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晓琳:退休5个月,在美国儿子家死去,临终26字遗言让人泪奔!

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名人故事!

前言:

她是常青树《今日说法》的创始人

是“金话筒金奖”的提名者,

是撒贝宁的“恩师

凭借着严谨认真的主持风格,被誉为“铁面佳人

没错!她是全面发展的央视一姐肖晓琳。进入央视这29年里,担任了《观察与思考》《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多项节目主持人

我想着等到退休了,就补偿补偿我的儿子,再和老伴一起看孙子……

这是肖晓林生前简单而朴实的愿望,却未能圆满……

直到现在,许多人都无法相信曾经的央视金牌主播肖晓林,竟以这样的方式离世……

死前留下的26字遗言,更是肖晓林一生换来的感悟!让无数人泪目!

那么26字遗言是什么?

又为什么说是肖晓林一生的感悟?

书香世家的英才路

肖晓林,湖南长沙的骄子,于1962年诞生在一个文化氛围浓重的家庭。他的父母,作为湖北大学的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以身作则,为她营造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成长环境。肖晓林自幼便在学校里长大,伴随着书声琅琅,他的心灵也得以滋养和启迪。

家中的书籍堆积如山,琳琅满目,每一本都承载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在这样的熏陶下,肖晓林从小便热爱学习,每当从学校归来,他总是迫不及待地钻进自己那间“专属的图书室”,沉浸在书海中,与文字为伴,与知识共舞。

父母在闲暇之余,总是耐心地为他普及各种知识,时而一起探讨书中的故事,时而共同写下观后感。对于外语书籍,他们更是逐字逐句地翻译给他听,让他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学习。

在这样的教育下,肖晓林逐渐展现出了过人的语言天赋。他不仅能够流利地说一口英语,而且作文水平也大幅提高,文字间透露出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

父母为肖晓林精心规划的未来,是希望他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传承知识的火炬,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而肖晓林也始终紧随父母的步伐,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敬畏,不断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

小小播报梦扎根

进入初中后,校园广播站开始了播报员的招募,肖晓琳心想着,学业日渐繁重,或许参与其中能稍作放松。然而,她未曾预料到,正是这一念头,悄然间改变了她的人生航向。她勇敢地加入了校园广播站,从此成为了一名小小的播报员。

自此之后,她的业余生活多了一项新内容:聆听广播,细心模仿,再到自如表演……日复一日,她不断地练习,不断地进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肖晓琳渐渐发现,她竟如此享受这一过程。那种通过声音传递信息、触动人心的感觉,让她心生向往。于是,成为一名真正播音员的梦想,在她的心中逐渐变得清晰而坚定。

然而,当时的社会对播音员这一职业充满误解,甚至带有贬低的色彩,称之为“肉喇叭”。而且,相较于教师职业,播音员在薪资和社会地位上的差距显而易见。一心希望她能成为人民教师的父母,最初对此自然持反对态度。

面对父母的担忧,肖晓琳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爸爸,之前我确实想过追随您的脚步,成为一名辛勤的园丁。但这次,我想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她的父母都是明理之人,看到女儿如此坚定,最终选择了支持她的选择。

为了实现播音员的梦想,肖晓琳深知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和学习。因此,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


面对招生老师的关切和惋惜:“你的成绩足以进入更好的学校,有更多优质的选择!现在还来得及改变志愿。”肖晓琳微笑着婉谢了老师的好意。

她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播音的梦想。因此,她坚定地选择了自己的道路,踏上了通往梦想的征程。

大学期间为梦奋战!

在大学的日子里,肖晓林始终保持着对学习的满腔热情与坚定执着,她日以继夜地投身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勤奋刻苦,毫不懈怠。

其他同学纷纷外出游玩、享受恋爱的甜蜜时,肖晓林却拒绝了所有的诱惑,依然埋头苦读,专心致志。她的生活简单而规律,每天从宿舍到教室,再到图书馆,三点一线,日复一日,但她却乐在其中,毫无怨言。

在别人眼中,这样的生活或许显得单调乏味,但肖晓林却乐此不疲。她心里一直有个声音在激励着她:“要去电视台工作!”这个梦想是她前进的动力,也是她坚持下去的信念。

对于肖晓林而言,平舌音和翘舌音发音不准是她面临的一大挑战。为了克服这一短板,她每天投入大量时间进行片段阅读练习,甚至不惜以零薪资寻求实习机会,只为能够在实际操作中锤炼自己的发音水平。

她的努力与付出,老师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于是,她被推荐到了动画片配音组,那里对配音员的要求极高,需要咬字清晰、语速舒缓。面对这样的挑战,肖晓林并未退缩,而是更加起早贪黑地练习,一遍又一遍地从录音中找寻自己的不足,不断地调整和改进。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发音逐渐有了明显的改进,变得更加准确、流畅。

逆境铸辉煌,梦想照进现实

大学毕业后,肖晓林凭借出色的表现被北京电视台一眼相中,准备签下这位才华横溢的新人。然而,在入职前,她却不幸遭遇了一场大病,导致签约事宜暂时搁浅。但肖晓林并未因此放弃对专业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她带着满腔热情回到了湖南的怀抱。

在湖南,肖晓林在地方卫视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那时,长沙的广播电视台刚刚成立,条件简陋,一张板凳、一张跛脚的三条腿桌子便成了他坚守的阵地,陪伴他度过了无数个日夜。

然而,肖晓林并未被艰苦的环境所打倒,她一人承担起收集资料、编纂定制、前台讲说的全部工作,用勤奋和才华书写着自己的主持人生。

经过日复一日的磨练,肖晓林的工作水平越来越高,逐渐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和喜爱。不久后,她成为了电视台第一个签约的实习主持人,踏上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家庭事业双丰收,追梦路上幸福相伴

值得一提的是,在湖南广播电视台这个舞台,肖晓林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才华,还邂逅了自己的终身伴侣。据传,她的丈夫与她算是青梅竹马,两户人家在孩童时期就已相识。后来,因为肖晓林外出学习,两人的沟通才逐渐减少。

然而,缘分总是奇妙的。当肖晓林毕业回到家乡,两人再次相遇,仿佛前缘未尽,重新点燃了彼此心中的情感。丈夫的体贴与支持让肖晓林倍感温暖,她主动承担起家务琐事,成为肖晓林追梦路上最坚强的后盾。

不久后,肖晓林生下了一名可爱的男婴,家庭升级为幸福的三口之家。尽管有了孩子,但丈夫依然毫无怨言地承担起照顾孩子的重任,让肖晓林能够安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甚至在肖晓林月子还没做完的时候,她就再度回到了岗位上,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样的家庭支持,让肖晓林在事业上更加得心应手,也让她的人生更加充实和美好。

追梦路上有温情,家庭支持成动力

肖晓林渴望在传统播音的基础上融入新的元素,为播音界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在长沙电视台工作两年后,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前往北京深造读研,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然而,这一决定却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孩子还这么小,需要妈妈陪伴,怎么可以抛家舍业放任儿子和丈夫不管呢?”面对家人的质疑和担忧,肖晓林内心充满了挣扎和矛盾。

但幸运的是,她的丈夫一直坚定地支持着她:“尽管为了你的梦想去飞吧,一切都有我呢!”

小小林心中涌动着对丈夫的深深感动,她回想起自从结婚以来,家务琐事从未沾手,更未能好好陪伴丈夫和儿子共享一餐温馨的时光。这份愧疚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让她决心改变。她默默发誓:待这段忙碌的日子过去,定要全心全意地陪伴他们,让家充满欢声笑语,让爱意在每一餐中流淌。

深入实地探民情,以笔触绘真实世界

肖晓琳踏入中国社科院新闻系的大门,他深知作为新闻人的责任与担当。她不再满足于纸上谈兵,而是决心走出演播室,深入实地,用脚步丈量真实。于是,他率先垂范,带领团队奔赴西北最贫困的地区开展调研工作。

在调研的日子里,肖晓琳遭遇了形形色色的生活场景。他目睹了失去双亲、尚待哺育的孤儿无助的眼神,见证了失明老人摸索前行的艰辛,也感受到了瘫痪独居老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这些经历让他与基层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深刻体会到了他们的酸甜苦辣。

那些日子里,肖晓琳与当地人同吃同住,饿了就以玉米充饥,困了就躺在玉米杆上休憩。这段艰苦而难忘的时光,让他对基层人民的苦楚有了切身的体会,也让他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触动。

回到繁华的北京后,肖晓琳开始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付诸笔端,撰写成一篇篇观察笔记。这些珍贵的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也为他日后主持《观察和思考》节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明白,正是这些付出与努力,让他能够在节目中更加深入、更加生动地展现基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引发观众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然而,肖晓琳的身体却在不知不觉中发出了警告。长期的过度劳累、饮食不规律和作息失调,使得他的肠胃健康逐渐恶化,但他却浑然不觉,这些隐患已经悄然埋下了病痛的种子。

辉煌事业史

1988年,肖小林踏入了《观察和思考》栏目组,这一待便是七年的光阴。他倾尽全力,将节目做得风生水起,深受观众喜爱。然而,工作的繁忙却让他无法抽出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和照顾儿子。

每当夜幕降临,儿子总是守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的妈妈,不愿入睡,只盼着她能早点回家。那份对母亲的思念和渴望,让人心疼不已

不久后,肖晓琳又远赴美国进修工作,这使得儿子对母亲的思念更加浓烈。他整天嚷着要妈妈,那份对母爱的渴望几乎让人心碎。

幸好,有丈夫在家耐心引导,用爱和关怀填补了母亲缺席的日子。他的循循善诱,让似懂非懂的孩子逐渐理解了母亲的辛苦和付出,才不至于让孩子对母亲产生怨恨。

从美国深造归来的肖晓林,未曾稍作休息,便毅然投身于全新的普法栏目《今日说法》的创建与主持工作中。他身兼数职,既主持节目,又专注于栏目的内容策划,甚至还亲自为节目选拔主持人

在主持人的选拔上,肖晓林慧眼识珠,一手提拔起了张绍刚和撒贝宁这两位日后的主持界翘楚。他的眼光独到,对人才的发掘与培养有着极高的敏锐度和洞察力。

随着《今日说法》的顺利提上日程,肖晓林更是快马加鞭,投身于《讲述》栏目的制作,同时还参与了《焦点访谈》和《半边天》等多个重要栏目的制作工作。他的勤奋与敬业,让每一个与他合作的人都深感敬佩。

在2001年那个辉煌的时刻,已经步入人生成熟阶段的肖晓林,终于站上了“金话筒奖”的领奖台,她的辛勤付出与卓越才华得到了行业的认可。

然而,面对荣誉,肖晓林却心怀愧疚:“作为主持人,我或许还算合格,但对于孩子、丈夫和家庭,我深感亏欠。”她的言辞中透露出深深的自责,因为工作的繁忙,她竟然连孩子就读的班级、教室,甚至班主任是谁都不甚了解。

丈夫为了支持她的事业,也放弃了升迁加薪的机会,默默地在背后付出。这一切,肖晓林都铭记在心。

如今,她所负责的栏目已经步入正轨,肖晓林也开始努力回归家庭。除了必要的节目录制和活动安排,她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陪伴家人。每当下班回家,看到丈夫和儿子笑容满面地迎接她,她的心中都充满了温暖与幸福。这一刻,她深感家庭的温暖和爱的力量,也让她更加坚定地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每一刻时光。

发现癌症

如今,肖晓琳依然坚守在荧屏前,用他那富有磁性的声音和卓越的才华,传递着积极向上的能量。然而,对于他而言,荣誉与光环早已不再是生活的重心,那些与家人共度的平凡而温馨的时光,才是他心中最珍贵的宝藏。

曾经,肖小林的家庭生活洋溢着欢声笑语,充满了其乐融融的氛围。有人曾质疑他,为了家庭放弃事业是否值得,是否心有不甘?但肖小林总是坚定地表示,他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因为他深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家人和家庭更加重要,他们是他生命中无可替代的宝贵财富。

岁月如梭,转眼间,肖小林迎来了即将退休的日子。他期待着与家人共度更多美好的时光,享受天伦之乐。然而,命运却在这个温馨的小家庭充满欢声笑语、一片祥和之际,突然投下了阴影。

一天,肖小林下班回家的路上,突然感到腹部传来阵阵剧痛。她强忍着疼痛,给丈夫打去了电话。起初,她以为只是吃坏了肚子,打算在家休息片刻便能缓解。然而,随着夜幕的降临,疼痛却愈发剧烈,几乎让她无法忍受。丈夫见状,心急如焚,立刻带着她赶往医院。

然而,医生的诊断结果却如同晴天霹雳,让肖小林瞬间陷入了绝望。她被确诊为直肠癌晚期,由于发现得太晚,病情已经十分严重。这个消息对于肖小林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她原本期待着退休后能够安享晚年,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却没想到命运会如此残酷地捉弄她。

2018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肖小林做出了退休的决定。在年会的舞台上,她微笑着与昔日的同事挥手告别,然而内心深处,却明白这将是她最后一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

远赴美国治疗

为了母亲能得到更先进的治疗,远渡重洋的儿子特意将肖小林与丈夫接到了美国。然而,命运的残酷却如一把利刃,无情地割裂了他们的希望。尽管医学不断进步,但癌细胞的肆虐却仍让人束手无策。肖小林只能无奈地面对现实,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生命在无情的病魔面前逐渐消逝。

在病痛的无情折磨下,肖小林坚强地支撑了五个月。她的丈夫看着她日渐消瘦的脸庞,心中的痛苦难以言表。而肖小林也在无尽的后悔中挣扎,她后悔没有更早地关注自己的健康,才导致了如今的悲剧。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肖小林留下了一段深情的话语给那些一直支持她的观众和粉丝:要宣传,不要像我一样忽视健康,你们健康长寿,我就在,感谢你们

她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健康,不要像她一样忽视身体的警告。她感谢大家的陪伴与支持,并希望大家能够珍惜生命,健康长寿。


结语:

肖晓琳,这位对播音事业倾注了全部热情与生命的艺术家,用她的一生诠释了对梦想的执着与追求。她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她在播音领域的卓越成就,更在于她那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然而,她用生命的代价,也让我们深刻领悟到了一个真理:健康,才是生命的第一要素。

肖晓琳的遗憾,是对健康的忽视,是对生命的轻慢。她用生命换来了这样的人生感悟,让我们深感痛惜,也让我们警醒。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我们不能忘记身体的需要,不能忽视健康的警告。因为,没有健康,一切的成功与荣耀都将化为乌有。

因此,让我们铭记肖晓琳的教训,珍惜自己的身体,关爱自己的健康。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我们才能更好地追逐梦想,更好地享受生活。愿我们都能保重身体,健康长寿,活出一个充实、美好、无憾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儿子   遗言   临终   坚定   家人   丈夫   父母   心中   梦想   家庭   健康   工作   肖晓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