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宝宝牙齿长得好,这些误区要避开!

来源:【郴州日报-郴州新闻网】

0 3岁是婴幼儿人生的起始阶段,此时他们的口腔会发生变化:从无牙到20颗乳牙全部长齐。下面具体聊聊如何从小做好口腔保健。

喂养习惯良好,有利于口腔健康

母乳是婴幼儿最好的天然食品。相较于配方奶粉和混合喂养,纯母乳喂养的孩子患龋病(俗称虫牙、蛀牙)的危险性相对较低。

孩子1岁以后,最好逐渐减少喂养频次,特别是夜间喂养次数,甚至不再夜间喂养。避免让孩子长时间含着乳头,否则孩子牙齿泡在奶水里,很容易出现龋病。

孩子长期使用奶瓶,不仅易患龋病,还会影响咀嚼功能的发育。因此,孩子1岁后应尽量减少使用奶瓶。起初,在喂含糖液体时,可改用杯子或勺。

喂养姿势不正确可能导致孩子下颌前伸或后缩,形成“地包天”或“小下巴”。正确姿势是将孩子斜向上抱着喂,孩子身体与水平面成45度角左右。用奶瓶喂养时,还要注意选择合适月龄的奶嘴,避免孔洞大小不合适,导致孩子无法使出“吃奶的力气”,不利于口周肌肉骨骼的发育。

纠正不良习惯,避免牙列畸形

使用安抚奶嘴的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牙列畸形或颌骨发育异常。因此,建议孩子在1 2岁时,逐步戒断安抚奶嘴,两岁后要停止使用。

长期吮手指、张口呼吸等不良习惯可能导致牙齿不整齐,如龅牙、小下巴等,不仅影响孩子容貌,还会大大增加牙外伤的风险,因此应尽早纠正这些不良习惯,防范牙列不齐。

呵护口腔健康,父母要重视

清洁口腔,要从孩子出生开始。孩子出生之后,尽管一颗牙齿都没有,家长也应该用软纱布每天擦洗口腔一次。这样做既有助于孩子口腔清洁及早期养成清洁口腔的好习惯,未来不容易排斥刷牙,家长又能及时发现孩子口腔里的新情况。

等孩子牙齿长出后,家长应改用手指缠纱布、指套或小头牙刷每天为孩子刷牙2次。两岁左右的孩子自主意识增强,会要求自己刷牙,但往往刷牙效果不佳。家长不仅要指导孩子独立刷牙,还需要在小孩刷完后,再帮其彻底清洁一次。另外,家长要培养孩子睡前刷牙后不再进食的习惯。

孩子乳牙完全萌出后,就需要家长用牙线为其清理牙缝。因为单纯通过刷牙是不能有效清洁牙缝处的,长此以往,这里就会藏污纳垢,成为乳牙最容易发生龋病的地方。特别强调一下,正确使用牙线,并不会导致牙缝增大。

一些研究表明,龋病是可以在母婴间“传播”的。“传播”指的是致龋菌由家长传至婴幼儿,唾液是实现这种传播的媒介。因此,婴幼儿的看护人应注意:避免嘴对嘴亲吻孩子或用嘴巴接触孩子的奶嘴;不要把勺子放到口中试温再喂孩子或嚼碎食物后喂给孩子;奶瓶等喂养器具要经常清洗消毒;关注自身的口腔卫生,莫把致病菌“传播”给孩子。

孩子口腔保健,千万别忽视

家长应该在孩子第一颗牙齿萌出后6个月内,尽早带其去医院接受第一次口腔检查。让医生查看孩子牙齿及颌面部的发育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口腔保健指导。

氟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摄入适量的氟化物可以减少牙齿的溶解度和促进牙齿的再矿化,预防龋病的发生。第一颗乳牙萌出后,家长要使用含氟牙膏为孩子刷牙。

一般孩子3 4岁时,家长就可以带其到医院为乳磨牙进行窝沟封闭。这如同给牙齿穿上了一层保护衣,使牙齿容易清洁,免受细菌的侵害,有效预防龋病发生。

来源:健康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段王洁

本文来自【郴州日报-郴州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牙齿   郴州   乳牙   奶嘴   奶瓶   误区   口腔   清洁   家长   习惯   宝宝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