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如何美美与共 秀出美丽经济? - 重振荣光 问策潮州③

潮州的美,是诗意的美,是秀气的美。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工艺美术之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婚纱礼服名城”“中国潮州菜之乡”“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之都”后,潮州再添中国“秀美之城”新称号。这是对潮州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厚植生态底色的认可,也是对潮州做好文旅“精”字文章的赞许。

不过,硬币的另一面是,文化底蕴深厚、文旅活动频频出圈的潮州,在城市治理和环境卫生上让这份美打了折扣;令人叹为观止的非遗精品、工艺美术品多只能在展会供人一观。

将“美丽”转化为“美力”,潮州有必要从市场端着眼创新“潮”式消费品。黄奕强 摄

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城市、美好生活等概念的提出表明,“美”正不断与国家战略相连接,“美丽”正在转化为“美力”,“美的创新”已成为新时代新征程道路上驱动强国建设的新动能。潮州市委十五届七次全会提到,潮州将培育壮大新国潮、宅经济、首店经济、美学经济、银发经济等新业态,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和高收入群体扩大在潮消费。秀美之城如何美美与共,潮州如何以美学经济助力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

以美塑城

问:如何塑造呵护潮州之美?

策:重视顶层设计,挖掘自身美学特色

北京服装学院长聘教授邱晔长期在美学经济、文化产业领域从事研究,在她看来,美学经济是消费端美学需求的凸显倒逼产生的美学生产和美学消费革命,是供给端围绕美学价值的创造建立的一套新的生产函数。美学经济强调围绕不断变化的美学消费需求,创造新的生产关系,形成新的生产意义。简而言之,美学经济是一种“怀揣美好创造美好”的新经济形式,其本质是一种“为人”的经济。

“美学经济为传统的城市、乡村以及地区发展提供了一种‘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崭新发展方式。”邱晔说,在谋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不断改善三者的协调共进,是各地政府面临的难题。美学经济则提供了一种有别于传统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中过分依赖科技赋能产业、单纯以工业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思维。“即以美学资本发展生产力,以美学设计重塑资源,以美学产业促进三产融合,以美学之手汇聚发展合力的系统性美学经济发展路径。”

邱晔还提出,美学经济在驱动地区发展中,除了作为一种战略理念与系统性实践路径,还可以作为一种微观创新,融入并嵌合在城市规划和居民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

一座舒适宜居、别具一格的现代城市,一定有着自己的城市内涵和美学特色。那么,潮州如何塑造城市之美,为城乡注入更多“美”的元素?

“一座城市要建得美,不可缺乏‘美学管理者’。”潮州美术馆馆长曾圳说,“美学管理者”类似于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形象委员会”,它可能需要文史学者、设计师、艺术家等来组成一个群体,如文史学者协助考究文化背景,设计师负责形象设计,艺术家尤其是书法家来把握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中的字体。

专家认为,潮州应重视顶层设计挖掘自身美学特色。林文强 摄

“潮州应挖掘本地区最具内核的元素,形成系统性的美学风格的影响力。”邱晔认为,无论是美学城市,还是美学乡村的建立,核心在于机能的再造,即在地性美学市场的建立,需要重新系统梳理和挖掘本地的特色美学资源,围绕当代人的美学需求,系统再造城市的内生吸引力。“这种内核的东西,它应是能让人直接感知到的,只要身处这一地域,便能通过该地的建筑、街道布局、乡村、美食、文化、习俗以及民间信仰等,切身感受到其中的美。”

在邱晔看来,构建系统性的顶层设计十分必要。她以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为例进行介绍,该县以顶层设计规划贯穿整个县域发展的美学经济发展战略,以此激活沉睡资源,实现地方振兴。据悉,修武县围绕党建美学、山水美学、建筑美学、乡村美学等多个方面的美力布局,搭建起县域发展与乡村振兴美学经济的四梁八柱。该县精心打造大南坡乡村美学示范区、岸上民宿小镇等乡村美学项目集群以及天空之院、田园居书屋、七贤会客厅等乡村美学经济示范项目,拉伸美学经济在乡村建设中的“骨架”,以高品质的美学设计、精彩纷呈的美学活动与在地化的特色美学农产品为填充“肌肉”,为乡村建设做好全局战略谋划。

曾圳建议,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每一处公共区域出现的形象应经过设计、考究,守住原来潮州美的特色。在古城管理上应该适当做减法,原汁原味地呈现给市民游客。同时,还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任何一个商业体,每一家店铺在入驻之前,政府相关部门应进行装修图纸审核,检查其装修风格跟区域内环境是否匹配,让来潮游客觉得亲切没有违和感。

近年来,潮州古城由于专业设计和管理的缺失,以致于掺杂了徽派元素,甚至一些跟古城风格不协调的元素。例如古城里一些明代建筑用清代的装饰,清代的建筑用宋代的装饰。其中,牌坊街骑楼本身风格上更接近于民国时期的南洋风,但是很多商铺门前挂的旗子则是明清时期所有。

“干净整洁是一个城市美的前提。”曾圳认为,把城市卫生打扫干净了,也是一种整洁的美。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绿化、公共空间设计,呈现城市的形象之美。

当前,潮州创文创卫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一些基础设施的摆放细节上仍有待改进和提升。如某些广告牌所在的位置、广告牌样式的设计,易给人造成视觉污染,从而影响城市的美感。又如城市街道垃圾箱分布摆放较为不合理,一些人流稀疏的路段连续近距离摆放了多个垃圾箱,一些人流密集路段却隔着很长距离都没有垃圾箱。“基础设施没有合理科学保障到位,即使群众的卫生意识提升起来,垃圾没地方丢,也会造成卫生问题。”

以美赋能

问:“美丽”如何转化为“美力”?

策:从市场端着眼,创新“潮”式消费品

“美丽”如何转化为“美力”?

“美学经济与消费者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让生产者发现美、挖掘美,从而创造美、引领美,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邱晔说,“以世界性的高端消费品和奢侈品为例。它们的生产者,无一不是抓住了‘美’这个提纲挈领式的生产要素。”

英歌舞、红桃粿、韩公祠……对于潮州来说,丰富的文化是这座城市的底色,也是它被越来越多游客所喜爱的原因。近几年,文旅的火爆让潮州文化之美与世界更加紧密相连,越来越多的潮州文化被发现、被认可,被游客带向四面八方。文创产品成为潮州文化的宣传载体。

带有潮州元素的文创产品。

在曾圳看来,文化本身带有很强烈的地域性,比如潮州人对红桃粿是有情怀的,可能愿意去为这份情怀买单。但外地游客不同,不在同一个区域生活、成长的人,难以产生这种文化认同。“除非产品在工艺上的精美已经超越了本身的文化认同,这需要非常优秀的设计来实现;要么是文化本身吸引更多人的喜欢,比如英歌舞被越来越多人所喜爱,那么英歌舞元素的文创产品可能比较容易吸引游客的眼球。”

“市场的共性是消费的理由。”曾圳认为,潮州应提炼文化符号,从市场端着眼,以创意为载体,丰富产品功能,让美成为一种连接,让消费者产生消费的欲望,也以此把潮州文化之美传递出去。然而,传统民间手工艺品的受众范围仍有局限性,并且其历史上的功能属性在当下大多已经不再具备。“硬生生地把它推给市场,让消费者来接受,这样只会吃力不讨好。”

曾圳进一步举例建议,可将潮州传统文化作为文创产品“背书”。例如潮州木雕蟹篓,它的特色是镂空雕刻,从消费人群来讲它属于工艺藏品,用于装饰摆设、展示,受众有它的局限性。但如果想让它成为大流通产品,这就需要提炼木雕这一文化符号,并将它创新性地赋予更具市场流通规模的产品。“比如故宫口红、故宫冰淇淋推出之后大受欢迎,那潮州木雕能不能做成台灯底座?大吴泥塑能不能做成巧克力?这样它的功能就更丰富了,也更容易覆盖更多的消费群体。这需要从市场流通的角度去考虑、去创新,提炼、结合潮州特色之美,旧与新碰撞,让文创产品更有活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这个爱美、求美、研美和创美的时代,美学经济的势能开始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等各个领域全面爆发。在如今县域经济振兴的道路上,乡村之美如何转化为“美力”赋能经济发展?

邱晔认为,每一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美学资源,但其显现和发挥的作用可能尚未得到充足应用,需要从消费者的美学需求切入倒逼美学生产。她提出打造“美学乡土——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的理念,深入乡土的根脉,以脉为基,以需为引,通过构建优秀传统农耕美学文化链与当代美好生活乡土美学产业链的内在契合,以浸润独特的中华美学精神的乡土产品,唤醒潜藏在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诗意“山水田园”。

此外,邱晔表示,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美学经济通过文化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以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美学之手”是在美学经济理念指引下,在社会治理中的理论与实践延伸。它以感通共情凝聚发展共识,强调紧紧围绕基层群众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求,着力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群众之间的新型关系,通过协商、合作、互动、共赢的方式,实现资源整合、秩序构建和治理效能提升。“在美学之手的推动下,修武的乡村建设,很好地实现了美美与共的社会与经济、物质与精神的协同发展。”

以美育人

问:潮州如何普及美育?

策:从娃娃抓起,城市管理者也应有审美能力

发展美学经济,不仅要有社会与经济的物质变化,也要有“以美育人”的精神追求。在美学经济的背景下,以美育人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社会责任。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有更加美好、更加文明的未来。在这个过程中,美育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专家认为应加强学校美育工作。

邱晔表示,发展美学经济需要做好全民美育工作。从单独个体而言,美学素养直接影响着个人的思想和思维。这种审美教育能在耳濡目染中提升个体的审美水平与生活的质感,乃至审美境界,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身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宏观层面来看,是否有一定美学素养和美学品位的消费者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倒逼作用亦非常巨大。

在中央音乐学院原副院长周海宏看来,美育是培养感性素质的教育,美育让生活更美好,让国家更美丽,让社会更和谐,感性素质的提升需要艺术教育来实现。中国城市发展中遇到的大量问题,来自于国民感性素质低,原因在于学校对艺术教育的缺少,社会对艺术教育的不够重视。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三代企业家的核心竞争力,周海宏认为,第一代企业家依靠勇气闯出一片天地,第二代企业家依靠知识做大做强。“我们呼吁的是第三代,他们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感性素质、审美追求,他们将是这个时代的未来。”

当前,潮州在美育工作上仍旧任重道远,一方面体现在美育教学人才的短缺,另一方面是美育基地等场所的欠缺。

周海宏认为,学校应该是城市乃至国家最美的地方,孩子看到的东西应该是最高级的东西,学校不仅仅要整洁,还要美观。周海宏建议,对于学校的检查与考核,应注重学校环境育人工作的成效。

韩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蔡炫琴认为,美育工作的深入推进,不仅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还需要更多专业人才的参与和支持。针对当前美育人才匮乏的问题,蔡炫琴呼吁社会各界更加重视美育教育的投入和培养力度。她建议通过加强美育师资培训、推广美育课程和教材、开展美育实践活动等方式,提升美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随着美学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以美育人的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如何普及美育?蔡炫琴给出了她的答案:从娃娃抓起,从幼儿园和小学开始培养孩子们对美的认识和欣赏能力。她认为,通过举办各种艺术活动,让孩子们接受音乐的熏陶和美的感受,是激发他们创造力、提升审美素养的有效途径。此外,她还强调美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学校领导、各单位负责人以及普通民众都应积极参与美育活动,提升自身审美素养,共同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蔡炫琴还从广东省的美育浸润活动项目中分享了她的深刻体会。她表示,该项目通过定期派遣专业团队深入中小学进行艺术教育,不仅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美育能力和审美意识,也为当地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培训机会。蔡炫琴认为,这种美育浸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美的力量,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

值得一提的是,在周海宏看来,政府公职人员或者城市的决策人士同样应该具备审美能力。“作为一个城市的管理者,是需要有审美能力的,然后结合本土的特点、文化特质,去把城市的形象展现出来。”他认为,一座城市,哪些元素需要保留、哪些需要舍弃,应该优化到何种程度,这些都需要管理者有很强的审美意识。为此,各级领导决策人士应通过美学培训讲座等多种渠道交流学习,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持续提升自身美学素养。

【策划】苏仕日

【统筹】杨可

【采写】董志豪 刘梓薇 林楚楚

【海报设计】黄红鹰

更多阅读«««

绿美而行,怎样遇见美丽花园城?| 重振荣光 问策潮州①

冲刺“世界文化遗产”,潮州路在何方? | 重振荣光 问策潮州②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潮州   美丽   经济   美育   美学   中国   乡村   社会   城市   文化   荣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