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最大消费“阳谋”,精准拿捏人性弱点,人人都被套路其中

文|米奇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人在江湖飘,怎能不挨刀?

现如今这个社会虽然在飞速发展,但同时也伴随着各种利益链交织缠绕,我们身处其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陷阱

资本家们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当然会想出一些我们无法拒绝的理由,又是我们明知是陷阱,但还是毫不犹豫地埋头往里扎。

他们“一刀一刀”宰着我们本就“消瘦”的钱包,下面这些资本衍生出的“阳谋”,你有没有中过?

没钱也让你先花

许多人赚大钱,学会的第一课就是“掠夺底层”,为了赚钱他们根本不把人当人,不仅想着掏空你现在的钱包,就连你之后几十年的钱包,他都想给你掏空。

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人性的本质就是贪婪,欲望永远都是无止境的,无论你身处哪个位置,总有你目前想要但是还没能拥有的东西。

之前我们大部分人的消费观都是,如果我想买一个东西,但是我现在没钱,我就应该更努力地工作挣钱,争取早日把它带回家。

但是资本要赚我们的钱,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他敞开手里的大把钞票,告诉你就算现在没钱,我也可以先借给你,先把东西带回家,等你有钱了再还给我就行了。

但是你深知这样是不对的,赚多少花多少,或者说多存下来一点才是硬道理,可是资本想尽办法诱惑你,给你一系列好处,将你所认为的风险降到最低。

其中还会不停地推出一些话术,暗示你之后的生活一定会好起来,诸如“会花钱才能会赚钱”之类,也正是抓住了我们的这份期待,各种网贷才如雨后春笋般源源不断地冒出头来。

像现在很多爱慕虚荣的年轻人,本身自己的工资就没多高,甚至还在上学,就总想买那些远超自己消费能力的物品,动辄大几千上万,反正有网贷,也能分期,每个月就还那么些钱,还不上就再分期

如此时间一长,消费者们对超前消费这件事情就逐渐没那么敏感,以至于渐渐麻木了,每次买东西都不再想着自己能不能借得起,而是想着这次分多少期还。

看着家里一大堆自己心爱的物品,每个月只用慢慢地还那几百几千块钱,瞬间感觉自己的购买力大大提高。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只是资本给消费者的一个假象罢了,让越来越贵的物品,购买门槛变得越来越低,从而不断刺激着我们的神经,让我们觉得超前消费这个事情是低成本的、是可行的。

可是这样的行为,说到底还是“花着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我们一笔又一笔地借着款,背后的资本只是默默微笑看着这一切,坐等钱哗啦啦地流进口袋里,以前是一年赚我们一年的钱,现在是一年就要赚走我们好几年的钱,我们自己还要给他交利息。

尽管之后很多人都认识到,超前消费是不好的,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又有多少人能抵制住这样的诱惑呢?

计划性报废

我相信很多朋友都有和我一样的感觉,那就是现在工厂产的东西,越来越不耐用了。

像以前八九十年代的电风扇,放到现在依然能够运行如初,但是近几年买的家电,用不到两年时间,不是这坏就是那坏的。

有时候甚至怀疑是自己操作使用不当,要不然科技越来越进步,生产的物品怎么可能质量越来越差呢?

其实这并不是我们的错觉,而是有人刻意而为之。

很多公司都发现,制造耐用的产品,反而更像是自断财路,于是他们便将重心全放在好用舒适上,耐久度是几乎不考虑,甚至是刻意考虑。

让大部分消费者以一个十分优惠的的价格把东西带回家,用了不长不短的一段时间,好用是好用,但是就老出毛病,这时候又来了一件新款,如此往复,源源不断。

虽然说许多消费者也想让产品的耐久度更强,但是你是买东西的,人家是造东西的,你产品质量好了人家怎么赚钱。

就像现在的手机,许多APP动辄几百上千M的内存,原本流畅顺滑的新手机,没过两年就变得十分卡顿,用久了电池的电量也是嗖嗖往下掉,到最后甚至充满电出门还要借充电宝。

让之前那些本可以正常使用的老款手机,越来越不堪重负,只能早早退出人们的视野。

并且现在的许多智能手机,都已经不设计有线耳机的接口,要想自己听点歌,只能掏钱再去买一款蓝牙耳机,想用以前的老东西,门都没有。

加之现在正是互联网的时代,任何信息都会瞬间在网上传播开来,无数商家就费尽心思制作精美的广告,大肆宣传新品,刺激产品迅速更新迭代,勾起人们的购买欲望,甚至是幼稚的攀比心。

大部分人都是喜新厌旧的,产品更迭那么迅速,才刚买没两年的东西又“落伍”了,许多消费者又会觉得,这东西现在都没人用了,反正新的也不贵,还不如换个新的。

这样的计划性报废,小到衣服裤子,大到车子手机等等,都被这个“计划性消费”涵盖了,而且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隐蔽。

但是我们很多人也许都明白过来这是陷阱,依旧前赴后继地往火坑里跳,因为这就是人的本性。

精准标签

要是我现在手里有一个水壶,想把它分别卖给不同的人群,还能让他们欣然接受,到底要怎么做呢?

很简单,只需要换个包装在前面加几个字,卖个老人就叫“老年专用养生杯”,卖个儿童就叫“儿童运动保温杯”等等,当然你还可以分的更细,甚至原本10块钱的水壶,加了这几个字就能涨到50块。

这样的套路,在资本市场可真是再常见不过了,这也正是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一个物品的标签越多,在很多消费者的眼里就会更加高级。

就连一款卫生纸都能分成好多种系列,本来一包就能搞定的非要弄成擦脸的,擦手的,擦嘴的......

还有衣架之类的,都能加上“儿童专用”、“宝妈必备”、“上班族必选”等这样的字眼,只要平时我们买的时候多考虑考虑,就会发现这样的噱头,根本经不起推敲。

但最有意思的是许多人就算知道这只是一个噱头,但还是会毫不犹豫地掏钱当这个“冤大头”。

就比如一款“无尘橡皮”,或是“护眼台灯”,也许他们和普通的橡皮和台灯功能都差不多,但加上几个字,就贵了两倍。

你不知道到底护不护眼,无不无尘,但是自己就想孩子好,也觉得贵一点的就是好一点的,理所当然地就把它拎回了家。

以上的这些手段,都是我生活多年后慢慢明白过来的,虽知道“有诈”,但很多时候又无法避免。

说的可笑一点就是自己心甘情愿地“被骗”,大家还知道有哪些消费“阳谋”呢。

参考资料:

《人民日报》——帮助消费者避开预付费的“陷阱”

百度百科——计划性报废

《人民网》——虚假网贷App:号称“低息贷款” 仿冒金融平台

立检为公执法为民-海南省人民检察院(同类产品换个标签价格就翻倍 谨防买产品成为买标签)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计划性   被套   超前   精准   弱点   陷阱   钱包   人性   资本   消费者   物品   东西   标签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