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机器人热销:形式主义制造的应付式需求

只需在电脑输入电子文档,写字机就能在几分钟内“写出”一页“神还原”手写笔迹的纸质文稿——据《半月谈》报道,近期,一款名为“写字机器人”的仿手写产品成为电商平台的热销品,吸引了不少基层工作者购买。

图片来源:半月谈

部分商家在广告语中以“班主任”“公务员”等关键词定位产品,写字机的价格在200元到1000元不等,有的店铺销量超过3万单。记者调查了解到,写字机器人热销背后,是基层各类工作考评的“手写癖”倾向。

在教育行业,尽管教育部门并未明确规定教案必须手写,但不少学校仍如此要求,给一线教师平添不少负担。一位中学老师就吐槽,学校要求每节课都要写教案,一学期至少写七八十份;也有多位老师直言,由于很多学校都实现了电子化教学,手抄教案的唯一作用就是为了应付检查,教学根本不需要。有的地方要求村干部抄“普法笔记”,直接抄写法律条文,好多条文“抄了一遍也记不住”,普法最终流于形式。

由此可见,考评重手写的背后是一个不无尴尬的怪圈:要求手写材料,本是体现相关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可当人们纷纷求助仿手写机器人,折射的又是一种“糊弄”和应付的姿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很多手写要求形式大于内容,与现实工作需要严重脱节。

就拿教师教案来说,它的核心目标是督促老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理清教学思路。至于这份教案是手写还是电子化呈现,本不该成为考评的重点。而且,很多时候,电子化教学工具不仅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将教师的宝贵精力从简单“码教案”的重复性劳动中解脱出来,还能增加课堂的多元互动模式,在教学方法、教材框架呈现、重点突出等方面进行创造性发挥。相较而言,“至少写满五六页”“必须有二次修改痕迹”等形式化规定,反倒是将“用心备课”异化为了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对相关教学内容事无巨细的“预演”,也与真实教学场景有较大出入,因而成为一线教师的不必要负担。

现实中,很多强制手写要求,都暗含着一种执念:手写就等于认真,就等于用心对待。殊不知,当任务本身太过繁重,且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时,人们更多是疲于应付的心态,要么是自己“吭哧吭哧”写到手痛,要么是找“黑科技”代劳,由此反而走向了用心、认真的反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工作干得怎么样,不该过度用外在形式去衡量,关键还是要看具体成效。在办公日渐无纸化的当下,多种技术形式都应该为我所用,更不该人为给手写和电子化作高下之分。只要是提升工作效率、增强工作实绩的做法,都应该被相关考评“看见”和点赞,无关材料是否“手写”。以基层普法为例,比起让村干部关起门来干抄法律条文,鼓励他们从村民熟悉的身边事入手,借用短视频、广播剧等多媒体方式生动普法,是不是更能提升大家的理解度和接受度呢?

借用一位专家的说法,考评重手写火了写字机器人,折射的是一种形式主义制造的“伪市场需求”。而在这一表象背后,还有着更多默默将时间精力投入繁重硬性手写任务的群体。

一线教师和基层干部不该困在“写不完的教案”“抄不完的笔记”中。当他们的双手从形式主义“留痕”任务中解脱出来,才能真正专注于干事创业。

撰文/任冠青

编辑/黄帅

责任编辑:黄帅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形式主义   机器人   法律条文   热销   教案   基层   用心   形式   需求   来源   教师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