人化的操作系统,它真正懂用户,而且每个人的AI手机都能提供千人千面的不同体验。”


这也区别了AI手机和以往手机的AI,以往AI技术在手机上的应用已开始找到合适的落地场景并实现了应用层面的普及,例如影像、游戏、视频等应用的运行。这类手机应用的多是分析式AI,也被称为决策式AI,主要是学习数据中的条件概率分布,根据已有数据进行分析、判断、预测,这些AI技术更多地只是在某一特定应用或场景中实现了体验层的升级。


AI手机则注重学习能力,正如荣耀近期提出的AI手机战略,即做端侧AI、平台级AI,用AI来重构操作系统。端侧AI是在终端设备上进行的轻型模型运用,如通过手机、笔记本电脑、XR头显和汽车等终端设备来运行AI计算和推理工作。


云侧AI则是把采集到的声音和视频等数据汇聚到云端中心侧进行后续处理,在数据云端汇集训练,模型通用性强,ChatGPT、文心一言等大模型就是典型的云侧AI应用。


相较于云端AI,端侧AI在保护用户隐私安全、无需联网、高速低延迟等方面具有优势,而手机所具备的移动便携性、个人专属化、多模态感知以及通信计算能力,让它成为端侧AI应用普及的适配载体。目前,不少手机厂商试图采取“端云协同”策略, 憧憬新时刻。


03

All in AI,影像处理暂为焦点

AI影像处理仍是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也是最容易展现AI优势并被消费者感知到的智能升级。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2月份,便有OPPO、荣耀、魅族、小米、真我realme等多家手机厂商高调推出自己的AI手机产品,或提出AI手机战略。


春晚广告期间频繁亮相的OPPO Find X7被OPPO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首款AI手机”,AIGC消除技术、AI通话摘要、小布助手是其主打的三个体验;小米14 Ultra提供“超级抓拍”和“超级底片”功能,并将AIGC技术首次应用在计算摄影领域;魅族首款开放式AI终端——魅族21 PRO对所有大模型平台开放,向开发者提供系统权限、API文档,并开放处理器的AI算力,让开发者拥有充分的自由度,从而实现更多创新功能和应用服务的开发。


真我realme相关负责人向《商学院》记者透露,3月份,真我GT5 Pro会率先升级AIGC消除这一先行AI功能,这只是一个开始, realme会在AI领域有持续的发力和声量。


华为目前虽未推出AI手机产品,但最新发布的华为Pocket 2支持首创的AI云增强技术。该技术背后是一套复杂的云端算法,拥有亿级参数的大模型能够捕捉并恢复图像中隐藏的细节。无论是一小群人的合影还是几十人的大合照,每个人都能通过这项技术变得突出。目前,该功能支持华为Mate 60 Pro、Mate 60 Pro+和Mate X5等机型。


从目前各厂商的发力点不难看出,AI影像处理仍是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也是最容易展现AI优势并被消费者感知到的智能升级领域。以OPPO开年打响的AIGC消除技术为例,背后是其第一次在端侧部署约70亿参数的安第斯大模型与AI芯片的耦合。


OPPO内部员工白松向《商学院》记者表示,这一技术可以为用户省去下载第三方处理软件的步骤,目前第三方软件都需要把图片导入再进行处理,对图片质量存在损害。用手机最原生的图片直接处理,操作起来也更便捷。


OPPO AI中心产品总监张峻透露,OPPO积累了三年的人和动物图谱、数据、训练,因此才能真正做到发丝级的抠图效果,它不会有锯齿,这是数据积累带来的结果。消除技术则是本身与3D引擎厂商Unity合作多年,在视觉算法上积累了很长时间,因此可以做到支持120种物体的识别,至少敢说现在市面上的AIGC消除没有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记者从OPPO处了解到,针对AI手机对端云协同能力的新需求,OPPO为自研的安第斯大模型推出了三级部署策略,可根据使用场景和网络状态做智能分流,智能调用不同模型。Titan超大模型基于云端部署,Turbo大模型基于端云联合部署,Tiny轻量模型基于本地端侧部署,即使离网也可以正常运行。


端侧AI手机应用的发展离不开头部芯片厂商带来的先进硬件和软件技术,移动芯片的生成式AI能力决定了手机端侧AI能力的上限,各芯片厂商也在加紧布局。


联发科已与多家手机厂商建立了深度合作,共同推动生成式AI在手机端侧的落地应用。如联合vivo在vivo X100系列手机上落地端侧70亿参数大语言模型,并在端侧实验环境跑通130亿参数模型;高通推出的全新高通AI?Hub,为开发者提供全面优化的AI模型库,支持跨骁龙和高通平台部署,方便开发者为不同平台打造AI应用。


与小米今年“稳健进取”的整体运营策略不同,以OPPO、魅族等为代表的手机厂商在AI方面的步伐更为激进。魅族曾开启了国产智能手机的序幕,2022年被吉利收购以后,经过两年的团队磨合、资源配置、产品布局以及相关技术的预研,魅族宣称目前已具备向AI领域全面转型的能力。然而,All in AI 能否为“魅族们”带来新篇章,故事并不好讲。


04

AI故事可讲 产业格局难破

手机厂商需要新故事来提振消费者换机的需求意愿,AI的到来让它们看到转折新机遇。


IDC发布的《全球手机季度跟踪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3.2%至11.7亿部,这是十年来最低的全年出货量,但下半年的增长巩固了2024年的复苏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7363万部,同比增长1.2%,在连续同比下降10个季度后首次实现反弹,但市场表现仍明显低于预期。


不论从国内还是全球市场来看,智能手机都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低迷,手机厂商需要新故事来提振消费者换机的需求意愿,AI的到来让它们看到转折新机遇。但手机厂商若想通过AI手机实现全面智能化的升级并不容易,它不仅仅在硬件上加入了AI芯片,更重要的是要探索AI技术与手机硬件、操作系统的深度融合,其难度和复杂性远超想象。


付亮表示,AI手机理解用户需求的转变包括两部分,一是手机开发商在收集了大量的用户使用习惯以后,需要训练手机对整体使用环境的感知能力;二是在统一训练数据以后,还需要进行个性化感知,因为用户需求各异,若让手机真正成为个人助理,更深刻地理解用户的使用习惯,需要时间研发,也是有待突破的难点。


这种改变与突破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应用程序的开发来看,AI手机时代不仅要考虑在应用商店的上架要求,还要考虑如何接入手机厂商的AI大模型里。同时,手机若要运行高参数量的AI大模型,并保证APP运行流畅,对于运行内存容量的要求不容小觑。


OPPO方面表示,16GB RAM(内存)将成为新一代AI智能手机的基础配置,SoC(系统级芯片)以外的硬件需要一同配套升级,如16GB的RAM对于新一代AI智能手机则属于最低配置。


真我realme相关负责人认为,适配不同手机厂商的AI能力,开发者需要了解不同手机厂商所支持的AI接口和能力;遵守应用商店政策,应用上架过程可能变得更复杂,特别是涉及到AI功能的审核可能更为严格;此外,用户隐私保护、实现无缝集成、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等难点在后续AI的发展过程中,都需要开发者和企业甚至整个行业共同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大模型需要理解用户,手机厂商也需要理解用户,当这两个需求碰撞在一起时,才能真正提升手机的聪明度,高投入低产出的问题需要正视。刘作虎坦言,OPPO在投入上,把AI作为手机下一个时代最重要的战略,没有设置上限。


在白松看来,至少在短期内,手机厂商会把大模型作为自带的卖点功能,相当于手机整体的价值出售给用户,撬动终端价格,不太可能针对某个具体功能做增值收费。


魅族方面坦言,大模型投入非常巨大,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DNA和能力,要找准自己的定位。魅族定位是做开放式AI平台,通过AI的能力把硬件的权限和能力赋予给服务商。比如,通过接入美团,当外卖小哥上门的时候,如果你在打电话,就不用回复,点一下AI便可以告知外卖员,“你把我的东西放门口就行了,我现在忙着。”


据了解,为了吸引全球大模型团队参与AI生态的建设,魅族将邀请所有有兴趣的团队在其开放平台上开发大模型应用。同时,还针对月活跃用户数最高的大模型应用团队特别设立100万元人民币的激励机制,激发全球大模型团队的创新活力。


ICT行业独立分析师孙永杰向《商学院》记者表示,AI手机时代对于二线品牌来说会面临更大挑战,它们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差距,而AI的应用更似“锦上添花”,惟有先把手机本身的技术创新做好,才能在锦上添花的AI上有所建树,毕竟最终智能手机比拼的还是终端的整体技术实力。


据Gartner机构预测,生成式AI智能手机要到2027年才会促进智能手机需求的增长。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认为,在没有任何突破性应用的情况下,用户不太可能为生成式AI智能手机支付额外的费用。


正如付亮所说,AI手机的早期发展定位于3000元以上的中高端机型,否则难以支撑起强大的性能,荣耀、OPPO等早早布局高端手机市场的厂商仍可能是主力军。从国产手机品牌来看,华为、荣耀、小米、vivo、OPPO的TOP5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


(应受访者要求,白松为化名)


来源 | 《商学院》杂志2024年4月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三星   智能手机   华为   荣耀   手机   元年   手机厂商   模型   能力   用户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