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拥抱AI,相当于10年前种下的一棵树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一个逼真的梦境。从第2章开始,我会讲述一些AI软件的使用,喜欢直接的朋友请直接跳至第2章。

1

一切还得从前两天做的一个“演绎式剧本杀”的梦说起。

我和朋友一行10人,走进一个大型景区玩沉浸式剧本杀。景区环境优美,让人感到安静舒适。

随着我们步行进入,周围的工作人员依次带走每个人,安排各自的任务。我没有很快被带走,于是随着大批“游客”继续前进。

景区共设有10个章节,当走到第8个章节时,我被工作人员拉到一边,告诉我由于我是唯一经历了1至7章节剧情的人,所以在第8章时,我需要为队友完成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以便让团队最终进入第9章,继续完成剧本。

我进入医疗中心的102房间,看着躺在病床上的男主角,满身插着管子昏迷不醒。我绕床一周,思考如何完成任务。

房间的柜子里放着一本玩家说明书,上面图文结合,生动地指导如何“杀死”男主角:用绳子勒住嘴,然后注入“死亡”液体……后面的内容相当血腥。

由于我经历了太多故事内容,对男主角已经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所以我无法下手,导致最终任务失败,所有人重新回到第1章,游戏重启。

为了让大家能完成剧情,到第8章时,我直接冲进医疗中心护士站借了一根针管(没有针头),从室外工地上捡了一颗螺丝安装在针管上,冲进102病房,颤颤巍巍地为男主注入了液体。这时,男主的亲人冲入房间,抱着男主痛哭不已。

我满心自责地站在那里无所适从,只见几位带着任务的朋友冲入房间,拿着小刀,将男主的肉割下来,然后用刻度尺切成10cm的小方块,一人一块装在盒子里,转身拉开门,呼呼啦啦地一涌而出,不忘回头喊我:“快走,第9章时间来不及了。”

我神情恍惚地开始往门口退,这时男主的妻子从地上一跃而起,一把掐住我的喉咙要我还命,其他周围的亲人也一拥而上,抱住我不让走。看着他们满含泪水的眼睛里的痛苦和仇恨,我选择放弃离开,以命换命。

这时候,我醒了。

2

就在这个梦境的前几天,OpenAI团队发布了虚拟现实模拟器Sora——一个能用文字生成视频的工具,一时间虚拟现实登上了热搜。

开车途中,我心中不断地重温那个梦境。它的剧情如此生动逼真,以至于我确信,即使在最开放的剧本杀游戏中,也不会有类似“杀戮”的真实场景上演。那种紧张刺激,那种让人全身心投入的体验,似乎只能在梦中才有。

我有些庆幸,因为现实中很少有这种惊险事故;但同时,也有那么一点点的失落——那种深度共鸣,那种完全沉浸在故事中的感觉,或许只有在梦中,才能真正体会到。

但是,Sora来了。我把第1章中的文字输入进去,Sora就可以帮我还原画面。结合未来虚拟穿戴设备的普及,我相信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我们可以对这种剧情进行100%的还原。真实的人不会被杀死,但虚拟的人可以。

一切AI的起点还要从ChatGPT说起,一个学习了人类过去所有知识的程序,可以根据要求,主动生成你需要的结果。就像你给它一粒种子,它就会回报一个西瓜一样。这种能把文字形成体系、图画、表格(未来可以生成更多东西)的程序,已经类似智能生物,我们称之为AI。

记得前阵子我在家工作,正好用GPT帮我梳理方案。为了给父亲展示最新的科技,我给他演示了我和GPT对话的过程:我把我的身份、客户的情况、我的需求依次输入给GPT,然后它为我形成了一个方案框架。

然后我根据需求又和GPT进行了几段对话,最后不到十几分钟,我就形成了一份可行性方案。父亲对GPT的专业能力感到惊叹,同时对未来产生了淡淡的忧虑:“那是不是以后人都没工作了?”

从各个方面看,机器永远取代不了人类,因为最终的创意出发点和决策判断点都在人手里,所谓的“抓住了蛇头又捏住了蛇尾巴”。但人也必须要因为机器的进步而迭代自身技能。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年轻人和老年人对智能语音设备的使用,就出现了逻辑门槛。

比如和“小爱同学”对话,我们会说:“小爱同学,放轻音乐。”但老人可能会问:“给我块糖,小爱。”然后叫一晚上都没有回应。

我们每发出一个指令,内心已经知道它能不能回答了,但没有接触过智能设备的人,他们的语言环境和沟通逻辑都没有建立好。这就是一个门槛。

那AI的门槛是什么?我觉得是使用者的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说白了,要会问问题。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要一份汇报材料,你直接对AI说“给我一份汇报材料”,它给到的内容大概率你是用不了的。而你需要做的是,把你的背景、环境、需求、结果等内容描述得足够清楚和精准,它才会输出你想要的东西。所以使用者需要会归纳总结,知道结果的问题在哪里,换方向再沟通,这一切对于使用者的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都有要求,并不是上手就能用。

当然,一切还为时尚早,你可以从现在开始,每天和AI对话,协助你工作,慢慢地你就会形成问题思维,高效地使用AI工具协助你完成工作。

3

我用AI工作已经快半年了,现在已经有几个手边常用的工具,帮我写文案、搭框架、整理资料、设计画面,以及法律协助等等,相当于我拥有了一个文字功底深厚、响应速度快、总结能力强、知识渊博的小助理,每天协助我工作,在效率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当然,之所以接触的人少,也是因为大部分AI是国外的软件,有硬性门槛,就是我们说的“爬梯子”(科学上网、翻墙),另一个门槛就是付费,大部分软件是需要付费的。就目前我能用的所有工具来算,一年可能有小五千的费用,这对于入门或者觉得用处不大的人来说,是不小的开支。

当然,国内也有很多同类的AI软件,免费使用,比如最近很火的Kimi。它结合了文字、文件、图像处理和在线数据搜集功能,而且对比了几个国内外的工具后,我发现Kimi的归纳能力并不输于国外的很多软件,是个相当强大的AI应用,感兴趣的人可以用起来。

这里插一句,ChatGPT只有比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没有在线数据搜集能力,所以你需要查资料和搜集观点的话,GPT不太合适。

微软的Copilot是集成了GPT-4.0模型,又可以在线搜集数据的软件,是在Kimi之前我用得最多的工具。

现在你应该知道Kimi有多强大了吧。ChatGPT 3.5只能聊天,不能上传文件和图片来分析内容;ChatGPT 4.0可以,但需要付费,价格不低。但Kimi把文字、文件、图片、搜索都给你了,还免费,抓紧享受吧。

还有个重要的工具是绘图工具——Midjourney。我的方案里有时候需要展示一些设计图,找设计师设计成本高、费时间。现在我只需要把我想要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告诉Midjourney,经过几版调整,就会得到精美的画面,作为参考图来用,会很有档次。

以上是我常用的工具,现在很多主播也在教如何用GPT+Midjourney做图片小说,上传到抖音,一个人可以运用多个账号,也是很诱人的生意。

如果你有以上工具的使用问题,可以随时与我沟通探讨。

计算机时代、互联网时代,让人类的效率发生了指数级增长。AI时代会发生什么,我觉得可以期待一下。如果你也想坐上这个时代的高铁,我想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种下一粒种子,静待花开。

以下是我用mj设计过的一些图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9

标签:在线   景区   门槛   剧本   年前   能力   文字   工具   内容   工作   软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