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有9位专家拒绝在三峡同意书上签字,如今担忧应验了吗?

#精品长文创作季#

三峡大坝的建设堪称我国历史上最为宏伟的基础建设工程,同时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混凝土水力重力坝。

就其实际意义而言,三峡大坝的全线建成对于我国的防洪灌溉工程以及水力发电工程都具有着重要的影响。

但我们可能并不知道的是在30年前三峡大坝建设之前,实际上有九位相关专家,并不赞成建设三峡大坝,而且还拒绝在三峡同意书上签字。

原因则是在于他们对三峡大坝的建设工程有所担忧,那么距离三峡大坝开始建设至今已经过了30年了,他们的担忧应验了吗?

一、宏伟的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附近,大坝轴线全长大约为2309米,而坝顶高程则是可达185米左右,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大坝。

如此宏伟的工程也是不得不让我们感叹,我们国家的基建力量确实是无比的强大。

要知道三峡大坝从1994年开始动工,2006年方才全线建成。

12年的时间,954.6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如此可见,这座大坝的建设工程有多么的不容易,好在这座大坝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一方面这座大坝自然是解决了防洪的问题。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坝的防洪库容大约可以达到221立方米,可以消减的洪峰流量也可以达到2.7万到3万立方米每秒,是世界水利工程之最。

其次大坝还实现了大体量的水力发电,如今三峡大坝水电站已经有32台单机容量高达70万千瓦时的水轮发电机组。
其年发电量也可以达到1,000亿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无论从防洪的角度而言还是从水利发电的角度来看,三峡大坝的建设落成都具有历史性的意义,惠及了周边不少地区的人民群众,让他们不用再饱受水灾的困扰,而且也解决了周边地区的用电问题,确实是意义非凡的。

可我们并不知道的是,在三峡大坝建设计划刚刚提出的时候,实际上有不少的地质学家和水利学家反对,甚至还有9名专家拒绝在三峡大坝的建设计划上签字。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9名专家为何不赞同三峡大坝的建设呢?

二、9位专家拒绝签字

如果要论及三峡大坝的建设历史,其实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在1919年的时候,孙中山先生就已经提出了三峡大坝的建设构想

当时由于长江流域的水害频发,可怕的洪水毁坏了周边的房屋和市场,让当地的民众流离失所饱受水害之苦。

正是考虑到这个问题,孙中山先生刚才提出了建设三峡大坝的构想,想要以此来解决长江流域附近的水灾问题。

然而孙中山先生的想法虽然的饱满,但是碍于现实因素,最终三峡大坝的建设也并没有付诸实施。

毕竟在那个年代,想要修建这么宏伟的大坝,无论资金方面还是技术方面都存在着不小的限制。

新中国建立之后,历代领导人对于三峡大坝的建设计划也是非常的关注,毕竟长江流域的水患问题还没有解决,当地的民众依然要忍受水灾的困扰。

况且,三峡一带的水资源还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如果能够建设大坝予以利用,那么就不仅仅只是会解决水患的问题了,还会给当地的各项产业发展带来极大的助力。

出于这样的考量,其实建国之初国家就已经派出了不少人员进行谋划,考察和勘探活动。

而在1981年的时候,我们国家也成功地完成了三峡大坝总体工程的其中一部分,葛洲坝工程的建设。

在葛洲坝建设完成之后,水患的问题终于是暂时得以解决,但这距离三峡大坝的全线建成还有很远的距离,只不过此时问题却出现了。

通过相应的技术论证,有很多水利和地质专家都提出了泥沙沉积以及防洪能力的问题。

简单来说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能够妥善解决,那么三峡大坝的后续工程似乎也并没有任何建设的必要了。

首先一方面要说到泥沙的沉积。要知道任何一个大坝都需要修建水库,通过对于水利的储蓄作用来减少固定的水位,防止水患的出现。

但是在水库常年积蓄降水的过程当中,肯定会出现大量的泥沙沉积,如果不予以清理那么很容易会导致水库的容量降低,缩短大坝的寿命。

更为主要的是大量的泥沙沉积似乎并不利于防洪作用,如果真的出现了意外,那么带给下游河道的安全隐患,很有可能会比洪水更加的猛烈。

可是碍于当时的技术手段想要解决泥沙沉积的问题还是非常困难的。

这并不是因为我国相对产业技术比较落后,其他国家也是一样的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除此以外,还必须要考虑到基本的防洪作用,考虑到三峡大坝建设之后是否能够给所控制的100万平方公里流域提供安全的保障才是最为主要的。

毕竟防洪才是建设三峡大坝的首要目的,如果三峡大坝的建设未能够满足对应的标准,那么似乎也没有必要再进行后续的工程建设了。

除此以外,对于大坝建设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整体生态环境改变以及人员的安置问题则是都没有妥善解决。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其实当时有不少水利和地质方面的专家,都是反对三峡大坝后续建设计划的。

在激烈的探讨之下,也有很多专家针对于泥沙沉积和防洪能力提升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概念,越来越多的反对者开始被说服。

最后的专家组也形成了一份报告呈交给了政府,而199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是审议通过了建设三峡工程的决议

只不过在最后仍然还是有九位专家反对拒绝签字并且明确表示了自己的担忧,那么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30年,他们的担忧成为现实了吗?

三、如今担忧应验了吗?

首先来说说泥沙的问题,其实在三峡大坝建设之前的讨论过程当中,有不少地质专家就已经提出了相应的构想,表明可以通过蓄清排浑的方法来解决泥沙沉积的问题。

这一方法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在潮汛的时候适当的排沙泄洪,而在平日则是进行正常的蓄水发电。

这样一来自然是可以解决泥沙沉积的问题,只不过三峡大坝的蓄水发电能效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停滞。

不过依照当时的技术水平来看,似乎这也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然而在三峡大坝建设完成之后则是证实泥沙沉积的问题是我们过度担忧了。

长江流域的上游水源涵盖着大量的泥沙,其实主要是水土流失的因素,可是我们国家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当中,为了更好地改善生态环境,保证泥沙沉积的问题不会出现,已经在上游区进行了大面积的植被种植。

而有了植被的覆盖,水土流失的问题自然也是得以解决,泥沙的沉积量变得越来越少了。

就近10年的监测数据来看,年均泥沙的沉积量仅有2.03亿吨比1999年的平均值已经下降了42个百分点。

看来泥沙的问题并没有影响到大坝的强度以及水库的蓄水能力。那么防洪能力又如何呢?

三峡大坝的坝体采用了世界上最为坚固的三角形切面重力坝设计,按照如今的监测数据来看,其抗压能力已经上升到了43兆帕。

如此抗压能力必然已经超过了当时专家组的讨论预计无论是多么汹涌的水流,都会被大坝阻挡,在外不会再影响下游河道的安全问题。

如果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三峡大坝的建设完成,可不仅仅只是给所控制的100万平方公里流域提供了安全保障,甚至还涉及到了附近以及周边的水域,惠及了周边地区的不少人民。

至于当时所担忧的生态环境改变以及移民的安置问题,也在逐步建设过程当中纷纷得以解决。

小结

事实证明,上世纪90年代我们国家通过三峡大坝建设决议的决定固然是非常正确的,如今三峡大坝的建成不仅起到了防洪的基本作用,而且还实现了大体量的水力发电,对于周边地区的发展也起到了莫大的促进作用。

这也不得不让人质疑当时的九位专家没有在三峡大坝建设计划之上签字的行为是多么的没有远见。

当然对此我们也不用过度的在意,在一项宏伟计划的建设过程当中,必然会有很多人提出反对的意见,而正是因为这些反对意见的出现,才能够尽可能保证计划实施的合理性。

正是因为他们的担忧方才规避了建设过程当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所以说那9位专家当时没有签字的行为并不一定就是错误的,他们所担忧的那些问题全部成为了建设工程当中所重视的焦点,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担忧,如今的三峡大坝才能够发挥如此大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长江流域   宏伟   水患   专家   泥沙   大坝   书上   年前   作用   过程   计划   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