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活不再值得:选择的权利还是道德的边界?

在荷兰,一个名叫索拉亚·特尔·贝克的28岁女孩,尽管生活在一个看似幸福的家庭中,有着爱她的男友和两只可爱的猫,她还是选择了安乐死。


她的生活被抑郁症、自闭症和边缘性人格障碍所困扰,这些心理疾病让她感到步履蹒跚。

索拉亚的选择引发了一个深刻的讨论:辅助死亡和安乐死,究竟是人类对生命选择权的尊重,还是我们正处在一个道德价值观正在解体的反乌托邦世界?

也有人直呼: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才可以这样选择。

2018年6月7日,台湾名嘴傅达仁由于晚年罹患胰腺癌,痛苦不堪,选择在瑞士安乐死。


“允许”,一种强大的心理力量,能够治愈。



在心理学层面,我们经常听到“允许”这个词,它被认为是一种强大的心理力量。如果世上有一半的人掌握了这种力量,他们就能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允许,意味着无条件地接纳此时此刻,尤其是当我们面对无法掌控的事情时。这种心理态度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合理存在的智慧。

它教会我们顺其自然,不与某件事情、某个结果对抗、抵触、纠结,从而节省自己的能量,专注于那些我们能够影响的事情。

当心理疾病如抑郁症严重到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时,这种“允许”的力量是否还足够?

有人说:心理疾病根本治不好,差不多是精神癌症了,越活越觉得逃不开自己的精神牢笼。能困住自己的只有自己。



抑郁症患者可能会感到无价值感和愧疚感,精神不振,行动迟缓,对思考、专注或决策感到困难。他们可能会经历贪食或厌食,生活作息紊乱,情绪变化快速。这些症状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导致他们对生活失去希望和信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平衡个人的选择权和社会责任?辅助死亡是否应该被视为一种解决方案,还是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寻找治疗和缓解心理疾病的方法?这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道德和伦理问题。

躁狂症,作为另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也给我们提出了类似的挑战。



躁狂症以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意志行为增强为典型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幻觉、妄想和紧张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症患者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甚至出现攻击性言语或行为。这种疾病的发作可能受到药物滥用、停药、药物剂量调整、睡眠不足、应激事件及生理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面对这样的心理疾病,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和应对?心理学提供了多种方法,如多米诺骨牌效应、海格力斯效应、情绪效应和态度效应等,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情绪,预防和控制心理疾病。然而,当疾病严重到患者无法自我控制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索拉亚·特尔·贝克的选择让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在某些情况下,即使生活在物质条件充足的环境中,人的精神痛苦也可能无法通过。

或许没有完全能够解决的答案,但是:

心安即是归处,真正的强大不是对抗,而是允许一切发生,停止内耗,过松弛人生,和自己达成和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贝克   躁狂症   可能会   心理疾病   选择权   安乐死   边界   症状   效应   患者   权利   道德   力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