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忠告:高血糖平时少散步!已经有人中招,现在知道还不算晚!

“老张你怎么了!你醒醒啊老张!”

“我头晕,犯恶心,还有点喘不上气。”老张和朋友们在公园散步、健走,锻炼完正准备回家,却浑身无力倒地不起。

“怎么回事啊,刚才还是好好的,只是散个步,怎么说晕就晕了。”

“都别废话了,快让开,我送他去医院!”

老张今年62岁,查出高血糖已经5年了。在医生的建议下,他开始合理减重,并用药控制血糖。

5年间,他逐渐习惯了饭后散步这项运动,轻松好坚持,心理压力也比较小。

为了提高运动强度,他逐渐延长散步的时间,直到这一次晕倒,他才明白自己的“想当然”是错误的。

医生表示,老张的血糖水平一直不是很稳定,长时间锻炼可能导致血糖在短时间内大幅波动,继而引发一些不良反应。

好在这次是在公园里晕倒,有人及时送医,万一在马路上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相信生活中很多高血糖患者都存在一个疑问,运动明明有助于减重、改善循环功能,对降糖有辅助作用,为什么会造成不良影响呢?

殊不知,在血糖偏高的前提下,运动方式不科学,反而会加重病情。

一、高血糖少散步,有没有道理

散步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是一种高度适配中老年人运动需求的项目。

该项目操作简单、强度不大、容易坚持,故而深受大家的喜爱。但对于高血糖人群,长时间的散步却可能起到反效果。

健康人(血糖水平波动在正常区间)在运动过程中,血糖会随着机体当中的多种生化反应随之波动。

而这些反应到了高血糖人士身上,生理变化的效果就可能被放大。

运动过程中,人体为了满足运动功能的持续运作,需要调动多种机能互相配合。

比如能量的供应与消耗、神经系统的生物信号传输,以及运动刺激下引发的激素分泌等等。

多种机能互相协同调配,才能使人体在运动当中保持稳定状态,包括循环功能、呼吸功能,以及血糖波动。

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或运动强度的增加,人体会逐渐感觉到疲惫。

有些需要减肥的人会为了保证运动效果,就在疲惫状态下继续运动,以达到足够的消耗水平。

进入疲惫状态后,机体为了继续满足运动需求,就会产生应激反应。

当交感神经在持续的运动行为下过于兴奋,人体内便会分泌各种各样的激素,继而在短时间内促进血糖升高。

除了激素升糖外,健康人运动当中还存在消耗降糖的情况。

运动行为的持续,需要足够的能量支持,体内糖分总量随着运动被逐渐消耗,则呈现出下降趋势。

但无论是升糖,还是降糖,对于健康人来说,运动造成的血糖波动,其波动幅度都会处于合理的区间范围。

但如果是高血糖人士,情况就大有不同了。

确诊高血糖,意味着患者体内的血糖水平异常,且机体不具备较好的稳定血糖水平的能力。

相较于健康人来说,这类人群的血糖更容易发生异常波动。

如果这类人群对运动强度有追求,那么在中、高强度的运动行为下,其血糖的不稳定会越发明显

短时间内升糖、降糖的幅度较大,机体难以适应,自然会引发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晕倒就是常见表现之一。

脂肪加速分解,酮体生成增多,再加上胰岛敏感性较差,还可能出现酮症。

不少人表示,散步只是“轻量”运动,强度较低,即便高血糖患者的机体功能存在异常,也不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单从强度来看,散步确实是一项轻松的运动,但如果持续时间较长,比如1个小时以上,机体的持续疲劳,同样可以引发血糖大幅波动。

并且高血糖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群,运动功能天然偏弱,运动引发的机能变化更明显。

因此,散步这种低强度运动对于高血糖患者,如果持续时间过长,血糖异常波动的风险就依然存在。

二、高血糖人群的运动原则

长时间散步虽然会起到反效果,但并不意味着高血糖人群不能运动。

科学的运动方式不仅有利于稳定血糖,还能从多个角度提升整体健康度。

那么高血糖人群在运动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1、运动前准备工作

我们刚才提到过,运动行为会引发多种生化作用,继而导致血糖升高或降低。

为了确保运动不会让血糖波动幅度太大,建议在运动前积极测量血糖。

生活中不少人运动会选择在晚饭后,进食之后机体接收到营养会引发血糖升高。

如果饭后马上运动,无疑会加大血糖异常波动的幅度,对机体不利。

受体质和病情差异所影响,不同患者的餐后血糖变化规律是不一样的。

有些人半小时就能恢复到相对稳定的状态,而有些人需要1小时。

积极检测血糖,可以更好地掌握自身的血糖变化情况,找到餐后血糖稳定的时间点,再进行锻炼,能有效避免血糖大幅波动。

2、运动过程的建议

针对高血糖以及中老年这一特殊群体,运动项目的选择十分关键。

运动养生贵在坚持,从低强度项目入手更容易形成运动习惯。

推荐选择散步、瑜伽、水中行走、太极拳、健身操等项目,强度不会太高,同时又满足了运动保养的需求。

持续时间方面,建议以30分钟为界限。

还有体质差异的问题,不同人面对不同运动项目时,其耐受能力不同。

再加上血糖水平异常,掌握一个相对安全的运动时间就非常关键。

30分钟不长不短,可以在满足运动保养需求的同时,避免血糖异常波动的幅度增加。

血糖水平相对稳定,运动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运动当中感觉到不适,说明身体状况不适合当前的运动项目或时间计划。

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微调”,找到最符合自身需求的运动方式,才是安全的。

3、运动后做好善后

运动可能会引发循环加速、出汗等现象,及时放松身体、补充水分和能量,能有效帮助身体恢复平静。

为了降低刺激,饮水时要小口喝,不能太过着急,避免饮用冰水,摄入能量要适当,吃太多反而会再次引发血糖波动。

需要关注的一点是,高血糖可能伴随着神经功能损伤或血管功能损伤,存在愈合能力不足的问题。

因此在运动后,最好检查一下双脚,看是否存在皮损、水泡,必要时积极就医处理,避免长期忽视或处理不当导致伤口情况恶化。

三、稳定血糖还要做到这些

1、按需服药

高血糖通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其中原发性高血糖主要由胰岛功能异常引起,一般是不能被治愈的,故而需要长期依靠药物控制。

而继发性高血糖,多由其他生理因素引起血糖波动,比如胰腺疾病、生长激素瘤等。

在原发病症尚未得到改善时,血糖异常波动的问题同样需要依靠药物控制。

也因此,无论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长期用药都是必然的。

药物可以辅助控制血糖变化,使血糖稳定在相对正常的水平,从而降低血糖异常带来的风险。

如果不重视按需服药,血糖控制不佳,则会进一步加重病情。

2、合理饮食

控制摄入应该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控糖手段,尽可能减少或避免糖分、油脂、盐分、酒精的摄入,能有效预防血液环境恶化。

在限制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增加健康食品的摄入,注重多元且充足,能间接对血糖进行调节,使其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3、定期检查

其实不只是高血糖,针对中老年人群,定期检查还是很有必要的。

人们可以通过检查了解身体内部的各种变化,包括血糖波动幅度。

如果出现了其他异常情况,可以做到早发现并积极干预。

与此同时,医生也能根据现有的检查结果,对患者以往的用药类别、方法,以及生活方式进行调整,更好地实现稳定血糖、控制病情进展。

总结

散步作为一种适合中老年人的低强度运动,确实有助于提高身体健康度,同时帮助控制血糖波动。

但如果已经出现了高血糖问题,无论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都应该把握好运动方式。

长时间的锻炼,即便是低强度运动,也可能造成血糖的异常波动,甚至会加重病情。

因此控制好运动时间,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运动模式,才是关键。

此外,控制血糖需要通过多角度来实现。

正确用药、科学饮食,同时做好定期检查,血糖才能保持在稳定水平,以降低异常波动出现的概率,减轻对机体的损伤。

各位朋友,你是否存在高血糖的问题?医生给你的运动建议是什么?是否会要求你避免长时间运动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原发性   中招   血糖   机体   忠告   强度   患者   平时   人群   异常   水平   医生   稳定   功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