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不了大学、进不了职业队,青少年运动员的出路在哪里?

*本文为《半月谈》2024年第3期内容

在2023年举行的成都大运会上,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在金牌榜和奖牌榜上高居头名。在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中,既有成长于普通学校、在业余时间参与训练的高水平学生运动员,也有取得出色竞技成绩、再到高校就读的现役或退役运动员学生。学生运动员和运动员学生相得益彰,标志着体教融合工作展现出阶段性成果。不过,半月谈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教育和体育部门的赛事系统彼此不能“互认”,高中生通过体育特长升学的渠道收窄,深化体教融合、建设体育强国工作仍存挑战。

学训矛盾仍难协调

受访人士表示,近年来各地推进体教融合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不少问题,体育和教育部门之间存在“隔阂”,相关体制机制有待打通。

学训矛盾首先体现在升学政策上。目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政策有了大幅度调整。据相关规定要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要为大运会、奥运会提供人才支撑,因此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入学门槛也由二级运动员提高到一级运动员以上。

同时,运动员文化水准的要求也在提高,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对考生的高考成绩要求,须达到生源省份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其他高校对考生的高考成绩要求,须达到生源省份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80%。

受访专家认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入队“门槛”提升后,基层青少年运动员将更加难以调和学与训之间的关系,部分青少年担心“高门槛”不好过,可能失去坚持下去的动力。

12岁退役,源于担心“看不到未来”

陕西省篮球协会主席、西北工业大学男篮主教练王立彬表示,现在篮球和足球小队员普遍存在“12岁退役”现象,不少潜力新星在小学毕业后改以学业为主,不再进行训练。

“到高中时,只有少数孩子还在坚持训练,每周最多只练两到三次,这样的训练强度,很难指望他们能打出什么名堂。”陕西省一家常年负责青少年足球培训课程的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如今能够拿一级和二级运动员证的比赛太少,以陕西省为例,每年只有两个赛事能拿二级运动员证。没有二级证,青少年学生就不能靠“单招”上大学。

部分政策制定不科学,也让青少年运动员在成长环节面临阻碍。“比如目前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L的政策要求,一名运动员最多只能参加5届比赛,这意味着他一旦考上研究生,在学业的后两年就没法参加比赛。”王立彬说,“很多篮球运动员的球技都是在22岁到25岁时才有质的提升,这个时间段如果不打高水平比赛,成才之路就会被彻底断送。”

一些不规范的招生要求和“潜规则”也影响到体育特长生的成长成才。“有的高校高水平篮球队每年最多只能招5人,排球队每年只能招6人,足球却因为领导关注,反而可以多招几人。”一位受访高校教练表示,部分招生政策既不透明、也不稳定,让青少年运动员感到迷茫。

“上不了大学、进不了职业队,还会有出路吗?”调研中,有受访青少年运动员担心坚持下去可能“看不到未来”,不如改以学业为主,“至少有个基本保障”。

协调好学训矛盾,丰富并优化赛事设计

“体教融合能不能出成果,还是需要通过赛事来体现。以足球项目为例,体育和教育部门要打造好从大学到小学的四级足球联赛,调动更多普通学生参与。两部门还要携手做好统筹和组织工作,避免赛事之间的时间冲突。”西安有诚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涛说。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主任钱俊伟建议,优化高校体育特长生招生政策,结合当地优势运动项目的实际情况决定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名额,为更多有体育梦想的孩子铺平成才之路。

半月谈记者:姚友明 王恒志 许仕豪 马锴 / 编辑:徐宁

原标题《“上不了大学、进不了职业队,还会有出路吗?”学训矛盾难调,好苗子退役早》

来源: 半月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运动员   青少年   陕西省   运动队   出路   赛事   矛盾   高校   职业   半月谈   体育   学生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