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故宫”即将出现?斥资21亿,筹备10年!将比故宫还豪华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各位看官点击一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故宫,这座承载着六百年华夏辉煌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每年吸引数以百万计的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2022年有新闻称我国将打造“第二个故宫”。

这座全新的“故宫”将斥资21亿、历时10年精心打造!其规模与豪华程度将超越现存的北京故宫。

那么,这座备受瞩目的“第二个故宫”到底是什么样的?

故宫面临的“压力”

穿越历史长河,坐落在华夏心脏地带的北京故宫,以其宏大的规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全球一直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然而近年来故宫也一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故宫自1987年荣登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每年接待着数以万计的游客

然而,面对逐年飙升的游客量,故宫即使人满为患,却依旧魅力不减,年度接待游客量突破1900万大关。

对此故宫博物院不仅扩大开放面积,并在2015年起实行了人流限制政策,这是故宫不堪重负的真实写照。

但熙熙攘攘的人流依旧如同一股洪流,冲击着故宫的保护屏障。

那些饱经沧桑的青砖板瓦,在风雨侵蚀和日复一日地踩踏下,已出现断裂甚至破碎的现象。

从磨损严重的台阶花纹,到被踩出坑洼的地板,都无声地诉说着故宫的“压力”。

为了确保这份属于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得以永续传承,故宫于今年起实施全年周一闭馆维护措施,工人们正全力以赴,一砖一瓦地为故宫“疗伤”。

人潮汹涌不仅加大了故宫基础设施的压力,更使得众多珍贵文物的展示空间捉襟见肘,无法全面、有效地向公众开放。

而外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对古文物尤其是书画类珍品的影响至深

无论是雨季湿度过高还是炎夏高温炙烤,都会对脆弱的古代艺术品造成损害,限制了它们在故宫这样的古老建筑中进行展出的机会。

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186万余件文物中,每年能公开展示的少之又少,这无疑是对我国丰富文化遗产传播的一大挑战。

因此,如何在保障游客参观体验的同时,妥善解决文物展示空间不足的问题,成为当今故宫亟待破解的重要问题。

在此背景下,一个全新的计划正在稳步实施——故宫博物院北院区的建设。

“第二个故宫”——故宫北院

故宫北院,作为我国“十四五”规划中的核心文化工程,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时代创新发展愿景。

这一宏图早在十年前的2013年即已启动酝酿,经过近一个年代的精心筹备,终于在2022年岁末破土动工,计划工期设定为三年。

选址上,故宫北院定位于距离本宫30公里开外的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镇西玉河村,尽管地理位置相对分离,但实际车程仅需不到一小时,确保了两处之间的紧密联系。

据项目总指挥都海江透露,这片土地不仅地理条件独特,还保留有清代时期的古窑址,它们曾专门烧制供给紫禁城宫殿建筑所需的砖瓦构件,与周边的三山五园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一幅历史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

由此可见,从选址阶段便展现出的匠心独运,足以让人对故宫北院这一即将诞生的文化新地标充满期待和遐想。

故宫北院是一个集展示、复原、保存和观众服务为一身的现代美术馆。

北院在设计上兼顾古建筑美学与现代科技要求,不仅具备古朴典雅的外观,还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保证了游客安全与文物的保存。

展馆的防震功能和恒温恒湿系统,确保馆内文物得到最佳的保护环境,精确调控展厅内的温湿度,不仅为更多珍贵文物提供适宜的展出条件,同时也保证每一位来访游客拥有舒适的游览体验。

故宫北院计划建设总面积达35000平方米,包括12个展厅,有望使年度展览文物数量提升数倍,让更多的国宝走出仓库,走进公众视野。

此外,同时配备高科技设施支持文物修复工作,大大提高文物修复效率,并且首次开放修复区域供游客参观,传递工匠精神,增强文化互动体验。

目前,备受瞩目的故宫北院尚处于建设阶段。尽管筹备时间长达近10年,且工程难度极高,但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在近日正式开始动工。

施工现场已设立围挡,并展开了前期临时建筑搭建工作,标志着这个宏伟蓝图正逐步转化为现实。

根据最新消息,我们有望在2025年,即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之际,见证故宫北院的全面建成并揭开其神秘面纱。

而在网络上流传的效果图已经引发了广泛热议,人们纷纷揣测并期待着这个融合古今智慧的新地标将会如何续写故宫的辉煌篇章。

褒贬不一

故宫北院设计图一经公开,就遭到不少网友吐槽。

从视觉上来看,故宫博物院北院区以其南向临水、北向依山的布局,充分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韵味。

内部墙体以红色为基调,并配以金色重檐装饰,使人一眼就能感受到浓厚的故宫气息。

从水平路线上看,参观者从东海岸广场进入故宫博物馆北区后,要经过一条连桥通道,才能抵达门厅,然后穿过东边的礼堂,进入二楼的中心礼堂,然后进入展厅、滨水景观区、花卉区等一系列的区域,内部与外部相协调。

从立面结构上看,屋顶、屋身和台阶延续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

在金色屋檐下,红色的墙壁与主楼相映成趣。

二楼的中心大厅就像是一个小小的交通中心,从这里,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路线进入展馆。

当观众自中央大厅沿出入口下行至一层时,可参观临时展厅及多功能厅、数字影院、修复展示区和餐饮配套区域,这些区域与场地南侧的后花园区及滨水景观区相得益彰。

如果从中心大堂一直往西边走,就可以看到各种特别展览的展览厅和环形剧场,还有一些艺术书店和纪念品商店。

另外,参观者也可以直接走上三楼,进入天井,体验故宫太和殿双柱长廊与鎏金棋盘的恢弘气势;位于四楼的永久性展览大厅,为欣赏整个展馆提供了绝佳的观景平台。

与其他博物馆相比,故宫博物院北院在建筑和花园上进行了巧妙地结合,打造了一个“花园博物馆”。

故宫北院区三面环水,绿树成荫,得天独厚。

设计师充分利用这一原生环境特点,打破传统城市博物馆封闭内敛的空间特质,将园林视为展览的一部分,使观众在人文与自然之间漫步赏景,拥有与环境深度对话的机会。

依据其与展馆的地理位置和原有环境的不同,最后将其分为四个主要的花园片区:东侧入口广场、结合了亲水平台和生态驳岸的南部滨水区,对现存的窑口、温室进行维修,同时保持由防护林带构成的北部庭园,同时在展示楼与复原工区中间设置的庭园。

从效果图上可以看出,北院区依然是以故宫为代表的红色与金色,旨在向游客传递具有皇家气派的“金华盖顶”意象,但这样的设计方案并未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有评论指出,北院区的整体视觉效果酷似一座大型高铁站,让人误以为北京新建了一座火车站;

还有人形容其如同升级版的售楼中心,显得不协调且未能充分展现中式古典建筑应有的壮丽风貌。

与此同时,由于故宫北院与故宫之间的真实距离已达三十多公里,引发了不少人的议论:这么远的地方,会不会吓跑游人?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长途跋涉去看一个远离市区的故宫分院。

当然,在负面评价之外,也有不少支持的声音认为,故宫北院区设立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展出那些无法在故宫本部陈列的珍贵馆藏文物。

因此,即便地理位置相对较远,对于真正热爱历史文化、热衷于观赏未曾面世展品的观众而言,多走一段路并不是问题,他们更关注的是所展出的内容而非建筑本身的外观。

结语

故宫北苑的规划设计,虽然引发争议,但它承载着弘扬中华文化,保护文物的使命是不容置疑的。

相信在将来,这座建筑一定会像今天的故宫那样,吸引世人的目光

信息源:

【1】澎湃新闻—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开工建设,建筑面积十万余平方米、

【2】西安晚报官方账号—故宫要开分院,选址已定

【3】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年接待观众量首破1700万人次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故宫   展馆   文物   展厅   观众   豪华   游客   压力   区域   建筑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