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用“日本鬼子”一词,到底动了谁的蛋糕,为何有如此大的争议?

相信许多人都看过这么一段视频,一名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日本队,便脱口而出:“下一场对战的是小日——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日本选手。”

显然,这名运动员原本是想说“小日本”三个字,但后来大概是考虑到在公开采访中说出这种称呼的影响,便紧急改口,把原本的蔑称变成了赞美。

类似的故事不止一个,还有一名运动员也即将与日本选手比赛,不过他接受采访时的改口没有那么自然:“我的下一个对手是小日——是跟我对战的两个选手。”

再比如女明星刘涛曾开直播卖大米,因为觉得手里的大米很像日本米,也是随口说出:“就像小日本的......”随后便赶紧闭麦。

当然,以上这些人物都是在公开场合,在面对公共媒体时改口的。因为他们本身都是公众人物,自然要注意影响,有些话不能说得太直接。有网友就评论称:“脱口而出的是家国仇恨,收回去的是大国素质。”

不过,部分网友却注意到了一个诡异的现象:在某些平台,“日本鬼子”成了敏感词,甚至违禁词。如果打出“日本鬼子”一词,文章或视频就往往无法通过审核。

2018年时,某网友就曾在论坛上发帖,提及自己写文章时提到“日本鬼子”,结果被平台提示违规。她将“日本鬼子”改为“日本人”,审核就通过了。显然,“日本鬼子”已经在某些地方被禁用了。

尽管中日两国在1972年就已经建交,我国甚至主动放弃了日本的战争赔偿,并与日本签订了一系列经贸合作协议,但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应该忘记日本曾经侵略我们的历史,不代表我们应该对日本曾经的所作所为进行淡化。“日本鬼子”一词不仅仅是一种蔑称,也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对那段悲壮历史的铭记。

那么,“日本鬼子”这个词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鬼子”这个词最早不是用来称呼日本人的,而是用来称呼西方人的。

比如当年俄国入侵我国东北,东北人民就称之为“罗刹鬼”。荷兰殖民者侵略台湾,当地人便称之为“红毛鬼”,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在当时也被称为“驱逐红毛鬼”。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纷至沓来,在中国的土地上作威作福,大家便统称他们为“西洋鬼子”。这个“鬼”字一方面体现了对他们的陌生与提防,另一方面也是对其侵略行径的概括。

而在古代,人们对日本的称呼还不是“鬼子”,而是“倭人”,或者直接称之为日本人,与日本关系恶劣时则将其称为“倭奴”或“倭寇”。而“日本”这个称呼其实在唐朝就有了,比如李白就曾在《哭晁卿衡》中写道:“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可见这一称呼还是较为普遍的。

而民间开始将日本人称为“鬼子”,主要是从甲午战争后开始的。关于这个“鬼子”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那么,我国为何会在此时将日本人称为“鬼子”呢?

“日本鬼子”四个字不让提了吗?只有打出“日本人”才能通过审核?

近年来,有网友在某些平台上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如果文章中包含“日本鬼子”四个字,往往就无法通过审核,而改成“日本人”就能发出来了。显然,“日本鬼子”已经在某些地方成为了违禁词。那么,“日本鬼子”这个词究竟是怎么来的呢?为何会在某些地方被禁止呢?这种禁止是否合理呢?

在晚清以前,“鬼子”一般是对西方人的称呼,很少用来称呼日本人。比如当时入侵我国东北的俄国殖民者被称为“罗刹鬼”,入侵我国台湾的荷兰殖民者被称为“红毛鬼”,这个“鬼”字体现的就是对他们的警惕与厌恶。

而日本人开始被称为“鬼子”,还要从甲午战争说起。1895年清朝在甲午战争中战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相传日本人胜利后洋洋得意,便当场作了出了上联,让中国人对:“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

这个上联是典型的拆字联,骑就是由“奇”和“马”两个字组成的,张则是由“长”和“弓”两个字组成,“骑奇马,张长弓”就体现了日本战胜后的耀武扬威。而“琴瑟琵琶”四个字的上半部分正好是八个“王”字,“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则体现了他们击败清军时的情景。整个对联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其嚣张。

但日本人没想到,一名清朝大臣随即对出下联:“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这意思就是哪怕日本人暂时得意,穿上龙袍了,也终究只是“小鬼”,逃不过战败的下场。

这个故事的传说色彩比较强,正史中没有记载,但充分体现了当时人们对日本的痛恨,而“日本鬼子”这个称呼也在甲午战争后逐渐流传开来。西方列强在中国西边,当时被称为“西洋鬼子”,日本在中国东边,就被称为“东洋鬼子”。

而在抗战时期,面对日本的全面侵略和日本兵的暴行,“日本鬼子”一词成为了普遍用语,变成了对日本兵的一贯称呼。一喊“鬼子来了”,大家就本能地涌起恐惧和憎恨,有人躲起来,有人则奋起抗击。而抗日将士与日军交战时,“鬼子”的称呼就更普遍了。

当然,即便是抗战时期,也没有完全用“鬼子”作为对日本兵的称呼,有时人们还是称其为“日军”或“日本兵”,比如抗战时期涌现的歌曲《新编九一八小调》中就唱道“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

但无论如何,“日本鬼子”确实是一种历史现象,是抗战时期人们对日本兵的常用称呼,不应该被遗忘。某些平台禁止这个词出现,未免有淡化历史的嫌疑。

那么,这些人禁止“日本鬼子”一词出现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一种说法是,现在中日两国经贸往来频繁,如果再使用“日本鬼子”这一称呼,可能会让日本人不舒服,乃至影响两国的正常交流。某些日本政客也提出过对“日本鬼子”这个称呼的看法,表示现在两国战争状态已经结束,再用这个词不合适。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日本的文化入侵现象。80年代以来,日本的文化作品大量涌入中国,这其中确实不乏精品,也让不少人对日本产生了好奇。

好奇本身也没什么,但某些人却因此滋长了崇洋媚外思想,成为了“精日”,即精神日本人。他们在看到日本的某些文化产品后便片面地认为日本是全面优于中国的,由此认为中国应该向日本全面看齐,乃至为日本的诸多行为辩护,这就有问题了。这些人既然已经把日本当作“导师”,自然不愿意听到“日本鬼子”的称呼了。

那么,这些人的看法是否有道理呢?“日本鬼子”这个词该被禁止吗?


“日本鬼子”一词究竟动了谁的蛋糕,又为何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呢?

近期,部分网友发现“日本鬼子”一词在部分平台上被禁止了,由此掀起了一场对“日本鬼子”一词的讨论。有人反对禁止这一词汇,但也有人表示支持。

有人认为“日本鬼子”一词有侮辱性质,也不是必要的,完全可以找别的词汇代替。有人认为中日两国往来频繁,老是叫“日本鬼子”会影响两国关系。还有人则纯粹是“媚日”,认为日本文化更优秀,因此不愿意听到这样的词汇。

但是,这些都不应该成为“日本鬼子”一词被禁止的理由。“日本鬼子”这个词是历史上客观存在过的称呼,保留这一称呼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那场抗日战争的铭记。因为毫无疑问,在那场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中,中国人民是受害者。

没错,“鬼子”一词确实有侮辱性质。但这一词汇之所以会流传开来,正是因为当时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痛恨。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从南京大屠杀到731部队,日军屠杀了多少无辜百姓?能做出这样暴行的部队,还有一点人性吗?既然都没有人性了,叫他们“鬼子”难道叫错了吗?

有人还声称“鬼子”一词可能会伤害到日本人的感情,但日本对中国的伤害可不是“鬼子”一个词就能概括的。难道“鬼子”对日本人有伤害,日本当年对中国的侵略就不是对中国的伤害了?

也许有人会说:抗战已经胜利了,日本现在并没有发动侵略战争。但要知道,日本从来没有在官方层面上对侵华战争进行过道歉,更不用说赔偿了。非但如此,他们还篡改教科书,尽可能淡化那段侵略历史,以塑造其“无辜”的形象。如果其他国家不能铭记历史,说不定几十年之后,大家还会觉得是日本当年受到侵略了呢!

并且,对历史的铭记,是不应该随国家关系而变化的。诚然,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需要随时局而不断变化的,比如我国历史上既有“联苏反美”的时期,也有“联美抗苏”的时期。但外交政策的变化不应该影响对历史的态度,而对历史的态度实际上也不会对两国交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比如1972年中日建交时,大量当年日本侵华战争的受害者尚在人世,但这不影响两国现实的交往。同样地,中日两国关系再好,也不能因此否定日本侵华的历史。中日建交后,我国也并没有因此取消对抗战历史的宣传。

否则,如果一个国家的历史随外交政策而不断变化,那这个国家还有历史可言吗?如果将来和英国关系好了,是不是要否认鸦片战争的历史了呢?和法国关系好了,是不是要否认中法战争和法国侵占广州湾的历史了呢?和俄国关系好了,是不是要否认俄国侵占外东北、外西北和海兰泡惨案的历史了呢?如果这些都成真了,那中国近代史恐怕就被否定完了。

因此,且不说现在中日关系如何。就算有朝一日中日两国的关系又进入“蜜月期”了,也不能因此否认抗战历史。而所谓“日本鬼子”一词会影响中日两国关系,更是无稽之谈,民间称呼从来不会对国家关系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东北人民叫了几十年的“老毛子”,也没有影响当初的中苏合作,同样也没有影响到后来的中苏交恶。

再比如,晚清时期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蔑称更多,很多西方人自以为高人一等,把中国人称为“东方猴子”,肆无忌惮地进行侮辱,但清政府敢对此表示愤怒吗?照样对西方列强卑躬屈膝。日本战败后美国占领军进驻日本,同样成了日本的“人上人”。他们对日本的侮辱可不止语言上的,还有物质上的,日本人敢说什么吗?

日本人不但不敢对美国当年赤裸裸的侮辱说什么,还反过来要美化美国当年的占领,把美国人称为解放者。既然如此,一句“日本鬼子”又怎么可能影响两国关系呢?如果真的影响到了,那只能说明中国还不够强大。

归根结底,“日本鬼子”一词不仅是一种称呼,也代表着一段历史。历史不容遗忘,千千万万有良知的中华儿女也不会遗忘。铭记国耻,爱我中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抗战时期   甲午战争   俄国   日本人   日本   这个词   鬼子   中国   中日   蛋糕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