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蔚:SpaceX“星盾”计划曝光,新的太空竞争开始?



直新闻:据路透社独家报道,消息人士透露,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也就是SpaceX正在根据与美国情报机构签署的机密合同,建设一个由数百颗间谍卫星组成的网络。这似乎预示着SpaceX这家公司的性质正在发生某种重大转变,您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吴蔚:与SpaceX签订合同的情报机构是大名鼎鼎的美国国家侦察局,这是一个“冷战意味”十足的机构,诞生于1960年8月,是如今美国情报系统16家单位之一,也是举足轻重的“大哥”,管理着大量太空资产。


它的缘起要追溯到1960年5月,美国空军一架U-2高空侦察机被苏联击落。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责成国防部长盖茨成立一个小组,专门负责研究从更广袤的太空去完成对苏联的广域侦察与情报搜集。情报分析师出身的盖茨很快建立了一个三人小组,分别是时任美国空军副部长、国防研究与工程局副局长以及总统科学与技术特别顾问。这三位“大佬”把自己关在会议室里,抽了无数包烟,写出了一份报告递给艾森豪威尔。总统先生果断签字,美国国家侦察局就此成立。也正是从这三个人的一份报告开始,宣告了美国走向太空、俯视地球、监视对手的全新时代到来。某种意义上看,里根时期的“星球大战”计划得以波澜壮阔地实施,要归功于艾森豪威尔的“前人栽树”。


回望历史,审视当下,当美国国家侦察局敲开了马斯克的大门,与SpaceX签署了这份机密合同,当然是标志性的,它意味着美国的军民融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我特地浏览了一下SpaceX的官方网站,“星盾”计划被放在了显眼位置,甚至还排在了“星链”计划之前。


已经有“好事者”跑去打听了,据说SpaceX公司正在为“星盾”计划招募人员,岗位要求写明了要具备“国家核心情报准入权限”。这意味着,从事“星盾”计划的“员工”大概率来自美国各大情报机构,而且要么是现役人员,要么是还没有脱密的离退休人员。他们将从事什么工作,大家已经可以猜测。


从总体概念上看,“星盾”计划主要针对“政府实体”用户,应用场景是国家安全领域,具体实现途径主要是三大功能:地球观测、全球通信以及在轨载荷托管。


从技术实现逻辑上看,“星盾”计划可以视为“星链”计划的2.0。如果说,“星链”计划是基于数万颗近地轨道通信卫星实现了太空-地面互联网的搭建,那么“星盾”计划就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给卫星平台加上了遥感测绘模块。一言以蔽之,“星链”卫星是军民两用的通信卫星,“星盾”卫星则是既能通信,还能对地面实施影像学、电磁学、信号学监测的间谍卫星了,它是彻头彻尾的军事卫星,服务的是美国最顶尖的情报部门。


更敏感的关键词是“在轨载荷托管”,它似乎预示了“星盾”计划的下一次蝶变。这个空间载荷既可以是针对地面的遥感测绘模组,当然也可以是基于太空反导、反卫星作战的战斗载荷。


我甚至可以预测,下一个想要敲开马斯克办公室大门的很可能是美国的太空军司令部。现如今,我们已经不能再把SpaceX视为一家单纯的所谓“民企”,更准确的描述方式应该是业务涵盖民用领域与军用领域的“商业公司”。



直新闻:那么“星盾”计划有具体实施的时间表吗?它又将如何改变人类太空博弈的格局?


特约评论员 吴蔚:2022年12月1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宣布批准SpaceX部署第二代“星链”卫星;第二天,SpaceX公司宣布推出“星盾”计划;2023年2月27日,21颗第二代“星链”卫星经由“猎鹰-9”火箭发射上天;2023年9月27日,美国官方证实,“星盾”计划正在实施,合同为一年期,价值7000万美元;2023年10月,美国陆军第五安全部队支援旅正式接收4套“星盾”系统进行前期评估,是首批接装部队。


这就是我从开源渠道梳理出来的时间表,将所有信息碎片拼在一起,你会发现这分明是美国一个低调且在稳步推进的国防计划。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星盾”计划并不是一个“未来要发生的”事情,而是正在发生的事情。也许此时此刻,一颗搭载着遥感模块的“星盾”卫星正在划过我们的头顶。


“星盾”计划无疑打响了“新冷战时代”各国围绕太空竞争的发令枪,它的意义是多重的。


首先是它布局的暗线深埋。SpaceX这家公司的脱颖而出,离不开科技商业狂人马斯克的亲力亲为,当然也离不开美国航空航天局也就是NASA的鼎力支持。某种意义上看,SpaceX既是一家民企,也是一家获得了美国国家层级赋能的民企。SpaceX的许多关键技术直接来源于美国的“冷战红利”:一个最直接的例子便是前不久刚刚进行第三次试射的“星舰”,它的发动机技术就是得益于美国上个世纪对于重型火箭的研发;“猎鹰”系列火箭的发动机喷注器更是源于美国当年的“阿波罗计划”。有人说SpaceX的成功是个人奋斗的最佳案例,但我要说这何尝不是另一种“举国体制”浇灌下的野蛮生长?


其次是它布局的步步为营。“星盾”计划得以迅速推进,离不开“星链”计划的成功实施。而“星链”计划得以成功实施的重大前提是SpaceX的运载火箭可回收重复使用技术,从“猎鹰-9”到“重型猎鹰”,从“龙飞船”到“星舰”,SpaceX布局的是一张庞大的太空星图,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每一项关键技术的突破直接牵引出下一张版图。从“一箭20星”到“一箭50星”,从“一箭六飞六回收”到“一箭十飞十回收”,当我们抬头望去,近地轨道上已有5500多颗“星链”卫星。而如今美国人决定将它们当中的一部分向军用化转型,也就是说即便你具备反卫星实力,这分布式布置的成百上千卫星又该如何一一击杀呢?


前不久,星舰第三次试射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凭借“星链”卫星的中继传输,被重力束缚的人们得以实时观看星舰坠入大气层的高清画面,马斯克用又一次失败验证了又一次成功 —— 卫星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


2023年12月30日,搭载中科院研制的卫星互联网技术验证卫星的长征二号丙火箭成功发射。我们将用十年的时间,着手建立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星链”卫星网,目标是布局2.6万颗卫星。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我们的脚下是行者无疆。



作者丨吴蔚,直新闻高级主笔,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编辑丨刘立平,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排版丨苏瑞雪,深圳卫视直新闻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艾森豪威尔   太空   计划   载荷   猎鹰   遥感   美国   情报   竞争   国家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