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内部人员揭秘:停掉“花呗”、“借呗”和“白条”!

近几年,"一直花钱一直爽"成了许多人的生活信条。

但是高收入者人数实际上是少数,因此,“花呗”、“借呗”、“白条”这些名词更是频繁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们像是一把双刃剑,既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潜藏着不为人知的风险。

之前杭州有银行出台规定,半年内使用互联网信贷产品超过两次就拒绝贷款!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罗先生,一个成都的普通人,因为同样的理由,他的首套房贷款利率上浮了5%。是的,你没听错,从原本的15%上浮到了20%。银行的解释是“个人征信评级太低”。

问题来了,罗先生只是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使用了信用卡、花呗、借呗,从未逾期,收入也十分稳定,这就让人不得不思考,这些方便的网络消费贷款产品,是不是真的在悄悄影响着我们的个人征信?


细节决定成败。

支付宝的花呗,本质上是“信用消费”,它的消费记录并不会上报征信系统——除非你接受了那个“一键提额”的诱惑。借呗、京东白条和微粒贷,则更直接,使用这些服务的借款和还款情况会直接进入个人征信报告。

就像是在你的信用记录上悄悄地贴上了一个标签,虽然你按时还款,但这些记录已经悄悄影响了银行对你的评价。

我们都知道银行在办理贷款时会查征信,花呗、白条、微粒贷这些看似无害的小额贷款,其实在银行眼中是消费贷款的一种。

更让人揪心的是,银行特别关注近半年的大额消费贷款记录和近期征信查询次数,这些都直接关系到你的贷款额度和利率。

内部人士透露,其实银行他们是担心这些消费贷款会流入禁止性领域,比如用于房贷首付,从而影响贷款人的还款能力。

于是,频繁使用这些互联网借贷产品的人,很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被银行判定为“资金短缺”,影响贷款审批。

我们确实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但同时也在不自知中走在一条充满风险的道路上。

年轻一代,尤其是那些频繁使用网络借贷产品的人,正处于被“网贷毁了”的风险边缘。

这不仅仅是一句无病呻吟,而是银行内部人员给出的忠告。

“停掉‘花呗’、‘借呗’和‘白条’!”这话听起来可能有些极端,但它提醒我们,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更需要警惕那些看不见的陷阱。

在这个金融信息透明的时代,我们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次消费,都可能影响着我们的信用生活。

那么,如何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保护好自己的个人征信,或许这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以上是我的一些分享,欢迎大家点赞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白条   银行   微粒   利率   频繁   贷款   便利   风险   信用   人员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