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县城和闯荡城市,To be or Not to be?

当“消费降级”成为城市社交圈的谈资,处于核心之外的县城却刮起了一阵不同的风。

喜茶、瑞幸、库迪、霸王茶姬,光看路两边的餐饮奶茶店,一时间分不出县城和大城市的不同。从吃穿到住行,“消费升级”是讨论县城避不开的话题。近期,一则“过年回县城老家受到震撼”的短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主人公是外出10年的“打工人”,回县城老家过年时发现,这里同龄人衣食住行的标准是自己“咬咬牙”也达不到的程度,只得自嘲“原以为是城里人回村,没想到是乡下人进城”,瞬间引发网友热议。

留下或闯荡是由来已久的人生选择。留在县城的“他们”和外出闯荡的“我们”之间的比较屡见不鲜。今年年初,互联网也曾掀起一阵“月薪两万”和“县城大小姐”的对比热潮,在大城市拼搏的年轻人自嘲不如“小县城大小姐”过得舒服。城乡差距逐渐减小,县域经济飞速发展已成大势,当县城与更好的物质生活匹配,选择回归享受安稳还是继续披荆斩棘,年轻人心中的答案变了吗?

近些年,“县”作为热词,高频次出现在顶层规划中。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司伟认为:“县域作为现代治理的重要单元,既是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处于政策中心的县城抓住机遇、顺势而上,近些年有了不小的变化,展现出独特的活力与魅力。仅山东省内便涌现出胶州、龙口、荣成、邹城、寿光等经济总量超千亿元的经济强县。

有了这层大背景,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种现象,县城面貌的巨大变化,才是人们羡慕“县城大小姐”的逻辑起点。而从这些网友的自述中总结出同样的羡慕原因——“县城大小姐”的消费质量高,物质生活丰富,甚至比城里还要好。“4J的车厘子、昂贵的帝王蟹,高档的食材说买就买;穿几千元的大衣,有车有房,上班离家近。”这让上班挤地铁、晚上7点后去精品超市(因为会打折)的城市“打工人”彻底破防。他们惊讶地发现,县城的生活和城市相差无几。

“去电影院看电影,有喜欢喝的奶茶,点外卖、打网约车也很方便。县城的衣食住行,与我平时在城市的日常几乎重合,但这里生活成本显然更低,舒适度更高。”家在县城的应届生王静(化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实际上,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互联网平台不断向县城下沉,给县域带来新的活力与机会。共享单车、社区团购、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职业不断衍生,这些新兴服务业为县城居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依托数字化的县城,正在逐渐热闹起来,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

短视频和直播抹去信息差、县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物流发达价格低廉,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现今无论新品牌还是老品牌,都纷纷向县域下沉。最典型的,一些之前看似只是“大城市标配”的品牌和服务,已经悄然进入了县城市场。电影院、咖啡店、奶茶店、智能家电纷纷涌入县城,甚至演唱会、音乐节、足球赛事等也会选择在县城举办。

城市是多元的,但如今的县城也不遑多让。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新机会、新业态不断在县城生根发芽,一月一新,县城生活早与我们固有的印象大相径庭。小县城和大城市衣食住行的差距,以人人都可感知的速度在缩小。通过回乡亲身经历,在外打拼的年轻人真切感受到了这种现象带来的震撼:“原以为是城里人回村,没想到是乡下人进城。”

县域经济发展、城乡差距减小正以极快的速度刷新着人们的认知,年轻人都想回归县城了吗?无法忽视的是,较为稳定的工作、低廉的房价、方便快捷的交通,产业化、数字化的县城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在增强,小县城也可以安放年轻人的理想。

麦可思《2023年中国本科就业报告》显示,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重心已进一步下沉至地级城市及以下地区。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县城对人才的重视,去县城工作也被毕业生纳入就业的考量对象中。

走出县城的年轻人虽然看到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时,也有人依旧坚定不移。发布“过年回县城老家受到震撼”视频的主人公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如果再选一次,还是会在县城安稳生活和大城市辛苦打拼之间,选择后者,因为大城市有更好的资源。”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报告显示,53.64%的应届生表示最理想工作城市是新一线城市,其次是一线城市(占比24.24%)。智联招聘和泽平宏观联合推出的《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2023》中,北上广深占据前四。山东大学公布的2021届毕业生就业报告也显示,除山东省外,毕业生选择就业的前三个省外城市分别为:北京市、上海市和深圳市。就现实来看,拥有着丰富的医疗资源、教育资源、就业机会的超一线城市、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对绝大多数毕业生依旧具有很大吸引力。

不管是小县城,还是大城市,这都是年轻人基于自身实际情况做出的选择,没有对错之分,要尊重每一个个体成长的路径,无需过度标签化解读。

口头的艳羡和事实的选择形成了极大的割裂。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在1954年提出了社会比较理论,指出人人都具有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的倾向,通过比较,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以确定自我价值。其实,聚焦小县城和大城市的讨论就像一座围城,县城的人羡慕大城市的包容、资源和机会,大城市的人羡慕县城的悠闲、恬淡和时间。双方都在横向进行着比较,但个中冷暖只有自己知道。

“躺平”“社畜”“佛系”“打工人”等符号的出现,“北漂十年输给了县城中产”“月薪两万不如县城贵妇”等话题爆火,本质上还是经历激烈竞争和生活压力后,青年亚文化滋生的自我反叛与调侃。这些符号和热词通过社交媒体狂欢式传播后,与社会热点事件联系在一起,进而显示出一种极强的时代感与现实感,以戏谑的方式给人们带来一种舒缓压力的方法。

社会节奏加快、竞争加剧、压力增大,亚文化流行背后年轻人的心理成长和现实发展值得重视。学者相雅芳研究亚文化流行现象后认为,一方面“应当保障年轻人在劳动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从制度上保障和谐的劳动关系,从经济上实现劳动创造价值的对等回报,在社会上给予劳动者充分的尊重,在法律上构建公平正义的法治秩序”;另一方面“要提供多样化的上升空间以推进青年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政府、学校和社会开展多样化的技能培养,搭建青年拓展专业技能的渠道和平台,完善自身本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抛开“县城中产”“县城贵妇”“县城大小姐”等标签,我们要看到当代年轻人身上的压力。当现实难题能够迎刃而解,年轻人无须再对比“回归小县城”还是“闯荡大城市”。因为无论选在何处,都会有光明未来。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朱子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县城   中产   城市   衣食住行   大城市   毕业生   羡慕   年轻人   小姐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